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98篇
安全科学   103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303篇
综合类   202篇
基础理论   34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82篇
评价与监测   57篇
社会与环境   47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7篇
  1971年   5篇
  197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01.
线性规划方法在环境容量资源分配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王金南  潘向忠 《环境科学》2005,26(6):195-198
分析了最优化数学方法,尤其是线性规划方法在环境容量资源分配规划中的若干种应用类型,提出了相关的目标函数模型和约束条件模型以及建立模型的基本步骤.以大气环境容量资源分配为案例,建立了大气环境容量分配优化线性规划模型及其边界约束条件.计算表明,线性规划最优化方法是解决区域大气环境容量资源分配的科学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02.
平菇菌糠对废水中铜离子的生物吸附性能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针对重金属污染和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问题,利用平菇菌糠作为吸附剂对废水中Cu2+吸附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测定pH、吸附时间、温度、Cu2+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能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其吸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菌糠浓度为10 g·L-1,pH为6,吸附时间为120 min,吸附温度为30℃,铜离子初始浓度为8mg·L-1的条件下,吸附率可达到74.46%,吸附容量为0.744 6 mg·g-1.实验数据较好地吻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其相关系数为0.994 9,表明吸附过程主要为单层化学吸附.扫描电镜-能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平菇菌糠吸附Cu2+过程主要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包括静电吸附、络合和配位等反应,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基团为—OH、—COOH、—NH等.  相似文献   
903.
不同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比较及数据可分享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宋宁  张凯山  李媛  陈琳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2):2774-2784
针对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缺乏机动车相关基础数据的实际国情,探讨一种基础数据共享的可能性,用于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清单的计算.以北京、上海、天津及成都4个城市为例,通过综合这些城市现有的机动车相关的基础数据(如机动车保有量,车龄分布,基于驾驶特征的发动机比功率(VSP),外界环境等),运用模型预测他们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并和相应城...  相似文献   
904.
紫外辐照改性生物炭对VOCs的动态吸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桥  雍毅  丁文川  侯江  高屿涛  曾晓岚 《环境科学》2016,37(6):2065-2072
采用365 nm紫外光辐照改性椰壳生物炭,以提升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吸附性能.选取苯和甲苯两种典型的VOCs为吸附质,考察了改性前后生物炭的吸附穿透曲线.结果表明,紫外辐照改性后的生物炭其吸附性能显著增加,对苯和甲苯的饱和吸附量分别由7.27 mg·g~(-1)和7.98 mg·g~(-1)提升至122.80 mg·g~(-1)和236.36 mg·g~(-1),吸附穿透时间也由1 min和2 min大大延长至390 min和620 min.生物炭表面理化特征分析表明,紫外辐照增大了生物炭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含量和外比表面积,这可能是改性生物炭吸附性能提升的关键因素.Yoon-Nelson、Thomas和BDST模型均能很好地模拟改性生物炭对不同浓度苯和甲苯的吸附过程,其相关系数大于0.992.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紫外辐射对生物炭的热稳定性影响甚微.改性生物炭吸附饱和后,可经热再生后重复利用,对甲苯的吸附重复利用5次后仍有较高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905.
加速寿命试验中统计加速模型综述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加速模型是加速寿命试验技术的核心。加速模型按其提出时基于的方法可以分为物理加速模型,经验加速模型和统计加速模型。统计加速模型具有较广泛的适用范围,因而倍受研究人员青睐。综述了目前国际上加速寿命试验领域现有的统计加速模型,讨论了具有代表性的统计加速模型的形式、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展望了加速模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06.
赵军  杨凯 《自然资源学报》2004,19(6):795-803
对自然资源产生的社会福利进行货币化计量是目前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的焦点之一,条件估值法(CVM)在评估自然资源福利的研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1984年提出的基于线性效用差下福利计量的参数模型及相应的表征尺度在后来的CVM研究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但已有研究多侧重于方法的应用,对模型和尺度的理论有效性缺乏实证性的探讨。基于随机效用最大化原理对消费者偏好函数模型及相应的福利计量尺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数学推导(以Logit模型为例)。以上海某城市河流资源CVM福利计量为例,在实证分析过程中结合国外已有研究,将线性模型与基于非线性效用差下的对数模型进行了比较,给出了在CVM研究中对自然资源进行福利计量建议采用的参数模型与表征尺度。  相似文献   
907.
呼伦贝尔草原植被覆盖度估算的光谱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美国ASD公司Fieldspec3光谱仪和日本富士数码相机,于2009年7~8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区进行了植物高光谱和植被覆盖度测定,并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实测归一化植被指数(ASD NDVI)和植被覆盖度之间的地面光谱模型,分析MODIS/TERRA卫星的NDVI(MODIS NDVI)与ASD NDVI的关系,建立预测植被覆盖度的MODIS光谱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所建的MODIS光谱模型是线性函数,该模型预测精度高于亚像元分解模型,标准误差为11.58%,平均预测精度达到88.75%.  相似文献   
908.
植物硫含量法监测大气污染数量模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MINITAB程序研究承德市5个常年大气监测点不同季节的10种木本植物硫含量和大气SO2之间的一元回归和多元回归模型。一元回归模型叶以珍珠梅最好,r=0.8695(P<0.001),枝以油松和珍珠梅、垂柳为好,相关系数0.8(P<0.001);树皮以刺槐为佳,r=0.8615(P<0.001);复相关模型以刺槐最好,相关系数达0.987。植物叶片硫含量与大气SO2和气孔阻力的回归模型说明,以污染状态进入植物体的硫,主要通过气孔进入;家榆表现为极显著相关,复相关系数达0.990。用植物含污指数法可以综合评价大气质量,其中总污染指数可以有效地评价总的大气质量,硫复合污染指数和重金属复合污染指数可以评价不同地点SO2和TSP污染状况,与直接用大气SO2浓度法和TSP浓度法结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09.
应用ARPS-CMAQ模拟研究石景山污染对北京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建立了中尺度气象模型ARPS与区域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CMAQ的耦合模型系统,应用该模型系统模拟研究了2002年1月份和8月份石景山区污染物排放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1、8两个月份石景山区污染对北京市PM10的月均贡献浓度分别为29.68μg·m-3和32.09μg·m-3,其中污染较重日的日均贡献浓度在50μg·m-3左右,说明石景山污染对北京市空气质量影响较大.同时,进一步对两月典型污染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在所选两个污染过程中,石景山对北京PM10的贡献浓度与监测浓度同步升高或降低.首先,在污染过程的前期,石景山贡献浓度较低且变化不大,之后贡献浓度与监测浓度同步快速上升,该阶段贡献浓度增量对监测浓度增量的贡献较大,分别占到了同期各自监测浓度增量的52.89%和44.78%,最后,贡献浓度与监测浓度同步降低,说明,在所选污染过程中贡献浓度短时间内的迅速增加是导致北京市监测浓度骤然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10.
The mechanism of flow turbulence, sediment supply conditions, and sediment transport patterns that affect the adsorption of cadmium ions onto sediment particles in natural waters are experimentally simulated and studied in this study both in batch reactors and in a turbulence simulation tank. By changing the agitation conditions, the sediment transport in batch reactors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bottom sediment-dominated sediment and suspended sediment-dominated sediment. It is found that the adsorption rate of bottom sediment is much less than that of suspended sediment, but the sediment transport pattern does not affect the final (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 of dissolved cadmium. 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parameters of an adsorption isotherm are the same regardless of the sediment transport pattern. In the turbulence simulation tank, the turbulence is generated by harmonic grid-stirred motions, and the turbulence intensity is quantified in terms of eddy diffusivity, which is equal to 9.84F(F is the harmonic vibration frequency) and is comparable to natural surface water conditions.When the turbulence intensity of flow is low and sediment particles stay as bottom sediment, the adsorption rate is significantly low, and the adsorption quantity compared with that of suspended sediment is negligible in the 6 h duration of the experiment. This result greatly favors the simplification of the numerical modeling of heavy metal pollutant transformation in natural rivers. When the turbulence intensity is high but bottom sediment persists, the rate and extent of descent of the dissolved cadmium concentration in the tank noticeably increase, and the time that is required to reach adsorption equilibrium also increases considerably due to the continuous exchange that occurs between the suspended sediment and the bottom sediment.A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s in the batch reactor and those in the turbulence simulation tank reveals that the adsorption ability of the sediment, and in particular the adsorption rate, is greatly over-estimated in the batch reac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