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86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采用间接边界元法,给出了层状半空间中沉积谷地对斜入射平面SV波的三维散射解答,并通过与已有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本文解答的正确性。进行数值计算,研究了斜入射角度对散射效应的影响,并以基岩上单一土层为例,讨论了基岩刚度和覆盖土层厚度对沉积谷地附近地表位移的影响。研究表明,三维散射与二维散射之间存在本质差别,不能简单地将斜入射平面SV波分解到沉积谷地横截面的面内方向,然后按平面问题进行计算;基岩与土层刚度比对沉积附近地表位移幅值有着较大的影响,但对位移幅值的空间分布影响不大;土层厚度变化不仅影响地表位移幅值的大小,还会改变地表位移幅值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02.
岷江上游干暖河谷与元江干热河谷的气候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岷江上游和元江(红河上游)河谷区的多年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对两河谷区的光、热、水、风等气候因子的综合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两河谷区的日照时数均较多,日照充足,干热河谷的日照时数要比干暖河谷多。干热河谷的平均温度要比干暖河谷要高。两河谷均是气温的年较差较小,月较差较大;降水的地区差异大,有明显的干雨季之分,降水均集中在雨季,降水量干热河谷多于干暖河谷;两河谷均是山谷风大,定时风显著,风速均是干季大,雨季小。两河谷局地小气候均呈现复杂多样特征。在干热河谷中上段,光热资源较丰富,而水分资源不协调,导致水分构成了该地区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而在干暖河谷中上段,光照可满足需要,热量和水分不足,构成了限制因子,特别在中段河谷的部分地区缺水更甚,干旱年份可影响到树木生长。对两河谷气候特征的对比、分析, 可为两流域在退耕还林、山地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3.
为探究岩溶槽谷区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环境行为,选取典型的竹林地、灌丛地和耕地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定量分析土壤中的PAHs.结果表明,土壤剖面中PAHs污染水平表现为竹林地(204.13 ng·g-1)>耕地(175.47 ng·g-1)>灌丛地(106.00 ng·g-1),土壤质量总体良好.3种土地类型均表现为浅层土壤的PAHs含量显著高于深层土壤(p<0.05),表明岩溶区土壤对防止地下水污染具有重要意义;2~3环PAHs易运移至深层土壤,而4~6环PAHs受TOC含量的影响则主要积聚在浅层土壤,富集能力表现为灌丛地>耕地>竹林地;PAHs运移特征主要受控于有机质的吸附和水的溶解两种机制,PAHs和土壤的理化性质是影响PAHs运移的重要因素.结合同分异构体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的源解析结果,得出研究区土壤中PAHs主要源于当地能源燃烧和交通污染,而大气沉降是重要污染途径.  相似文献   
104.
西南国际河流水资源状态及开发中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国际河流流域地形复杂、海拔高、人口稀少,人均水资源量丰富,出境水量大,水质好,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低,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但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和社会发展融入国际的步伐加快,对国际河流的开发和利用也必然要按照国际法或国际惯例。首先对西南国际河流水资源的自然状态,我国在各自流域中的地位、开发利用状态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然后讨论国际河流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准则;最后,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各个河流的特点,提出建议: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西南国际河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状态,今后应以水资源保护为主,优先发展航运和旅游业,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同时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相关国家共同开发流域水资源,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5.
基于流域系统的暴雨径流型灾害链--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暴雨径流是一种最普遍、最活跃、最敏感的致灾因子,在其形成过程中易诱发灾害链.根据灾害系统理论和暴雨径流形成规律,系统研究了湖南省江湖流域暴雨径流型灾害链,结果表明:(1)湖南省特定的自然环境助长了暴雨径流型致灾因子链的形成与发展;(2)从类型上讲,可分为四水流域山丘区坡面汇流型致灾因子链、四水河网洪水汇合型致灾因子链和洞庭湖区洪水组合型致灾因子链;(3)从灾害性质与特性上看,除了具有一般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外,还具有显著的关联性、互生性和放大性;(4)从致灾能量上看,当各级致灾因子的实际致灾能量一定时,各承灾体抗灾阈能总量越小,致灾因子链的有效致灾能总量越大;(5)从灾情上看,灾情表现的形式多,承灾体损失价值量的累积值巨大.  相似文献   
106.
调整产业结构,保护四川省境内的黄河流域区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境内的黄河流域区为一个高寒牧业区,单纯的牧业经济给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特别是草场退化、沙化、沼泽干涸,致使区域内水源涵养功能及其它生态功能的下降,危及黄河流域及国家的生态安全。因此,必须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改变单一的牧业经济,减轻对生态系统的压力。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提高草地畜牧业经济的“质” 而非“量”;一方面应加强牲畜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使牲畜的肉、皮、毛、绒、骨等经济价值得以高质量。高效益地转化;另一方面,要立体开发草原经济,实行多业并举,使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7.
西藏八一镇-邛多江公路沙害成因与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八一镇-邛多江公路是西藏东南部的重要国防交通线,也是藏东公路南环线的主要环节,在全长438km里程中约有400km穿行于雅鲁藏布江河谷.公路自1972年投入运营以来,因雅鲁藏布江两岸的河流相沙质沉积物和河谷风场的综合作用,导致风沙活动十分活跃,沙害路段多达25处,严重阻碍了公路的畅通.对公路两侧固定沙丘研究发现,风沙活动最晚始于约3万年前,目前的沙害是公路选线欠合理,以及施工破坏边坡和植被情况下风沙再次活跃的结果.为了有利于实施治理工程,依据沙害路段所处的地貌位置、形成沙害的沙源和风场特征,将公路沙害划分为边滩沙源型、阶地沙源型和滑塌沙源型3类.通过对典型沙害路段治理试验研究,确定治理工程体系以乔、灌木为主体,适当增加草本植物,辅之以阻沙、固沙和导沙3种应急性机械措施.  相似文献   
108.
渭河流域严重洪涝灾害环流形势演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简述了渭河流域的地理分布;论述了该流域洪水灾害的时间分布;分析了渭河流域洪水灾害的环流形势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09.
根据2008年度江苏省太湖流域15条主要入湖河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每月一次的监测数据,分析15条主要入湖河流2008年度水质状况,并与2005年进行比较;计算2008年入湖河流污染物入湖总量,根据太湖水污染主要原因,提出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0.
内陆丘陵河谷地区小风条件下的大气扩散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湖南中部丘陵河谷地区的气象特点,开展了小风条件下大气扩散的数值模拟研究,并与示踪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模拟采用美国EPA推荐的非稳态拉格朗日高斯烟团模式CALPUFF,以加密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边界层垂直廓线观测资料和铁塔多层湍流观测资料作为模拟气象场的输入.中等风速和小风条件下的模拟结果表明:模式对地表类型及资料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