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38篇
基础理论   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师德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不足,论述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阐明了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52.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重要性,提出了构筑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对策和措施,对于加强高校安全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3.
针对高校学生宿舍火灾事故频发、人员疏散难的问题,选取某高校南区的一栋标准宿舍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利用FDS+EVAC软件建立几何模型,设置火灾场景及疏散相关参数,模拟宿舍发生火灾时火灾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人员在火灾情景下的疏散行为;对软件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和必需安全疏散时间,将这2个时间进行对比判断,评价该宿舍楼的安全性能不达标;对比现行的标准规范,认为该宿舍楼不符合安全标准规范的要求,必须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增加可用安全疏散时间或降低必需安全疏散时间;最后,通过FDS+EVAC模拟结果对比,结合宿舍楼的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整改建议。研究成果可为高校学生宿舍楼的火灾安全性能分析和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4.
高等院校中水回用工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辽工大校区中水回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对校园中水回用方案和中水站位置进行了选择;同时研究了中水回用系统工艺,经过分析比较,提出最佳适合高校校园的水工艺;并对中水回用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5.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坚持党的领导,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校风、学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5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ssues emanating from the transition into a new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distant from the home, the context of which is provided by the transition from home to university. The study analyses the transitional process over a period of 5 months, using data obtained from in-dept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of ten first-year undergraduates who moved to study at the University of Gloucestershire in Cheltenham. It explores the mediating variables that impact place attachment and place identity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home to university. Within this context consideration is given to how participants made sense of changes in their socio-spatial environment, the ensuing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of doing so, and how these meanings affected self-perceptions and self-evaluations. The analysis demonstrates how participant's stories of the transition evince an abiding concern with the loss of place, manifest in terms of an erosion of a sense of belonging, attachment and continuity and an undermining of home's capacity to symbolise the self. The implications of such accounts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place attachment and identity are then explored. The paper concludes by advocating a holistic approach to our conceptualisation of place, given that place meanings are constantly being evaluated and redefined in light of changing social and physical relationships with place and between people and place.  相似文献   
57.
为提高高校宿舍楼火灾应急疏散效率,以某高校宿舍楼为例,建立可用疏散时间(ASET)概率密度函数的三角分布模型,并利用FDS软件进行火灾模拟,得到函数中各参数值;运用Pathfinder软件对人员疏散进行模拟,得到火灾未疏散人数与时间的函数;通过对上述2个函数的乘积进行积分,得到不同火灾场景下的伤亡人数。结果表明:影响火灾临界时间的主要因素是火灾能见度和烟气层温度;宿舍楼中部火灾发展速度快于两侧;人员性别、意识状态及火灾探测报警情况对疏散时间和效率影响程度不同。研究结果可为应急疏散及宿舍楼人员预期火灾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8.
崔璨  于程媛  王强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6):1440-1454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的畅通流动。人才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其合理分布和有序流动对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聚焦高校毕业生这一重要区域人才资源,基于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刻画长三角高校毕业生流动的空间格局,使用地理探测器探索城市创新等因素对毕业生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高校毕业生流动基本遵循随距离衰减和等级跃迁规律,区域内就业占比高达79.72%。江苏、浙江、安徽呈现出差异化的省内流动空间形态。(2)位于“Z”型发达地带和沿海的城市毕业生粘滞率较高,上海和与其紧邻的苏州、嘉兴、南通形成“高—高”区。(3)因子探测结果显示,创新因素对毕业生流动的驱动力较强,但按省域来看,驱动作用在江苏最强,浙江次之,而在安徽并不显著。风险探测显示,创新因素的驱动存在阈值效应。研究揭示了高校毕业生的流动格局及与城市创新的关系,为推动区域人才一体化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59.
以高校典型人工景观湿地及景观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及GBl2941—91《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进行单因子水质现状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人工景观湿地水质劣于国家《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C类。从总磷(0.73mg/L)、氨氮(1.38mg/L)、叶绿素-a(0.085mg/L)说明水体属于中一富营养化程度,肉眼可见水体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长期呈现深绿色及深棕色,感观较差。景观水体的水质整体较好,可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但不能达到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C类。针对这两种功能的景观水体污染现状提出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60.
随着大学城建设的蓬勃开展,大学城公共安全已成为一项关乎国计民生又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阐述了公共安全评价的研究现状,同时,参照当前国际上成熟的公共安全评价框架,基于脆弱性(风险)与(减灾)能力两个维度,初步建立了大学城公共安全评价指标的内容体系。并以广州大学城为例,对公共安全评价流程和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论证。结合具体的评价结果,针对大学城脆弱性风险防范和减灾能力建设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以供大学城公共安全规划建设和发展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