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53篇 |
免费 | 4343篇 |
国内免费 | 35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97篇 |
废物处理 | 206篇 |
环保管理 | 824篇 |
综合类 | 6846篇 |
基础理论 | 3033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1203篇 |
评价与监测 | 494篇 |
社会与环境 | 548篇 |
灾害及防治 | 49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8篇 |
2024年 | 308篇 |
2023年 | 398篇 |
2022年 | 509篇 |
2021年 | 534篇 |
2020年 | 455篇 |
2019年 | 454篇 |
2018年 | 475篇 |
2017年 | 501篇 |
2016年 | 571篇 |
2015年 | 524篇 |
2014年 | 599篇 |
2013年 | 890篇 |
2012年 | 695篇 |
2011年 | 743篇 |
2010年 | 596篇 |
2009年 | 557篇 |
2008年 | 462篇 |
2007年 | 624篇 |
2006年 | 611篇 |
2005年 | 496篇 |
2004年 | 398篇 |
2003年 | 420篇 |
2002年 | 343篇 |
2001年 | 317篇 |
2000年 | 269篇 |
1999年 | 208篇 |
1998年 | 164篇 |
1997年 | 158篇 |
1996年 | 143篇 |
1995年 | 152篇 |
1994年 | 108篇 |
1993年 | 89篇 |
1992年 | 74篇 |
1991年 | 66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4篇 |
1972年 | 2篇 |
197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51.
552.
介绍了目前对环境样品中总汞及其各形态未的分析方法以及大气和水生生态系统中汞的研究进展,并指出,燃煤、汞齐法采金和人造水库等引起的环境汞污染问题以及汞在热带地区水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等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53.
554.
酵母菌是一种珍贵的微生物资源,由于它具有良好的耐酸、耐渗透压、产生单细胞蛋白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中。文章概括了酵母菌处理各类废水的方法、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挥的作用以及酵母菌对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指出随着酵母菌研究的深入和其它相关技术的开发,酵母菌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55.
利用多次回归拟合水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表达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使用于湿球测定锅炉烟气含湿量的过程中,需要查找水的饱和蒸气压,非常不方便.利用D-196和<化工原理>上册中取得部分数据,用多次线性回归的方法,拟合出水在0~200℃范围内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表达式;并对该表达式的误差进行了分析,误差均值为0.2‰,最大值也只有0.8‰,完全可以满足环境监测中数据处理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556.
557.
以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为基础,通过考虑引起流域土壤流失年际变化的水文条件和土地管理因素及泥沙输移过程的时空差异,提出了能够反映流域泥沙输出量逐年动态变化的估算方法,并以嘉陵江流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根据流域吸附态氮磷污染年负荷与年泥沙输出量的相互关系,建立了流域吸附态氮磷污染年负荷模型.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所建模型,对嘉陵江流域1990~2005年因水土流失产生的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模拟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吸附态氮磷流失较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上游的白龙江和西汉水子流域;近年来,由于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进展,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逐年减少,近5年平均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分别为34423t/a和1848t/a,与1990年相比减少约60%. 相似文献
558.
559.
有机磷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降解转化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有机磷农药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农药种类之一 ,它属于比较容易降解的、对环境污染较小的农药。从有机磷农药的性质出发 ,着重讨论了有机磷农药的水解、光解和微生物降解 ,这也是有机磷农药在土壤中的主要降解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560.
论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总量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目前实施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总量控制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趋势,提出了工业固体废物的全过程总量控制概念,即:基于工业固体废物的最小产生量、最大综合利用量、最大处理处置量、最小排放量这一连续的、全过程的总量控制程序,并就典型案例介绍了全过程总量控制的两种方法(物质流核算控制法,环境规划控制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