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5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425篇
安全科学   356篇
废物处理   47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802篇
基础理论   192篇
污染及防治   112篇
评价与监测   110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Byun Y  Koh DJ  Shin DN  Cho M  Namkung W 《Chemosphere》2011,84(9):1285-1289
The effect of polarity on the oxidation of Hg0 was examined in the presence of O2 via a pulsed corona discharge (PC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ed no difference in the energy yield of Hg0 oxidation at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PCDs (∼8 μg Hg W h−1 at following conditions: total flow rate = 2 L min−1 (Hg0 = 50 μg N m−3, O2 = 10%, and N2 balance), temperature = 150 °C, and specific energy density = 5-15 W h N m−3). This suggests that the positive PCD process used to control gaseous air pollutants may play an essential key role in Hg0 oxidation because it consumes enough energy (∼15 W h N m−3) but an electrical precipitator could not because it consumes less energy (∼0.3 W h N m−3) to oxidize Hg0.  相似文献   
112.
为研究水下公路隧道纵向疏散通道加压送风系统的关键设计参数,结合纵向疏散通道的特点,借鉴一般建筑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要求,提出了纵向疏散通道内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纵向疏散通道加压送风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风速法计算得到的送风量比压差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大20倍左右,并且压差法计算送风量时受疏散口缝隙宽度影响较大,工程适用性差。通过数值模拟可知,疏散通道内的送风风速达到1.5m/s时即能够满足人员安全疏散要求,这与风速法计算的结果一致。研究结果可供采用纵向疏散模式的隧道疏散通道加压送风系统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3.
鉴于考虑拉伸截断的线性莫尔-库仑屈服准则不能考虑岩石在高应力条件下的非线性屈服特征,根据虎克-布朗本构模型,将上述屈服准则在受压区的线性屈服函数修改为非线性形式。采用3种岩爆的主应力判据,判别圆形巷道开挖之后围岩中各种级别岩爆的分布及演变规律。计算采用"先加载,后挖洞"的方式,岩石服从弹—脆—塑性本构模型。研究发现,发生高级别岩爆的单元数少于发生低级别岩爆的单元数;轻微岩爆区的形态更接近于塑性区及剪切应变增量的高值区。根据巴顿判据,发生重岩爆的单元数较多,而且主要发生的是拉伸岩爆;根据陶振宇判据,发生轻微及中等岩爆的单元数均多于根据谷明成-陶振宇判据判别的结果。上述两种判据判别的结果均表明,在不考虑拉伸岩爆的条件下,只有位于围岩内部的单元才有可能发生高级别的岩爆,而位于巷道表面的单元一般仅发生轻微岩爆。  相似文献   
114.
为研究集中排烟模式下公路隧道入口段发生火灾时的合理诱导风速,以某公路隧道为背景,运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对隧道人口段火灾时不同坡度、不同诱导风速的16组火灾工况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对各工况下隧道内的温度场分布及烟气控制效果模拟结果的分析,得到了各工况下的合理诱导风速,研究结果可为公路隧道集中排烟系统关键设计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5.
以拟建的哈尔滨松花江隧道为背景,考虑土体—衬砌的材料非线性特性和相互作用,按平面应变假定,建立在不同场地条件下的若干接近实际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应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进行数值分析,得出不同场地条件下隧道周围土体位移的分布规律,遴选出了影响水下隧道周围土体变形的部分关键因素,为合理确定隧道覆土层安全厚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6.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砂尘环境试验风洞中稳定段和收缩段的气固两相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给出了计算采用的湍流模型及计算区域的网格划分技术.通过分析稳定段和收缩段的两相流流场的速度梯度分布,得到了反向加砂方式优于正向加砂方式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17.
贵阳市一居民区大气颗粒态汞的污染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4、7、8、11、12月采用微型捕集管-冷原子荧光光谱法对贵阳市一个居民区大气中的痕量颗粒态总汞(TPM)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TPM日均浓度范围是0.149~4.853 ng.m-3,平均值是1.091 ng.m-3,显著高于背景参考值1~86 pg.m-3;TPM浓度采暖期大于非采暖期,夜间通常大于白昼;TPM与大气气态总汞(TGM)可能具有同源性;燃煤、垃圾焚烧以及周边工厂排放的含尘烟气可能是居民区大气颗粒态汞的主要人为来源。  相似文献   
118.
以云南省某公路隧道为背景,建立考虑空洞影响下的荷载-结构修正计算模型,引入最小安全系数,对衬砌安全性进行评估.计算结果表明:背后存在空洞时,衬砌受力条件恶化,空洞处衬砌内力重分布明显,弯矩分布形态发生改变,导致衬砌安全性显著降低.拱顶或拱腰背后存在空洞时,衬砌最小安全系数均随空洞范围变大而降低.相同空洞范围下,相较于拱...  相似文献   
119.
以淮南煤田深部山西组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研究区张集煤矿和新集二矿二叠系山西组1煤层的煤样品,测试了样品中总汞的含量,分析汞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浮沉实验、逐级化学提取实验以及相关性分析研究了煤中汞的赋存状态,并结合沉积环境探讨了深部山西组煤中汞的富集成因.结果 表明:(1)研究区煤样中汞含量介于0.03~0.93 μg...  相似文献   
120.
Sediment samples were analysed for mercury and methylmercury content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bottom sediment of Swarz ?dzkie Lake, which were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external pollution sources. The results of determination with two methods of mineralization using two separate media (HNO3/H2O2 and HF) were compared. The accuracy of the studied methods was analysed using 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 IAEA 405 of river sediment. The recovery of mercury was satisfactory and ranged from 97.5 to 98.8%. Methylmercury compounds in the studied sediments were found in limited concentrations. Their concentrations ranged from 0.26 to 58.1 μg kg?1, i.e. 1.0–7.4% of the total mercury content. The depth profile displayed high values of both total and methylmercury content at a depth of 10–20 cm, related to the heavy pollution of the lake in the 1980s. Canonical analysis displayed the relationship of both total mercury and methylmercury concentrations with organic matter and phosphorus content in bottom sedi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