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365篇
安全科学   153篇
废物处理   66篇
环保管理   130篇
综合类   662篇
基础理论   70篇
污染及防治   232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为了研究卧式滤筒除尘器内部气流的不均匀性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卧式滤筒除尘器内部气流组织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参考目前市面上常见卧式除尘器,设计有、无挡板的2种卧式滤筒除尘器模型,通过分析2种模型下过滤过程的速度分布和滤筒流量分配情况得出:在无挡板模型下存在射流冲刷、气流分布不均等问题,而在进风口加设挡板能解决气流冲刷问题,滤筒流量分配得到明显改善;在相同滤室高度下分别对挡板角度为150°,160°,165°,170°,175°,180°对比发现,挡板角度在165°~170°时其内部气流组织能达到均匀标准。  相似文献   
902.
针对袋式除尘器超低排放及对PM_(2.5)细颗粒物的捕集控制问题,选用分别经缝合、热熔两种制袋工艺制作的滤袋进行试验,探讨不同袋身接缝方法对袋式除尘器滤袋PM_(2.5)过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 m/min过滤风速时,清洁状态下热熔滤袋对PM_(2.5)的过滤效率要比缝合滤袋高12.59%,而集尘状态下随滤袋表面粉尘负荷的不同,热熔滤袋对PM_(2.5)的过滤效率要比缝合滤袋高8.68%~11.18%;随过滤风速增加,缝合滤袋对PM_(2.5)过滤效率的衰减幅度要远大于热熔滤袋;滤袋表面尘饼的形成和分布的均匀性是缩小缝合滤袋与热熔滤袋间过滤效率差距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03.
讲述了电袋一体式除尘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操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电袋一体式除尘器电除尘区的电场数量选择、电除尘区和布袋除尘区的烟气均流问题及处理等应用方面的问题展开解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4.
通过检测降解乙苯生物滴滤塔(BTF)长期稳定运行过程中生物量积累、塔内压降改变、生物膜显微结构特征、微生物种群分布及优势菌株分子测序,探讨BTF稳定运行期间生物膜相结构、特征及菌群多样性协作作用的规律.结果表明,生物滴滤塔运行95 d期间的降解性能稳定,降解效率保持在90%以上,最大去除负荷为62.4 g·m~(-3)·h~(-1);BTF稳定运行期间生物膜形态、颜色和厚度沿着BTF塔内废气的流向呈现不均匀分布和梯度改变的特征.生物量和生物膜的致密度沿气流方向逐步递减;塔内压降随着反应时间延长逐渐增加,但未出现堵塞现象;生物膜种群营养结构复杂,食物链长且相互交叉,高端营养级微生物种群所占比例较高;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分子测序技术研究降解乙苯生物滴滤塔填料表面菌群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BTF不同塔层上菌群分布稍有差异,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多样性,但是整个BTF生物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主要的优势菌群为变形杆菌,其中优势菌包括3种伽马变形杆菌和4种贝塔变形杆菌.  相似文献   
905.
资料同化方法在空气污染数值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第5代中尺度非静力气象模式MM5以及区域气溶胶和沉积模式REMSAD耦合的空气污染数值预报模型系统,分别采用最优插值法和集合卡尔曼滤波法对南京2002-08~2002-09 NOx和SO2模型预报结果进行了资料同化试验,结果表明,NOx和SO2经最优插值法同化后偏差平均值的改进率分别为34.20%、47.53%,均方根误差的改进率分别为31.95%、42.04%;NOx和SO2经集合个数为30的集合卡尔曼滤波法同化后偏差平均值的改进率分别为26.73%、60.75%,均方根误差的改进率分别为25.20%、55.16%;说明最优插值法和集合卡尔曼滤波法都具有改善空气污染数值预报中污染物浓度初始场的作用.进行了集合卡尔曼滤波法中集合个数为61时2种同化方法同化效果比较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集合卡尔曼滤波法集合个数的增加,NOx和SO2的同化效果都较集合个数为30时有所改善,并且,集合卡尔曼滤波法对NOx和SO2模式预报结果的改善效果将好于最优插值法.  相似文献   
906.
用充填陶瓷滤料的曝气生物滤池研究碳和氮代谢特性。曝气生物滤池进水氨氮为52mg/L左右、COD为100mg/L左右和回流比为200%时,经过20多d的运行,出水氨氮小于0.05mg/L、COD小于25mg/L、亚硝态氮为4.7mg/L和硝态氮为7.1mg/L,COD去除率达75%,氨氮去除率达99.9%,总氮去除率达78%;过大和过小的回流比对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性能都是不利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一般城市污水以及含低COD、高氨氮工业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907.
苯乙烯生物滴滤塔生物膜填料的细菌数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培养驯化污泥菌种、陶粒、循环液装置等构建三个生物滴滤塔。测定不同苯乙烯负荷生物滴滤塔装置不同高度生物膜填料的细菌数量分布,认识苯乙烯浓度对填料细菌数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膜填料柱细菌数量分布依赖于入口气体苯乙烯浓度和停留时间,在低入口气体苯乙烯浓度(Cin<500mg/m3)时细菌数在柱子底部达到最大值而沿柱子自下而上逐渐降低,受气体停留时间的影响不大;当入口气体苯乙烯浓度Cin=800mg/m3时细菌数在整个柱子上的分布变得相对均匀;而当入口气体苯乙烯浓度超过阈限值Cin=1200mg/m3时细菌分布行为出现了和Cin<500mg/m3时相反的情况,细菌数在柱子顶部达到最大值而沿柱子自上而下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08.
凌霄  胡勇有 《环境科技》2008,21(6):9-12
通过比较装有2种粒径分布(大粒径、小粒径陶粒堆积密度分别为4.5×10^2和5.4×10^2kg/m^3)的陶粒曝气生物滤池对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Cr)及NH4^+-N、浊度的去除情况,考察短时水力冲击负荷及有机冲击负荷对不同粒径分布曝气生物滤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2种粒径的陶粒曝气生物滤池,短时水力冲击负荷几乎不降低sCODCr及NH4^+-N的去除率,但导致浊度去除率的下降,说明曝气生物滤池有较强的抗短时水力冲击负荷能力;短时有机冲击负荷的增大导致sCODCr及NH4^+-N去除率的降低,但对浊度的去除却影响很小,而在解除冲击负荷后去除率很快恢复正常水平,说明大粒径滤池比小粒径滤池有较强的抗NH4^+-N短时冲击的能力,但小粒径滤池比大粒径滤池有较强的抗sCODCr短时冲击的能力,并能保持较高的浊度去除率。  相似文献   
909.
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芮  陈玲  陈季华 《环境科技》2008,21(6):20-23
曝气生物滤池集生物膜的强氧化降解能力和滤料截留效能于一体,是一种适合大规模回用、高效、低耗的污水再生工艺,也是升级改造的良好选择。反冲洗是曝气生物滤池运行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合理优化反冲洗过程有助于改善其整体运行性能。根据反冲洗废水浊度变化确立了合理的反冲洗方式,并给出相关的反冲洗强度和反冲洗历时参数,以期为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印染废水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10.
污水处理厂臭气的生物滤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臭作为世界七大环境公害之一,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会造成严重危害。在污水的输送和处理过程中,以及对所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都会有臭味气体散发。如果不施行有效地控制,则对周围空气环境产生污染,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这里仅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居民生活小区恶臭处理工艺在国内应用现状及局限性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尤其是选择生物滤床这种优化的土壤处理工艺,它利用土壤基质的过滤、吸附、吸收、物理和化学反应、生物降解等功能净化臭气,同时表面种植的植物亦有一定的净化功能,因此,具有经济、美观、管理方便、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