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84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117篇
综合类   395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64篇
社会与环境   65篇
灾害及防治   4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91.
我国煤矿行业安全生产预警指数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982-2012年的煤矿安全生产指标数据资料,应用Hodrick-Prescott滤波法对其进行趋势分解,分析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期发展趋势和周期规律,采用安全生产指标的同比指数作为预警指数,应用二次指数平滑法对预警指数进行短期预测,并设定了预警指数模型的警限和警度,最终建立了煤矿安全生产预警指数模型。模型的运行结果表明,煤矿事故死亡人数、较大以上事故起数、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和煤矿综合安全水平在今后5年内趋势向好,但仍有上下波动的可能。预警指数模型的建立及其运算结果对煤矿行业安全生产对策措施的制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92.
北京市2012-2013年秋冬季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气颗粒物一直是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污染物,2013年1月北京市的严重灰霾污染更是带来了重大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为了摸清北京市颗粒物污染的特征,本文利用北京市实时发布的颗粒物污染监测数据,选取污染最为严重的2012-2013年秋冬季时段,对颗粒物的达标情况、变化趋势及其与气象因子相关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12年,北京市年均ρ(PM10)为109.0μg.m-3,超过了新国标二级标准限值,日均ρ(PM10)的超标天数为84天,全年超标天数比例为23.0%。2)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ρ(PM10)达标天数比例为77.9%,ρ(PM2.5)的达标天数比例为51.9%。各月ρ(PM2.5)的达标天数比例均低于ρ(PM10),某些月份二者达标天数比例差异很大。3)ρ(PM2.5)与ρ(PM10)的逐小时连续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变化特征为"快速积累,迅速消散,持续时间不定"。ρ(PM2.5)与ρ(PM10)平均值24 h的变化呈双峰双谷曲线,颗粒物质量浓度夜间高于白天。4)研究期日均ρ(PM10)和ρ(PM2.5)与日均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ρ(PM2.5)比ρ(PM10)更易受气象条件变化影响。5)ρ(PM10)和ρ(PM2.5)日均值有着非常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本研究得出的ρ(PM2.5)/ρ(PM10)的均值高于之前北京市及我国其他城市研究得出的数值,严重污染现象是由特殊的气象背景条件与污染物高排放共同导致的。  相似文献   
793.
结合阿克苏河源流山区两气象站以及出山口两水文站近50 a的气象、 水文实测资料,运用非参数Mann-Kendall单调趋势检验、 突变检验、 方差分析外推、 R/S分析及周期性叠加趋势模型等方法,分析了阿克苏河源流区气候及径流变化的趋势和周期,并予以预测,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量。结果表明:阿克苏河源流区气温、 降水量及径流量皆呈显著增加趋势,且分别在1989、 1985和1993年发生了显著的增多跃变;气候因子与径流量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表明其未来仍将保持增加趋势,在2010-2016年径流量的相对最大值和最小值将分别为91.822×108 m3(2014年)和83.43×108 m3(2011年);阿克苏河径流量在整个时间序列存在25 a的准周期,但在突变前以17 a周期为主;气候变化使得阿克苏河源流在1994-2007年增加了224.97×108 m3的来水量,年增加量的最大、 最小值分别出现在2003年和2004年。  相似文献   
794.
根据福建省2000 -2010年交通事故相关指标,采用统计图表分析法进行交通事故发展趋势分析与安全水平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交通事故各项绝对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从万车死亡率、受伤人数与死亡人数比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比重等相对指标看,交通安全总体水平偏低,交通事故后果比较严重.对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与GDP、机动车保有量、公路通车里程、人口数四项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得出四个影响因素总体对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线性影响是显著的,采取向后筛选策略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死亡人数与GDP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根据回归结果建立了交通事故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795.
近六、七十年来兰州城市发展对城市气候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城郊对比法研究了近六、七十年来兰州城市发展对城市气候环境的影响。通过六、七十年来的气象记录、近年来的环境监测记录及实时遥感图象定量的研究工业发展以来兰州城市气候环境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随着城市的发展兰州的大气、光热,湿度、降水、风场等气候环境趋于恶化,工业化及城市发展造成的气候环境的变化已经危及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同时对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结合气候环境恶化的趋势,提出了改善气候环境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796.
三峡水库蓄水前库区水质状况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长江三峡库区1996~2001年的水质监测资料进行水质状况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江段水质状况总体良好,参与评价的各项指标多年均值均符合Ⅱ类水体标准;部分水质参数测值超Ⅱ类水体标准,其中高锰酸盐指数、总铅、氨氮为库区江段的主要污染因子;汛期水质劣于非汛期水质。采用PWQTrend水质污染发展趋势分析专业软件,对长江三峡库区6年来的水质监测资料进行水质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库区江段水质参数浓度及污染物输送率趋势均以无显著变化为主,表明库区江段总体水质状况6年来保持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797.
为了扩展空间故障树SFT的应用性,特别是处理具有离散性、随机性和模糊性(不确定性)的实际运行中系统产生的故障数据,利用云模型重构系统故障概率分布变化趋势的计算方法。通过故障概率分布变化趋势可得到系统故障概率随某一因素变化情况。建立云化故障概率分布变化趋势方法的目的在于,对于可靠性数据普遍存在的不确定性可使用云模型进行表示;构建的故障概率分布函数是连续的,可进行函数求导以方便得到变化趋势。将云化故障概率分布变化趋势方法应用于经典实例,得到了一些定性和定量结果。论述了该方法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798.
安全科学管理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柱。安全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事故学理论、技术危险理论、系统风险理论、本质安全理论四个发展阶段;安全管理学的进步形成了经验管理、制度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四种模式;安全管理技术方法的发展建立了政治的、行政的、法制的、经济的、科学的、文化的六大方法体系。在当下和未来一定时期内,为了实现科学、全面、系统、高效的安全生产超前式及预防型管理,RBS/M-基于风险的管控将是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和必然的发展趋势。从国外和国内双重视野,基于国际化和本土化结合的角度,总结探讨了安全管理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发展和趋势。期望安全软科学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发展。  相似文献   
799.
天津市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污染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天津市2004-2008年环境空气中的NO2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中心城区污染呈总体下降趋势,但仍是污染较重区域,滨海新区污染呈明显加重趋势。对主要污染源的排放分析表明,工业污染和汽车尾气污染为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排放量分别占53.1%-67.6%和28.7%-44.0%。认为加大工业污染源NOX减排力度、实施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标准和改善能源结构是控制NOX污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00.
长江马湖大堤崩岸环境地质背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湖大堤位于江西省彭泽县境长江东南岸,是崩岸多发之险段,1996年1月曾发生大规模的崩岸灾难性事件。对马湖大堤崩岸的成因,各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仅从地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初步认为,马湖大堤堤基为全新世河流和湖泊相沉积,相变明显,为不良工程地质体。下伏地层为二叠系灰岩,岩溶发育。马湖江段受北东向和北北东向两组断裂控制,为追踪北北东向裂发育的江段。造成马湖崩岸的原因:(1)长江河道主泓的持续南迁,是造成崩岸的主要地质因素(2)小姑山-彭郎矾卡口的“瓶颈”作用有上游主流的顶冲,加大了水流对长江东南岸的掏蚀和侧向侵蚀;(3)堤岸岩性及护岸条件表明,马湖堤段抗侵蚀能力弱;(4)堤基不良工程体的存在及突加荷载或震动,导致了大堤的失稳;(5)地下水产生侧压力作用,降低了大堤的抗剪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