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6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542篇
安全科学   247篇
废物处理   52篇
环保管理   647篇
综合类   1406篇
基础理论   436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10篇
评价与监测   124篇
社会与环境   386篇
灾害及防治   14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7篇
  1975年   6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61.
Abstract:  Pond-breeding amphibians are affected by site-specific factors and regional and landscape-scale patterns of land use. Recent anthropogenic landscape modifications (drainage, agriculture intensification, larger road networks, and increased traffic) affect species by reducing the suitable habitat area and fragmenting remaining populations. Using a robust concentric approach based on permutation tests, we evaluated the impact of recent landscape changes on the presence of the endangered European tree frog ( Hyla arborea ) in wetlands. We analyzed the frequency of 1 traffic and 14 land-use indices at 20 circular ranges (from 100-m up to 2-km radii) around 76 ponds identified in western Switzerland. Urban areas and road surfaces had a strong adverse effect on tree frog presence even at relatively great distances (from 100 m up to 1 km). When traffic measurements were considered instead of road surfaces, the effect increased, suggesting a negative impact due to a vehicle-induced effect. Altogether,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urbanization and traffic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pond creation is an option in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plans, as is the case for the European tree frog in western Switzerland. We conclude that our easy-to-use and robust concentric method of analysis can successfully assist managers in identifying potential sites for pond creation, where probability of the presence of tree frogs is maximized.  相似文献   
76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面临着人多地少、资金严重缺乏的窘境,本文分析了产业这些问题的症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63.
广州城市道路雨水径流的水质特征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城市道路雨水径流中富含交通活动所产生的大量石油类、悬浮固体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能够对受纳水体的水质造成明显的破坏并影响水生生态。对广州市内道路某路段发生的七场路面雨水径流进行了降雨量、径流量的同步监测和径流样品的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城市道路雨水径流中营养盐的含量较低,但COD值较高,且可生化性差,石油类和重金属的含量也较高。其中石油类、COD、悬浮固体和重金属Pb的污染水平虽然与国内其他城市的研究结果在同一范围,但都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研究结果,反映出我国在道路路面环境维护和管理上与国外的差距。对照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广州城市道路雨水径流中的石油类、COD、悬浮固体和Pb等指标都大大超过III类标准,表明道路径流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进入地表水体,可能对受纳水体主要是珠江的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764.
广州市城市森林的空间特征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城市林业的基本理论和GIS技术,广州市城区森林的空间分布以两山(白云山、越秀山)两河(珠江、流溪河)为核心,辅之公共绿地和道路绿化,形成多功能、多类型的网络式结构。近郊森林建设好风暴旅游林以及环绕卫星城镇和重点工业镇的生态公益林。远郊森林保障了“菜蓝子”工程,促进森林旅游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65.
城市绿地生态效果评价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城市绿地在改善城市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衡量绿地效果的指标从总量上规定城市绿地应达到的指标,但缺乏绿地空间分布合理性的表征。本文采用景观生态学中的异质性指数和均一性指数,提出判断城市绿地分布合理程度的两种新指标。  相似文献   
766.
城市垃圾能量估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Dulong公式的计算结果,建立了根据城市垃圾组成的重量百分比估算城市垃圾能量的经验公式,并对它进行了检验。估算结果与Dulong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在0.98以上,该经验公式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用此公式对我国部分城市垃圾的能量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767.
城市交通系统的环境危害分析与经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论述了目前城市交通系统中的环境危害状况。基于费用一效益分析原理,提出了城市基本建设尤其是交通规划中有关“费用”和“效益”的概念,初步探讨了城市交通环境危害的经济评价方法。通过这些分析和计算,为城市交通规划决策提供了一个定量的经济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768.
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分析了风、干湿沉降在城市内大气污染物清除过程中的作用,指出平均风速对大气质量起主导作用,但在清除污染物方面干湿沉降为主要过程。要改善城市大气环境,除限制排放及高烟囱集中排放外,还可在低源群四周设置防护林带及人工雨装置来清除低源烟云,并给出了林带及人工雨带宽度的计算公式。由计算可知分割设防护带方法优于区域隔离带法。  相似文献   
769.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生态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生态学分支,因其产生历史较短,而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本文试图应用生态学基本原理来探讨城市生态系统的性质和特点,初步提出了城市生态学的一些原理和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指导原则,并提出了环境承载力—人类社会行为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界面在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70.
本文从加强防震减灾规划,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加强地震应急救援能力以及增强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四方面进行分析,阐明为了建设地震安全社区,必须重视城市的抗震设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