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315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87篇
综合类   479篇
基础理论   259篇
污染及防治   110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PBDEs的来源特征、环境分布及污染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生产应用、环境分布与生态风险之间的关系将如何影响我国的未来,具体涉及到工业、环境、健康、人类繁衍等的社会问题.由于PBDEs阻燃效率高,热稳定性好,价格便宜,作为添加剂被广泛应用在电子、电器、化工、交通、建材、纺织、石油等领域的阻燃产品中.PBDEs进入环境后迁移扩散并富集于沉积物和生物体内,进入人体后引起肝脏毒性、内分泌干扰、神经毒性和生育能力下降等而危害人类的健康.基于此,从生产应用、品种生产量、分子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毒性等的文献数据分析了PBDEs的来源特征与环境危害,分析这些性质对环境分布与污染控制的基础支持关系;从沉积物、水体、大气、水生生物、人体5个方面考察了PBDEs的环境本底浓度变化、分配关系、迁移规律、时间效应,分析了生产、应用与扩散的多因素影响关系,发现全球性PBDEs污染物蔓延的现象,沉积物是主要的归趋场所,室内空气中的浓度远高于室外,水中浓度较低,水生生物和人体均能富集PBDEs,通过饮食、母乳和呼吸摄入,可实现代际传播,污染的分布呈现介质与区域的不同特征;污染控制需要考虑点源技术与面源修复的联合,结合PBDEs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及其化学特性,统计分析了微生物法、光化学降解法和零价铁还原法的原理及其有效性,根据PBDEs在产品中存在与分布的特点,提出收集-分离-富集-超临界催化还原和氧化毁毒的工艺,针对实际环境(以电子垃圾塑料和流域水体及沉积物为对象)中的PBDEs进行回收或处理,结合材料如催化剂的应用,从动力学和热力学方面提高PBDEs无害化的效率.最后,从生产管理、环境监测、风险评价、技术集成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12.
OMS-2 nanorod catalysts were synthesized by a hydrothermal redox reaction method using MnSO4 (OMS-2-SO4) and Mn(CH3COO)2 (OMS-2-AC) as precursors. SO42 −-doped OMS-2-AC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SO42 − concentrations were prepared next by adding (NH4)2SO4 solution into OMS-2-AC sample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anion SO42 − on the OMS-2-AC catalyst. All catalysts were then tested for the catalytic oxidation of ethanol. The OMS-2-SO4 catalyst synthesized demonstrated much better activity than OMS-2-AC. The SO42 − doping greatly influenced the activity of the OMS-2-AC catalyst, with a dramatic promotion of activity for suitable concentration of SO42 − (SO4/catalyst = 0.5% W/W). 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scopy (ICP-OES), NH3-TPD and H2-TPR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sence of a suitable amount of SO42 − species in the OMS-2-AC catalyst could decrease the Mn–O bond strength and also enhance the lattice oxygen and acid site concentrations, which then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OMS-2-AC toward ethanol oxidation. Thus 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better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OMS-2-SO4 compared to OMS-2-AC i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some residual SO42 − species in OMS-2-SO4 samples.  相似文献   
113.
主要阐述了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氨氮的校准曲线斜率、截距参考值的分析.文章收集了临安市环境监测站实验室自2012年以来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氨氮校准曲线制作的一系列原始数据,并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校准曲线、残余标准偏差、斜率扩展不确定度、截距扩展不确定度开展了详细讨论,得出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氨氮校准曲线截距a值、斜率b值实验室参考值.此结果对实验室分析人员判定氨氮项目校准曲线制作是否合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4.
针对某污水厂出水不达标的情况,本研究采用臭氧(O3)和曝气生物滤池(BAF)组合工艺对其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当采用两级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时,出水COD在31~46 mg/L,色度在13~29倍,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在最佳运行条件下,臭氧氧化使相对分子质量大于50 000的有机物含量减少10%,小于1 000的有机物含量增加14%.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使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的有机物含量降低了24%.  相似文献   
115.
为研究高岭石对NH4+吸附的微观情况,通过Material Studio软件对高岭石单胞进行收敛性测试后构建了4×2×1不同水化程度高岭石模型,采用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方法对模型晶胞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吸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交换关联泛函GGA-PW91,K点4×3×2,截断能600eV条件下,得到了高岭石稳定结构模型(误差<2%);高岭石对NH4+的吸附受温度影响明显,随温度升高,吸附量逐渐减少,与吸附实验结果一致;动力学结果显示吸附类型主要为物理吸附,吸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和库仑力.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揭示叠氮增塑剂与硝化棉的相互作用机理,探索叠氮类增塑剂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筛选能量性能和稳定性均较好的叠氮化合物。方法 建立硝化棉(NC)、1,3–二(叠氮乙酰氧基)–2–甲基–2–硝基丙烷(DAMNP)、1,3–双(叠氮乙酰氧基)–2–乙基–2–硝基丙烷(ENPEA)和1,8–二叠氮基–3,6–氧杂辛烷(AZTEGDN)纯物质模型以及NC/DAMNP、NC/ENPEA、NC/AZTEGDN共混物体系的微观分子模型,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D)方法,对叠氮增塑剂/硝化棉的微观性质进行预测。分析共混体系的溶度参数、MSD值、结合能、径向分布函数、力学性能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等性能。结果 DAMNP、ENPEA、AZTEGDN与NC之间的溶度参数差值较小。ENPEA与NC的结合能最大,DAMNP次之,AZTEGDN最小。3种增塑剂与NC的相互作用主要为vdW相互作用。加入增塑剂分子可以改善NC的运动能力,由于AZTEGDN的分子结构体积小,改善效果明显。径向分布函数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NC与增塑剂分子间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结论 添加叠氮增塑剂可以改善NC的运动能力、力学性能,降低N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起到了良好的增塑效果。  相似文献   
117.
长期覆膜条件下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地膜覆盖是农业生产中保障粮食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为明确长期地膜覆盖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采集4个不同覆膜年限的农田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变化,探讨长期覆膜农田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及其对微生物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覆膜对土壤细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降低真菌多样性;长期覆膜使土壤细菌酸杆菌(Acidobacteriota)和真菌被孢霉菌(Mortierellomycetes)物种丰度降低,增加土壤放线菌(Actinobacteriota)物种丰度.长期覆膜可以使土壤富集细菌中的芽孢杆菌(Bacillus)和类诺卡氏菌(Nocardioidaceae),及真菌中的肉座菌目(Hypocreales)和曲霉菌(Aspergillus)等有益微生物菌群.然而长期覆膜使土壤真菌共生网络变得简单而脆弱,其关键物种仅有子囊菌门中的粪壳菌目(Sordariales)中的未知菌属一种,因此对农田土壤生态环境带来潜在风险.本研究为深化了解长期覆膜对农田微生物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8.
《Environmental Hazards》2013,12(4):329-342
In this paper, we are dealing with two extreme events in temperature and population – heat wave and mortality. Our aim is to assess the relation between high temperatures and daily mortality counts during the summer months in the period 2000–2010 in Belgrade (Serbia).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is connection, we used Poisson regression and two different measures of heat wave: Warm Spell Duration Index (WSDI) and apparent temperature (T app). As mean daily temperature increases over 90th, 95th and 99th percentiles, average number of deaths increases for 15.3% (p?<?.01), 22.4% (p?<?.05) and 32.0% (insignificant for p?<?.1). We tested three different thresholds (90th, 95th, 99th) for WSDI and T app in order to separate the hottest heat-wave episodes. On average, mortality is higher than expected for 13.4%, 16.7% and 28.3% (90th, 95th and 99th percentiles for WSDI) and 16.1%, 17.3% and 32.5% (90th, 95th and 99th percentiles for T app). Estimated mortality excess with heat-wave indices is in accordance with regression output, meaning that WSDI and T app are good tools for heat-wave identification. During the most severe episode in July 2007, absolute temperature maximum (43.6°C) and daily maximum mortality counts (94 dead) were recorded in the same day (24 July 2007).  相似文献   
119.
叶常明  雷志芳 《环境化学》1994,13(3):239-241
辛醇/水分配系数是表征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应用于碎片常数计算了130余个有机化合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对数值,通过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发现,两者之间表现出相当好的一致性,其平均绝对误差为0.135,此外,还探讨了该方法应用于不同类型有机污染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0.
基于从分子尺度上解析改性剂烷基碳原子数和有机物疏水性对有机粘土吸附能力的影响机制,以从头算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MP2/6-31g(d))模拟了有机粘土在水溶液中的吸附过程.通过计算吸附前后几何构型、能量、化学键和电荷分布等参数的变化,分析了影响有机粘土疏水性吸附的关键因素,并对疏水性吸附作用力的化学本质进行了初步探讨.计算结果表明,烷基碳原子数增加对提高有机物吸附能的作用并不显著,长链烷基提高有机粘土吸附容量的真正原因在于其可提供更多的有机物吸附位.有机物的疏水性(以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ogKow表征)是影响疏水性吸附过程的关键因子,水分子的引力作用对疏水性吸附具有决定性影响,理论上解释了普遍存在的有机物吸附量与logKow呈正相关的实验现象.疏水性吸附力的作用前提是有机物为疏水性,即当水分子的引力作用较弱时疏水性作用力才可以表现出来;而对于亲水性有机物,疏水性吸附力会被水分子的引力所抵消,吸附强度减弱.模拟红外光谱和电荷分布结果表明,吸附前后无化学键断裂和电子得失的发生,只有原子电荷密度的微小变化,据此推测疏水性吸附力以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力——London色散力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