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5篇
综合类   217篇
基础理论   51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73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文中介绍了根据辽东山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特点,以市场规律为指导,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将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治与资源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流域生态经济同步发展的经验,进而探讨了小流域治理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32.
发展非主业经营 ,进行产业替代 ,实现二次创业是矿业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 ,与矿业经济密切联系的城市经济通过结构调整 ,实施产业结构多元化和城市经济一体化是实现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持久繁荣的普遍规律。本文通过对山东省矿业城市的实证研究证实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233.
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 ,存在以土壤退化为主要形式的土地荒漠化和水资源匮乏这两大生态环境问题。试比较不同退化程度土壤在土壤水分及特性方面产生的差异 ,研究土壤水分特性对土壤退化的作用机理。通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 (云南省 )不同退化程度的燥红土水分特性的对比研究 ,发现退化土壤 PWP(凋萎湿度 )增加 ,而 FC(田间持水量 )和 BCM(毛管联系断裂含水量 )降低 ,使植物可利用的有效水范围变窄 ;退化土壤的入渗速率减小 ,渗透性减弱 ,在降雨入渗 90 min后 ,未退化燥红土的入渗速率降低 5 4 % ,而退化的燥红变性土却下降了 94 %。因土壤的水分蒸发量和蒸发速度加快 ,导致土壤持水能力降低和抗旱性显著减弱。未退化燥红土在有效水的两个蒸发阶段 ,土壤含水量降低速度小于退化燥红土 ,有效水蒸发历时达 82 .5 h,表蚀燥红土仅有 4 5 .9h,同时 ,未退化燥红土的水容量在低吸力阶段高于退化燥红土 ,但在水分蒸发阶段失水比却低于退化燥红土。由于有效含水量的降低 ,退化土壤即使雨季处于水分亏缺时期也超过 4 5 d。以上研究说明土壤水分特性恶化导致或加重了土壤退化  相似文献   
234.
陇南土石山区水土资源的保护与农业综合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陇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56.86%,制约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该区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建设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通过重点防治,土地利用趋于合理,各业得到的均衡发展,开创了这一地区水土资源保护与农业综合开发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35.
中国适宜人居城市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本文认为中国适宜人居城市至少应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潜力、社会安全保障条件、生态环境水平、市民生活质量水平和市民生活便捷程度6个方面来体现,并据此设计的中国适宜人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50城市的适宜人居水平进行测度和排序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我国50个城市中,深圳、广州、北京、上海、北海是适宜人居的前5名城市,西宁、贵阳、湛江、武汉、兰州、重庆是适宜人居的后5名城市。  相似文献   
236.
长江上游甘肃段木本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长江上游地区甘肃省11个利用类型的木本植物107科319属1364种,阐述了分布特点及其开发利用的途径,提出了合理适度开发的意见。  相似文献   
237.
基于资源型城市面临经济转型与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本文采用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实证测度了2004—2019年中国114个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QAP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效率差异、时空演变以及差异来源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后,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均值降至0.230,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碳排放效率高值区集中于再生型与成熟型城市,分布较为分散;低值区则主要为成长型与衰退型城市,并于东北、中部等地区呈现集聚性特征。(3)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差异较大,其中,组间差异贡献率最高,但呈现下降趋势;再生型和成熟型城市组内差异相对稳定,成长型和衰退型城市组内差异逐渐扩大。(4)人口密度、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规模企业数量差异会显著扩大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差异,而且人口密度、人口结构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差异对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差异呈现显著的异质性影响。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三点政策启示:一是依据资源型城市类型,采取因地制宜的减排方案;二是增加低碳创新投入,促进产业绿色转型;三是推广绿色消费方式,加强居民端减排。  相似文献   
238.
海岸带资源型城市是陆海资源高度交错的空间载体,以跨系统影响的视角对其进行空间治理,有助于突破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局限性,实现资源综合效益最大化。首先,本文厘清了跨系统影响的复杂性与海岸带资源的多样性,并以空间资源作为研究的核心要素。其次,强调陆海全系统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以“陆海统筹”作为指引,深化海岸带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再次,探索了“关键资源识别—空间效益评价—空间资源调控”的高质量发展空间治理路径。即通过识别跨系统影响范围、开展资源空间调查、明确资源组合模式来甄别关键资源,进而构建包含“综合效益评估”和“跨系统影响修正”的资源空间效益评价框架,明晰各资源空间效益的差异,为空间治理提供决策依据。最后,根据空间效益评价结果,结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在资源空间优化、区域资源统筹、空间总量分配、开发模式引导等方面提出海岸带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239.
经济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化娱乐业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黄土高原资源型城市2010—2019年面板数据,在构建综合指数测度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成效的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文化娱乐业对经济转型的作用。结果表明:文化娱乐业对经济转型的影响呈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曲线,在文化娱乐业发展初期,文化娱乐业的过度发展不利于经济转型升级,当文化娱乐业密度跨过拐点(5.104个/万人)后,经济转型成效会随着文化娱乐业的发展而提升;文化娱乐业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可以有效促进邻近城市经济转型,且邻近城市经济转型的提高会带动本市经济转型。研究结果有望为黄土高原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40.
中国正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资源型城市的增长与收缩面临着内外部条件的系统性重构,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如何摆脱“矿竭城衰”的历史宿命,实现城市人口的正增长,目前尚缺乏经验证据。本文采用2010—2020年116个资源型城市的截面与面板数据,定量刻画了资源型城市增长与收缩的演变轨迹,并实证考察了产业结构转型对人口增减变化的相关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六成以上的资源型城市在研究期内表现为收缩状态,呈现出“一带两片”的空间分布格局;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在短期内均对资源型城市的人口增长表现为挤出效应,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转为正向,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补偿效应暂未显现;产业结构多样化在短期内可促进资源型城市人口的增长,但长期来看并不显著。基于此,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需要以提高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为重要突破口,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为长期主线,基于地方比较优势实施产业延伸与产业更新并行战略,构建多元化的产业体系,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应强调战略差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