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94篇
安全科学   94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228篇
基础理论   52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土壤气抽提多井方案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存在石油烃污染的北京市某加油站场地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土壤气抽提(SVE)原位修复系统,应用AIR3D软件对SVE作用下土壤包气带的气压场进行数值模拟.划定以土壤气压强低于或等于101.122kPa的区域为抽气影响区域.模拟结果显示,单井的抽气影响区域不能满足要求;多井抽气时,井间区域土壤气体真空度受多井共同作用,扩大了抽气的影响区域.抽气井不同布置情况下井间距大小对相互作用效果存在影响.研究发现,井间相互作用随着井间距的增大而减小,井间距存在临界值.井间距临界值与抽气井的布置形式相关.对于本研究中的2眼井、3眼井、4眼井情景,此临界值分别在3~5m、5~8m、8~10m区间.超过此临界值时井间相互作用将显著减弱,并导致抽气影响区域不能覆盖整个井间范围.  相似文献   
182.
浮顶油罐一二次密封空间内的油气在雷击作用下可导致起火事故。为研究浮顶油罐一二次密封空间内的油气浓度影响因素,利用CFD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建立了浮顶油罐实验模型,检测一二次密封空间内不同位置处的油气体积分数,两者表征的油气浓度情况较吻合;借助该模拟方法进一步分析温度、风速和二次密封泄漏面积对浮顶油罐一二次密封空间内的油气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二次密封泄漏面积增加,密封空间内的油气浓度降低。②温度上升,一二次密封空间的油气浓度升高;当风速较高时,温度对油气浓度变化趋势的影响也更大。③风速增加时,空间内的油气分布差异变大,油气浓度最大值变大。  相似文献   
183.
入流和入渗(inflow and infiltration)会导致管道中水量超过设计水量,是导致污水管道溢流的主要原因。由于管道埋藏于地下,入流和入渗时间和位置随机性强,难于及时发现入流和入渗的位置和原因。目前国外的排水研究和管理人员利用在线监测技术获取了大量的监测数据,分析水量变化规律,并利用烟道测试等检测手段寻找入流入渗源。对排水管道入流入渗的监测和数据分析技术及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手段进行了综述,并以国内某城市实际监测数据为例进行入流入渗的分析,可为国内排水管网监控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4.
2012年2月20日鞍钢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铸钢厂发生了一起中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砂型喷爆事故,事故现场造成13人死亡,6人重伤,11人轻伤。通过现场勘查和调阅监控录像,对该起事故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地坑防水层失效,墙壁裂纹渗水导致砂床底部积水,在钢液浇注后,积水遇熔融钢水迅速汽化,蒸汽急剧膨胀,压力骤增 ,导致了喷爆事故。利用能量守恒定律,近似推算了喷爆事故所需水量,进一步证明由于少量渗水导致该起事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5.
Ozone kinetics of dimethyl sulfide in the presence of water vapor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e outdoor smog chamber was used to thorough investigate the rate constants of gas-phase reaction between dimethyl sulfide (DMS) and ozone (O3) under conditions of relative humidity 55.0%-67.8% at (296±2)K for the first time. The rate constants were measured, at a total pressure of 1 atm, to be (10.4±0.2) × 10^-19 cm^3·molecule^-1·s^-1 at relative humidity of 67.5%±0.3% at 298K, (10.1±0.1) × 10^-19cm^3·molecule^-1·s^-1 at relative humidity of 66.5%±0.5% at 296K, (7.75±0.39) × 10^-19cm^3·molecule^-1·s^-1 at relative humidity of 64.8%± 0.1% at 294K and (3.42±0.21) × 10^-19cm^3·molecu- le^-1·s^-1at relative humidity of 55.8%±0.8% at 295K. Base on these results, it is possible to see the reaction of O3/ DMS in the presence of water vapor as an important sink for DMS in the earth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186.
分析了CRDS法测定CH4浓度与水汽含量间的关系,并建立了水汽含量在0.50%—2.45%(体积比,以V/V表示,下同)范围内的有效校正方法.采用CRDS法对水汽含量为0.93%的CH4标气进行多次测量,测量值经校正后与理论值的偏差均小于2.0×10-9(体积比,以V/V表示,下同),最大偏差1.8×10-9,优于大气本底CH4观测质控标准.校正瓦里关站CRDS系统试运行期间的CH4实测数据(水汽含量为0.50%—2.45%),与该站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系统(GC-FID系统,下同)同期测量结果相比,38.48%的数据偏差小于2.0×10-9,说明在系统未配备超低温冷阱除水单元之前,本文研究的校正方法适用于观测数据的校正.  相似文献   
187.
活性炭吸附法油气回收系统在石油库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对商业油库石油产品装车过程中蒸发的油气进行回收。对活性炭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的吸附和解吸的基本原理及工艺流程作了介绍,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8.
为研究地铁“T”形换乘车站通道火灾时站厅不同防烟分区通风系统联动模式的烟气控制效果,采用火灾动力学软件FDS构建了换乘通道内乘客行李火灾场景,对起火通道、两侧站厅通风系统和防火门不同联动模式下的顶棚烟气温度、人眼高度及危险高度的CO浓度和能见度进行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关闭起火通道防火门能够将烟气控制在局部区域,但会加快通道内CO浓度上升和能见度下降的速度;各防烟分区通风系统均执行排烟动作虽然会导致烟气向两侧站厅蔓延,但危险高度的能见度始终在安全逃生的最低限值以上;烟气扩散至补风防烟分区时,新鲜空气与烟气的掺混将加快烟气沉降速度,不利于人员疏散和应急救援。  相似文献   
189.
选取条形、L形、T形和环形走廊4种典型建筑结构为研究对象,使用火灾模拟软件FDS对4种典型结构的走廊发生火灾时的烟气流动规律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建筑结构对于火灾烟气的流动和温度分布的影响:对于有封闭转角处的L形和环形走廊,转角处受到建筑封闭结构的阻碍和反浮力作用,热烟气易积聚;而无论何种形式的走廊,都会由于壁面限制和反浮力作用造成走廊末端热烟气的积聚;T形走廊交叉口处流通性较好,相对安全;这些容易造成烟气积聚的走廊转角和走廊末端的温度也会有所上升,而现在很多连接走廊的疏散楼梯都设置在走廊两端,反而不利于人员疏散。因此这些地方应引起重视,加强防火排烟措施。  相似文献   
190.
对西南地区某页岩气田压裂返排液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双效机械蒸汽再压缩(MVR)系统对其进行处理,建立了完整的计算模型,并对影响系统的主要参数进行了探讨。压裂返排液分析结果表明:蒸发浓缩液黏度与相同浓度氯化钠溶液的黏度相近,可排除因有机物富集导致其在蒸发器内壁附着而影响传热系数及堵塞蒸发器的可能。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进料含盐率由2%增至6%时,压缩机比功耗与压缩机进气量的降幅均小于4.0%,两效蒸发器面积分别减小约4.3%和18.5%;传热温差由4℃升至8℃时,压缩机比功耗增加约51.0%,两效蒸发器面积均减小约49.6%;在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提高蒸发温度可降低系统能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