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44篇 |
免费 | 306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58篇 |
废物处理 | 39篇 |
环保管理 | 97篇 |
综合类 | 623篇 |
基础理论 | 80篇 |
污染及防治 | 154篇 |
评价与监测 | 43篇 |
社会与环境 | 60篇 |
灾害及防治 | 11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7篇 |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80篇 |
2021年 | 98篇 |
2020年 | 123篇 |
2019年 | 103篇 |
2018年 | 78篇 |
2017年 | 117篇 |
2016年 | 103篇 |
2015年 | 100篇 |
2014年 | 81篇 |
2013年 | 82篇 |
2012年 | 111篇 |
2011年 | 116篇 |
2010年 | 77篇 |
2009年 | 65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69篇 |
2006年 | 85篇 |
2005年 | 50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对安全评价方法在危险废物处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中的运用进行初步探索.主要用\"工艺过程风险因素分析表\"对工艺过程潜在风险性识别;用蒙德法进行源项分析;用池火灾模型、蒸气云爆炸伤害模型对易燃、易爆物质的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后果进行计算,得出人员的伤亡半径和财产损失半径等参数,以便于判断风险的可接受水平.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安全评价方法对危险废物处置建设项目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是适用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2.
煤与瓦斯突出的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通过现场采集具有突出倾向的煤样,分别向实验装置煤样中充入吸附能力较大的CO<,2>和吸附能力较小的N<,2>来模拟不同级别的煤与瓦斯突出现象,物理试验结果表明:瓦斯压力越大,突出强度越大;当瓦斯压力相近时,吸附和解吸能力大的瓦斯突出强度大.通过数值模拟对煤与瓦斯突出进行研究,数值模拟再现了煤矿开采过程中诱发的煤与瓦斯突出全过程,同时验证了煤与瓦斯突出是瓦斯压力、地应力及煤岩体的力学性质综合作用的结果,该验证对进一步深入理解认识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3.
为研究苯、甲苯、二甲苯混合废气在三床蓄热式废气焚烧炉内部的燃烧过程,基于FLUENT软件建立典型的三床蓄热式废气焚烧炉的物理模型和数值模型,重点分析进气风量和混合可燃气体-空气摩尔占比对其内部压力变化规律的影响,以期可为其安全设计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燃烧室内的温度变化与燃烧速度变化保持一致,可通过监测RTO燃烧室内的温度来定性评估气体燃烧速度,随着进气风量的增加,混合废气燃烧速度先升高后下降后再升高;从能源损耗和安全生产2个方面综合考虑,得出RTO运行的最佳进气风量为15 000 m3/h到30 000 m3/h,最佳的混合可燃气体-空气摩尔占比为0.15~0.2,这与RTO实际工况相符合,解释RTO装置内废气积聚导致爆炸事故的原因,燃烧过程中压力出现2次峰值超压,实际生产中需在2个时间节点多加防范。 相似文献
114.
介绍了兖矿国宏化工公司2台160 t/h CFB锅炉配套XLDM-5700型袋式除尘器的实际运行情况,从除尘效率、喷吹方式、运行能耗等方面分析了袋式除尘器的性能,并总结出XLDM型袋式除尘器最佳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15.
针对电力和供热导致石家庄市空气污染严重的问题,结合该市目前的电力和供热现状,提出了减少污染的措施及建议,希望对改善该市空气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6.
This study proposes an improved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WRM), in which water conservation was analyzed for the entire water use process.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ethod was applied to optimize the IWRM, which investigated the reduction of freshwater consumption and the total water supply cost. Customer's preference for saving water and an end use analysis (EUA) was applied in the water conservation analysis. Taking Tianjin as the study area, a reduction in customer's economic pressure (EP) was utilized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the customer's preference for saving water.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griculture had a greater preference for saving water than other sectors, where as the public had the weakest motivation for saving water. Improving the transportation method could contribute 62.1% of the total water savings in the agriculture sect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WRM demonstrated that the local freshwater savings would be 21.5%, and the total cost for water supplies would decrease by 13%. However, a government subsidy of 87.5 million Yuan would be needed. Additionally, by analyzing the change in the amount of water savings affected by water price, the appropriate water price increase range was suggested to be 1.5–1.7 times the original price. 相似文献
117.
电子信息行业长期以来都被定义为一个“高产值、低能耗”的清洁产业,其水环境压力经常被低估.以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核心地区太湖流域为例,对电子信息行业的水资源消耗、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以及危险废弃物的处置等方面进行了评估,发现高度集聚的巨大产能与特定区域水环境容量的矛盾、污染的产业链转移以及处于“微笑”曲线底部引致的环境投入压力是我国电子信息行业水环境压力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18.
完成了依据有限元疲劳分析为基础的传感器寿命预测研究工作。阐述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定义影响系统寿命的参数组,既包含力学环境参数,亦包括材料属性、几何形式等结构参数。针对不同参数属性,依据疲劳强度计算需求,构建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根据影响传感器寿命的传感单元单晶硅S-N(应力-循环)分布,完成变载荷输入条件下模型疲劳分析,依据数值计算结果完成该压力传感器寿命预测工作。结果表明:压力传感器使用寿命在7.068E8次数以上。本课题研究提出的新方法,摆脱了传统依靠试验完成多种材料组成结构体的疲劳分析及寿命预测窘境,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119.
为研究随采深增加煤岩的渗流变化趋势,利用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装置,进行不同温度下孔隙压力改变的渗流试验,建立力热耦合作用下考虑滑脱效应的煤岩渗透率模型,采用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孔隙压力增大过程中,瓦斯流量逐渐增加,随温度升高体积应变、径向应变均呈降低趋势,轴向应变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随孔隙压力增大,煤岩渗透率先逐渐减小后趋于平缓,且随温度升高,煤岩渗透率呈增大趋势;考虑力热耦合作用下煤岩渗透率模型计算出的渗透率与试验所测结果吻合较好;在低孔隙压力下滑脱效应较明显,随着孔隙压力增大,滑脱效应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20.
甲烷氧化菌液在进入煤储层后会产生较高的毛管压力,且随着甲烷氧化菌降解煤层瓦斯的进行,毛管压力逐渐增大,容易引起水锁伤害。采取向甲烷氧化菌菌液加入复配表面活性剂以期减缓菌液造成的水锁伤害,通过测试所选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与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CDEA)对菌液表面张力的降低程度来了解表面活性剂与菌液的配伍比例,并对含复配表面活性剂的甲烷氧化菌对煤层甲烷的降解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与菌液最佳配伍比例为SDBS∶CDEA为1∶4,最佳配伍浓度为0.5%,且表面活性剂在菌液中稳定性较好;菌液中添加复配表活剂20 mL,在混合气体压力为2 MPa、氧浓度为 1%、温度为 30 ℃时,添加复配表面活剂菌液的甲烷最终降解率为51.65%,比未添加复配表面活剂菌液高出11%左右。因此,向甲烷氧化菌菌液中添加复配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