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8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1184篇
安全科学   143篇
废物处理   159篇
环保管理   170篇
综合类   1980篇
基础理论   273篇
污染及防治   559篇
评价与监测   237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61.
张堃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8):2981-2989
以德国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16S rRNA测序,研究2个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利用PICRUSt软件对其功能进行推演.结果表明,冬季,污水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内温度20℃,进水COD 712mg/L时,出水可获得52%的COD平均去除率,产气率为122L/kgCOD;固体废物厌氧反应器(PSD)内温度37℃,反应器内COD 3007mg/L时,可获得374L/kgVSS的产气率.2个反应器具有相似的微生物组成,对细菌,Synerigistaceae科的相对丰度最高(AnMBR:24.0%±10.0%;PSD:11.0%±3.1%);对古菌,Methanobacteriaceae科的相对丰度最高(AnMBR:0.6%±0.3%;PSD:13.8%±1.8%);2个反应器的功能基因组成也相似,产甲烷都以H2还原CO2的通路为主.PSD反应器中H2还原CO2通路相关基因、F420合成相关基因、辅酶M合成相关基因的相对丰度都高于AnMBR反应器.  相似文献   
862.
Swine manure was typical for the combined pollution of heavy metals and antibiotics. The effects of widely used veterinary antibiotic chlortetracycline(CTC), Cu and their combination on swine manure anaerobic digestion performance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have never been investigated. Thus, four 2 L anaerobic digestion reactors were established including reactor A(control), B(CTC spiked by 0.5 g/kg dry weight, dw), C(Cu spiked by 5 g/kg dw) and D(combination of CTC, 0.5 g/kg dw, and Cu, 5 g/kg dw), and dynamics of bacterial and archaeal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high throughput sequencing method. Results showed that addition of CTC and Cu separately could increase the total biogas production by21.6% and 15.8%, respectively, while combination of CTC and Cu severely inhibited anaerobic digestion(by 30.3%). Furthermore,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stages and reactors, four kinds of microbes including bacteria and archaea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the effects of CTC, Cu and their combination mainly occurred at hydrolysis and acidification phases. The addition of Cu alone changed the dynamics of archaeal community significantly. It was genus Methanomassiliicoccus that dominated at the active methane production for A, B and D, while it was genus Methanobrevibacter and Methanoculleus for C.  相似文献   
863.
本文利用中国1903~1984年的地震资料,统计分析了中国M>6.8级以上大地震次数与白赤交点回归周期以及回归月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且统计分析了发震时震中月亮时角的分布规律,提出了“临震安全时区”的概念。同时还统计分析了大震与朔望月、近点月的关系。对于如何利用这些相关现象进行大震预报,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64.
以典型农村生活垃圾餐厨垃圾(Food Waste,FW)与纸类垃圾(Paper Waste,PW)为基质,通过中温(35℃)批次厌氧共发酵试验,探明不同配比的基质在厌氧共发酵4阶段(水解阶段、酸化阶段、乙酸化阶段、产甲烷阶段)的动力学特性,再结合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变化,确定FW与PW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水解阶段是纸类垃圾的主要限速步骤,而VFAs积累限制了餐厨垃圾甲烷化进程的提高,且VFAs积累主要以丙酸与丁酸为主。当w(FW)≥35%时,产甲烷速率随VFAs质量浓度增大而线性减小,过高的VFAs质量浓度抑制了产甲烷菌的活性。FW与PW最佳基质配比为35∶65(质量比),在此条件下反应速率最为突出,系统运行高效,VFAs能及时被产甲烷菌利用,无有机酸积累,系统运行平稳。  相似文献   
865.
1种钝化剂对3种水稻生长影响及降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钝化剂对不同程度污染土壤及不同水稻品种的适应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2种程度镉污染农田土壤(轻度污染土壤和重度污染土壤)中钝化剂的修复效果以及3个品种水稻对镉的吸收。结果表明:添加钝化剂后,2种污染程度土壤的pH值在不同时期均显著提高(轻度污染土壤pH值提高了0. 18~0. 73,重度污染土壤pH值提高了0. 42~0. 71),土壤中pH值与土壤有效态Cd呈负相关性(轻度污染土壤的pH值与土壤有效态Cd相关系数为0. 77;重度污染土壤的pH值与土壤有效态Cd的相关系数为0. 91)。2种程度镉污染土壤分蘖期和成熟期的有效态Cd在施加钝化剂后明显降低(轻度污染土壤有效态Cd在分蘖期的最大降幅为30. 69%,在成熟期的最大降幅为25. 69%;重度污染土壤有效态Cd在分蘖期的最大降幅为6%,在成熟期的最大降幅为7. 5%)。糙米总Cd在施加钝化剂后也明显降低(轻度污染土壤的糙米总Cd降低幅度为59. 46%~66. 67%,重度污染土壤的糙米总Cd降低幅度为18. 71%~57. 60%)。施加钝化剂对水稻株高、叶绿素、有效穗、生物量及产量无显著性差异。此外,3个水稻品种的糙米Cd富集系数有一定的差异,2种污染程度土壤中水稻生长有差异。因此,钝化剂对3种水稻品种均具有降镉效果,且对3种水稻生长无负面影响。钝化剂对水稻生长轻度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优于重度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施用钝化剂能使轻度污染土壤中糙米总Cd达标,不能使重度污染土壤中糙米总Cd达标;轻度污染土壤中水稻生长效果明显优于重度污染土壤中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866.
针对超长工作面抽采时间不均衡导致抽采达标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工作面分区增透高效抽采技术,运用分组试验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布孔工艺参数条件下CO2相变致裂对低透煤层瓦斯抽采的增透作用规律,并在试验工作面进行了工业应用。研究结果表明:CO2相变致裂技术对低透煤层增透促抽效果良好,与未致裂抽采相比,采用间距20,10,5 m致裂孔致裂条件下进行抽采时煤层透气性系数分别提高1.8,2.6,5.8倍,平均抽采体积分数分别提高1.9,3.5,4.2倍,平均抽采纯量分别提高2.4,4.2,6.2倍。试验工作面应用分区增透高效抽采技术后,整个工作面形成后仅需抽采87 d即可达标进行回采,显著缩短了抽采周期,对高瓦斯低透煤层缓解采掘接替紧张及提高瓦斯抽采效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67.
土壤中总砷的检测方法主要采用原子荧光法测定。样品的消解通常是用微波消解法、水浴消解法和电热板消解法,在这些消解方法中,可以采用不同酸进行消解。所以样品消解过程的不同对土壤中总砷含量的检测结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主要从消解液的种类和加热方式两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准确度方面,加热方式对砷的测定值影响不大,而消解液的选取对结果的影响较大。当消解液是HNO3+HF+HCLO4时,由于样品能完全消解进入溶液中,因此砷的含量测定值较高。  相似文献   
868.
中温碱解预处理促进剩余污泥厌氧产甲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4 mol/L NaO H碱液在中温下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6 h,对比原剩余污泥和中温碱解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的能力,分析了中温碱解及厌氧消化过程中剩余污泥胞内物质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碱解预处理有效促进了有机物、氨氮的释放,对磷酸盐释放促进作用不明显。原剩余污泥的沼气转化效率为387.5 L/kg(以VS计,下同),中温碱解处理组的沼气转化效率为402.5 L/kg;中温碱解处理组沼气转化效率比原剩余污泥组高3.87%;中温碱解预处理提高了污泥减量化程度及甲烷产量。改进的Gompertz模型结果表明:碱解处理后剩余污泥最大甲烷产量为1 480.7 mL,最大产甲烷速率为77.8 mL/d,细菌产甲烷的延迟时间为3.38 d。  相似文献   
869.
多环芳烃(PAHs)是城市污泥中的一类主要污染物。对城市污泥低温预处理(75℃,60 min)后,研究厌氧消化对城市污泥中PAHs的降解及其在污泥固液相中的分配。结果表明:预处理前后,厌氧消化对菲的降解率分别为19.18%、25.24%,对苯并芘的降解率分别为16.14%、23.98%,可见预处理有利于PAHs的降解率提高。预处理后污泥液相中PAHs的含量增加,并使EPS向液相释放,导致液相中TOC含量显著增加。厌氧消化过程中,液相中菲、苯并芘含量与TOC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70.
对餐厨垃圾进行厌氧消化处理可以有效规避填埋和焚烧等传统方式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实现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和无害化,但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的水解步骤通常被认为是整个厌氧消化的限速步骤。一些物理、化学、生物和复合的预处理手段,可以达到减小餐厨垃圾颗粒粒径和增强可溶性的目的,进而促进餐厨垃圾的厌氧消化。通过阐述各种餐厨垃圾预处理原理,总结其对厌氧消化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餐厨垃圾厌氧消化预处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