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6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542篇
安全科学   247篇
废物处理   52篇
环保管理   647篇
综合类   1406篇
基础理论   436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10篇
评价与监测   124篇
社会与环境   386篇
灾害及防治   14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7篇
  1975年   6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61.
通过分析1994~2009年16 a逐年DMSP/OLS的静态平均灯光数据的DN值分布情况,考虑实际空间格局分布数据需求和数据质量,选择1994、2000、2005、2009年4个年度为代表,进行江西省城镇空间格局分布应用研究,并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4~2009年度江西省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数值尽管与统计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波动,但总体扩展趋势基本一致;在城镇化增长速度上,2000~2005年比1994~2000年大29.53%,2005~2009年比1994~2000年大4357%,说明江西省城镇化发展正逐步提速,并有加快发展的趋势;景观指数分析表明江西省城镇化扩张过程中,面积越来越大,城镇间聚集度越来越高,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大;城镇化形状越来越复杂;城镇间联系越来越紧密,破碎度逐步减小,城镇斑块形状变化逐步加大,发展无序程度加重。最后,针对江西省城镇空间格局发展现状,研究提出了积极发展中型城市、集约化发展特大城市、稳步扩大小城镇发展规模的建议  相似文献   
962.
In responding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the idea of low-carbon economy emerges as the times require.Developing low-carbon economy i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society.The so called "two-orientation society"(resources conservation orientated society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y orientated society) is the concrete representation of low-carbon socie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an actual action for China in developing low-carbon economy.Based on urban agglomeration,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eaning of and the route to low-carbon society which would better reflect the intrinsic requirements of such a society.  相似文献   
963.
Aiming at facilitating the research of urban tourism im- age positioning,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theories on urban tourism image and analyzes its significance for cities. With De...  相似文献   
964.
基于“两型社会”的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目标,综合考虑土地集约利用的环境、社会、经济效应,阐述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依据投入-产出等理论,构建了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简称DEA)法,对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武汉城市圈中仅有武汉、仙桃、天门三个城市是DEA有效的,DEA无效的6个城市DEA有效性从高到低分别是为黄冈、孝感、潜江、咸宁、鄂州、黄石;②影响武汉城市圈中城市DEA无效的因素是多样的,但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单位GDP能耗等投入过多,GDP、社会商品销售额、财政收入、就业人员、生活垃圾处理率等产出率低。文章根据评价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并指出了武汉城市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土地利用问题,进而探讨"两型社会"框架下武汉城市圈应如何集约利用土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相似文献   
965.
中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能值理论,对比动物性荤食和植物性素食重量形态、能量形态和能值形态的数量关系,定量分析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的变化趋势及特征。研究表明: 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热量、重量和能值形态的动物性荤食分别占食品消费总量的1190%、911%和7029%,一方面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中动物性荤食的重量形态和能量形态的数值远低于其植物性素食,说明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仍然以素食消费为主,另一方面其动物性荤食的能值形态数值已经远超其植物性素食,表明其居民食物消费方式已经向营养均衡多样化方向演替,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是保障居民食品消费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部分。2010年城镇和农村居民荤食消费能值分别为110 E+15和631 E+14 sej,分别是其素食消费的172和079倍,说明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整体还表现出二元性特征,按城乡居民荤素食品结构变化演变趋势可推断城乡食品消费品质相差约20 a,并且近年来城乡人均食品消费结构差异程度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农民且有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因此相对而言农村居民对食品消费的增长趋势更加稳定。又由于相同数量的动物性荤食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占用更多的农业资源,因此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变化对其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生产必将产生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966.
基于最佳管理实践(BMP)理念和方法,以中新生态城为例,采用多属性决策分析方法的ELECTRE-Ⅲ方法和模型,采用VisualBasic语言自行编制辅助计算机程序,对该地区8种雨水控制管理措施进行了优化比选。优选结果表明,对于中新生态城,8种雨水控制管理措施的优选排序为:湿地〉地下蓄水库〉人渗沟〉可渗透路面砖〉道路边沟〉绿色屋顶〉下凹绿地〉绿化缓冲带。  相似文献   
967.
山地城市合流污水特细砂粒径特征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山地城市合流污水特细砂粒径特征参数及分布研究的结果表明,晴、雨天合流污水细砂平均粒径D(3,4)均小于250μm,且含量高,属于特细砂;新旧城区排水体制、山地地貌、降雨强度、雨前晴天数、用地性质、水土流失等因素均会对山地城市合流污水特细砂粒径特征和分布等造成影响。涪陵污水处理厂进水含砂量高达183.9 mg/L,平均粒径为182.6μm,粒径偏小,超出沉砂池有效去除范围;大量特细砂进入曝气池后,堵塞管道、磨损设备等,给污水处理厂运行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68.
以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样区,基于ADMS-LP计算了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气环境容量,并从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和结构减排三个方面提出了总量控制措施,以期为在城市规划中确定合理的建设用地布局以及工业企业类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9.
Us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uilding stock and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the difficulties in combining continuous economic growth in wealthy countries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re are clear limits as to how far we can get by means of ‘eco-efficiency’, and the effect of a transition to less environmentally harmful types of consumption is not sufficient if the consumption volume keeps on increasing. This is particularly evident for societal processes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Increased consumption is both a result of and a precondition for economic grow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uilding stock and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in cities is a case showing that economic growth—at any rate, in the longer term—can hardly be consistent with the preservation of species, ecosystems and food-production resources. The growth in the building stock also makes it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o limit energy use and reduce carbon–dioxide emissions. Copyright © 200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70.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是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深度融合,是城市转型与经济发展的转换器。发展智慧城市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镇化质量。从城市信息化发展阶段看,我国许多信息化先行城市已经初步具备建设智慧城市的信息基础、产业基础和技术基础,同时,不断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也为智慧城市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由于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还存在缺乏统一规划、技术标准和法律规范不健全、资金瓶颈等诸多问题。为此,要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关系,实现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两轮驱动,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保障信息集成共享和互联互通,重视技术规范和法律规范,在典型示范积累经验基础上全面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