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338篇
安全科学   77篇
废物处理   44篇
环保管理   92篇
综合类   663篇
基础理论   116篇
污染及防治   121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活性污泥絮体的分形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阮晓东  刘俊新 《环境科学》2013,34(4):1457-1463
通过小角光散射(small-angle light scattering,SALS)实验确定出活性污泥絮体的分形区域,对絮体粒径分布进行了拟合分析,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对絮体在不同尺度下的形貌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污泥絮体是由一系列的絮团结合而成,絮体表面凹凸不平,有各种"孔洞","缝隙",絮体内部存在一系列的孔隙.较大尺度的絮体同时存在多种孔道结构,构成絮体中营养物和水流的运输通道;污泥絮体在0.5~50μm之间具有明显的分形结构,表明活性污泥絮体在较小的粒径时已经具有一定的分形特征,活性污泥的粒度分布属于Gamma分布方式,证明污泥絮体的成长过程是一种絮团-絮团的凝聚过程.  相似文献   
32.
LNAPLs污染物在层状非均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层状非均质多孔介质中轻非水相液体(Light Non-Aqueous Phase Liquid,LNAPL)的运移机制与分布特性。首先,在二维砂槽上进行LNAPL的入渗试验,试验过程中用数码相机进行拍照,把LANPL的扩散过程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用AutoCAD对图片进行分析处理,得出不同时刻LNAPL的入渗锋面变化图。结果发现,介质结构突变面改变了LNAPL的迁移模式。在LNAPL由中砂进入细砂层后,由于受到毛细作用的增强,其运移速度加快;而由中砂进入粗砂,受粗砂介质阻滞作用增强的影响,LNAPL运移速度变小。当LNAPL由干砂进入湿润砂体时,由于孔隙水浮托力增大,LNAPL先产生纵向运移,随后以横向迁移的形式在地下水位上部聚积。当达到一定厚度后,LNAPL的压头足以克服浮托力,驱替孔隙水进入砂土孔隙。另外,LNAPL的厚度足够大时,方可克服饱水层受到的浮托力,在地下水位上形成LNAPL池,并因孔隙水向周围砂体排泄,LNAPL池周围的水位上升。  相似文献   
33.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法研究了HTPB推进剂在80℃热空气烘箱内分别老化0周、13周和24周的元素组成、化学价态及含量变化。通过拟合C,O,N,Cl等元素的XPS谱图,推测该推进剂在常温(25℃)贮存老化初期应是氧化交联,后期则出现降解断链,并认为NH4ClO4缓慢分解,攻击C C不饱和双键,使得C C双键含量降低是HTPB推进剂老化失效的主要原因。Al粉被包裹在推进剂粘合剂内部,XPS法未能检出Al粉。由于Al粉比较稳定,不参与推进剂老化过程,故XPS仍可用于HTPB推进剂老化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34.
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粘接界面试验件进行了不同湿热条件下的加速老化试验,并测量了不同老化时间粘接界面的扯离强度,描述了湿热老化试验和性能测试中的试验现象,结合复合材料微粘接结构吸湿规律对试验现象和撤离强度随老化时间变化曲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衬层-推进剂粘接界面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粘接结构中最薄弱环节,应予以重点考虑;湿热老化促进了环境水分从衬层–推进剂界面向推进剂内部的扩散和渗透,致使弱边界层向推进剂内部扩展,导致了衬层-推进剂界面粘接强度的降低。试验件平均扯离强度随老化时间呈下降趋势,中间有一个强度趋于稳定的平台期。   相似文献   
35.
为了解张家港市区的光环境现状,对市区的光环境进行了调查测量,包括夜间的光环境照度、广告标识数量的统计、昼间外墙立面的情况和反射率,还对居民的光环境意识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市区存在一些光环境问题:部分支路照度偏高、树木遮挡光线现象严重、部分道路灯具选择不合理、霓虹灯较多、居住区照度偏低等,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尽快编制照明和广告管控规划、路灯管理部门应加大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引进专业人才、推广绿色照明等。  相似文献   
36.
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测距系统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该系统是集激光、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3种技术于一体的测量系统,能够快速、精确的获取物体三维数据。文章简要说明了LIDAR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国外LIDAR技术在内陆河流监测中的应用,如河网测绘、河漫滩的监测管理、河岸侵蚀监测、洪水监测管理等内陆水系监测管理实例。通过对流域范围的LIDAR点云数据进行滤波与分类,建立数字高程模型,或结合使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影像、全球定位系统采集的数据,来实现上述实例。简要评述了LIDAR技术在内陆水域监测管理方面的优势,以及当前我国内陆水系监测管理的技术现状。通过国外典型案例说明LIDAR技术在我国内陆水系监测管理中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
LNAPL在砂质含水层中动态迁移的电阻率法监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滨潮间带采集细砂,通过室内柴油泄漏模拟试验,利用自制电阻率监测系统对轻非水相液体在砂土-地下水系统垂向渗透过程进行电阻率变化动态监测;通过配制不同含油率砂土测定其静态电阻率变化规律,探讨电阻率变化的影响因素;最后取样分析测定污染含水介质稳定后含水率及含油率,对监测结果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利用显微成像法对污染砂土进行了微观形态分析.结果表明,柴油污染砂土微观形态上胶结现象明显;柴油渗透海滨砂土过程电阻率大小同含水饱和度,比电阻率和含油饱和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均可用Archie公式拟合,n值分别为2.36和0.15;通过电阻率测定可以有效估算柴油透镜体厚度;电阻率随深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含油率和含水率的垂向分布.本研究为轻质油品储罐或者海上油品输运过程泄露造成的海滨砂土地下污染扩散过程监测及机制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也可为其他典型石油泄漏污染场地的电阻率法探测或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利用紫外预处理加强氯苯的生物滴滤净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试验采用主波长为185nm的低压汞灯为紫外光源、醚型聚氨酯海绵(PU-foam)为填料的紫外-生物滴滤塔联合装置净化氯苯废气.进气氯苯浓度为600mg·m-3、停留时间分别为92、69和46s时,联合装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9%、95%和80%;最大去除负荷达到59.6g·(m3·h)-1;联合装置和单独生物滴滤塔生物膜形成时间分别为20d和27d;联合装置的抗冲击能力较好,停留时间缩短至30s,联合装置去除效率可达75%以上,高于单独生物滴滤塔的去除效率(25%).对紫外-生物滴滤塔联合装置机制初步探讨表明,紫外氧化氯苯形成了水溶性较好的可生物降解的物质,降低生物滴滤塔氯苯的处理负荷,同时紫外辐照过程中产生的O3能有效地控制生物滴滤塔内微生物的过量生长,从而维持整个装置的最佳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39.
赵巧华  邱辉 《环境科学》2010,31(11):2678-2683
基于2009年4月28日、5月4日、5月5日及5月6日在太湖梅梁湾的栈桥头、直湖港的河口区、太湖中心及胥口湾中心测定的初级生产力及水下光场数据,计算了各测点的藻类光量子产额和P-I曲线,并分析了其空间差异的特征.太湖栈桥头的P-I曲线呈现出明显的光抑制现象;在胥口湾中心和直湖港河口,P-I曲线呈现出弱的光抑制现象;而在太湖中心区域,P-I曲线只达到了光饱和状态,并未出现光抑制现象.单位叶绿素a的最大光量子产额的大小顺序为太湖中心区域、梅梁湾的栈桥头、直湖港的河口区及胥口湾的湖心区.  相似文献   
40.
TiO2 nanoparticles, doped with di erent Pt contents, were prepared by a modified photodeposition method using Degussa P-25 TiO2, H2PtCl6 6H2O and methanol as the solvents.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Pt/TiO2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nitrogen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isotherm measurement technique, X-ray di raction analysis and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respectively. Reaction rates from photocatalytic removal of dichloromethane over Degussa P-25 TiO2 and Pt/TiO2 were evaluated. The average diameter and BET surface area of the TiO2 catalyst particles were 300 nm and 50 m2/g, respectively. The degradation e ciency was 99.0%, 82.7%, 55.2%, and 57.9% with TiO2 at inlet concentrations of 50, 100, 200, and 300 ppm, respectively. And the degradation e ciency was 99.3%, 79.7%, 76.5%, and 73.4% with a 0.005 wt.% Pt/TiO2 at inlet concentrations of 50, 100, 200, and 300 ppm,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we found that the photoluminescence emission peak intensities decreased with increases in the doping amount of Pt,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irradiative recombination was weakened.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V/0.005 wt.% Pt/TiO2 process was capable of e ciently decomposing gaseous DCM in ai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