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315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87篇
综合类   479篇
基础理论   259篇
污染及防治   110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高分子量高纯度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丙烯酰胺与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单体,在复合引发剂的作用下,选择水溶液共聚法合成高分子量与高纯度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实验表明,有机偶氮引发剂A用量0.5‰、氧化还原引发剂用量0.45‰、还原剂与氧化剂摩尔比2∶1、反应体系pH为4与反应时间5 h条件下,CPAM分子量为1 042万,且溶解性好。通过对聚合物残单含量影响因素添加剂用量、反应时间的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剂EDTA和增溶剂D对残留AM含量影响小,而苯甲酸钠对聚合物残留AM的含量影响显著;延长反应时间至7 h,残单含量可降低至0.27%,CPAM的纯度高。通过与国内外3种同类型产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自制产品的分子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品,且残单含量比国内产品降低了50%~75%。  相似文献   
82.
土壤-植物系统中磷和砷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静  方萍 《四川环境》2010,29(6):118-121
砷元素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施磷已成为植物修复砷污染土壤过程中必要强化措施之一。土壤-植物系统中磷和砷的相互作用关系是非常复杂的,研究表明:磷和砷在土壤中往往是共生的,但又存在竞争吸附关系;磷和砷在不同植物中的相互作用关系主要有拮抗效应和协同效应;有必要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磷和砷表达基理进行深入研究,获得对砷具有超积累能力的植株。  相似文献   
83.
通过浸渍法制备CuO/SBA-15和CuO-CeO2/SBA-15两种介孔材料催化剂,采用BET、XRD、TPR和XPS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重点考察催化剂对萘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及对产物CO2的选择性。BET、XRD和XPS等实验结果表明CuO高度分散于介孔分子筛SBA-15中,CeO2可促进CuO在载体上的分散,同时能降低催化剂的TPR还原温度。活性测试结果表明CuO/SBA-15对萘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较高,但是催化氧化的CO2选择性较低,温度在380℃时CO2的生成率仅为60%左右;CeO2的添加不仅提高了CO2的生成率,15%CuO-15%CeO2/SBA-15在325℃使CO2生成率达到99%,而且CeO2增强了催化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4.
A relative comparison study of mutagenicity in Japanese tap water was conducted for 1993 and 2005 surveys. It intended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advanced water treatment installations to water works, improvement of raw water quality and improvement of residual HOCl concentration controlling. Sampling points (taps) were the same in both surveys. The results of 245 samples obtained by the Ames Salmonella mutagenicity test (Ames test) were analyzed. The Ames tests were conducted by using Salmonella typhimurium TA98 and TA100 strains with and without exogenous activation (S9). With the exception of TA100-S9, the other conditions needed no discussion as a factor in the mutagenicity level change. The average mutagenicity in 1993 and 2005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A100-S9 were 2600 and 1100 net revertant L−1, respectively.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mutagenicity level of Japanese tap water decreased during the 12-yr period. Particularly a remarkable decrease in mutagenicity was observed in the water works where the advanced water treatments were installed during the 12-yr period. The advanced water treatments were effective in decreasing the mutagenicity of tap water. Mutagenicity also decreased in the water works with conventional water treatments; the improvement of residual HOCl concentration controlling was also considered to be effective in decreasing the mutagenicity of tap water.  相似文献   
85.
研究了混凝一气浮工艺对不同分子量区间三卤甲烷生成势(trihalomethanes formation potential,THMFP)的去除效果及絮体形态对THMFP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一气浮工艺以去除大分子量区间THMFP为主,对小分子量区间THMFP的去除效果较差。UV254值与THMFP值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449,UV254值可以较好地反映THMFP的含量。絮体的分形维数为1.17~1.2时,孔隙率较大,可增加絮体对THMFP的活性吸附空间,且絮体相对密度较小,可增强同向絮凝作用,增加絮体和THMFP的接触概率,有利于气浮对THMFP的去除。  相似文献   
86.
构建阶式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处理富营养化太湖水源水,对其净水效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工况条件下,阶式生物氧化反应器的三阶对太湖水源水中DOC的累积去除率分别为34.4%、40.2%和47.5%,对BDOC的总去除率为68.4%,除生物降解外,填料拦截、生物吸附絮凝等物理、化学作用对去除原水中的DOC仍有重要作用。DOC分子量分级表明,太湖源水中含量最大的是分子量〈500Da的DOC,含量最小的是分子量在5k~500Da间的DOC。阶式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对分子量〈500 Da的DOC的去除率在60%以上,而出水中5k~500 Da区间的DOC含量相比原水增加近1倍。  相似文献   
87.
制药废水有机污染物特性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某制药企业废水生物处理站进出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气相色谱—质谱图谱,提出了根据废水水质特性有针对性地确定制药废水处理工艺的新思路.实验结果表明:进出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是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的物质,且主要来源于车间5排放的COD比重大、水量小的工段废水;采用旋转蒸馏预处理法处理车间5废水,可使...  相似文献   
88.
王豪  杨清  吴雁  唐怡 《环境工程学报》2015,9(3):1289-1296
聚丙烯酰胺(PAM)用于油田驱油产生大量难处理的含聚废水。以分子筛为吸附剂处理含聚废水,研究分子筛类型(Y、Beta和ZSM-5,H型和Na型)和物化性质对其吸附PAM性能的影响,并测定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吸附性能顺序为BetaYZSM-5,H型优于Na型。H-Beta对PAM的吸附来自分子筛中阳离子与PAM中阴离子的静电作用,Si—O和Al—OH与PAM中酰胺基的氢键作用。H-Beta开放的通道结构,较高的介孔比例和表面积,较强的酸性和良好的酸中心可接近性使其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Si O2/Al2O3=26的H-Beta对浓度为200 mg/L的PAM溶液,PAM脱除率可达95.2%。在低PAM平衡浓度时,PAM在H-Beta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单层吸附特征,饱和吸附量达70.2 mg/g,在高浓度区域则由于PAM疏水缔合作用加强呈现多层吸附。  相似文献   
89.
针对腈纶废水生化单元出水,对比研究了Al2(SO4)3和Fe2(SO4)3在不同絮凝剂投量和p H时的混凝处理效果,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三维荧光光谱(EEM)、凝胶渗透色谱(HPSEC)等对混凝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显示,2种混凝剂在投量为63.5 mg/L时可获得30%以上的COD去除率,且最佳p H为中性附近。当投量小于32 mg/L时,Al2(SO4)3较Fe2(SO4)3具有更高的COD去除率,进一步增大混凝剂的投量很难提高Al2(SO4)3对COD的去除率,而Fe2(SO4)3则在有限范围内能持续提高COD去除率。EEM光谱分析显示,与Al2(SO4)3相比,Fe2(SO4)3对有机物具有更广的处理范围和更好的去除效果。HPSEC分析表明,Fe2(SO4)3相对于Al2(SO4)3在去除重均分子量为2 776、1 856和1 325 Da的有机物组分方面具有优势。铁盐或铝盐混凝是深度净化腈纶废水生化单元出水的可行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90.
四溴双酚A(TBBPA)是全球消耗量最大的溴系阻燃剂。通过活性物质的定位、分离和TBBPA产物的分析等步骤,对Pseudomonas sp.fz胞外分离物降解TBBP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于胞外的活性物质通过异丙基断裂和脱溴两条途径降解TBBPA。通过超滤,Sephadex G-10分离纯化得到了具有降解活性的小分子物质,分子量约为376~456 Da,初步鉴定为短肽类物质。这种小分子物质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30~80℃),在弱酸性条件下(2.0~5.0)活性较高,其活性还受金属离子、氧气和抑制剂(Na N3)的影响。此外,部分纯化的小分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产生羟基自由基(·O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