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05篇 |
免费 | 1063篇 |
国内免费 | 10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23篇 |
废物处理 | 10篇 |
环保管理 | 194篇 |
综合类 | 1577篇 |
基础理论 | 492篇 |
污染及防治 | 147篇 |
评价与监测 | 178篇 |
社会与环境 | 279篇 |
灾害及防治 | 7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7篇 |
2024年 | 75篇 |
2023年 | 89篇 |
2022年 | 140篇 |
2021年 | 148篇 |
2020年 | 125篇 |
2019年 | 133篇 |
2018年 | 91篇 |
2017年 | 161篇 |
2016年 | 163篇 |
2015年 | 134篇 |
2014年 | 124篇 |
2013年 | 156篇 |
2012年 | 173篇 |
2011年 | 184篇 |
2010年 | 121篇 |
2009年 | 107篇 |
2008年 | 107篇 |
2007年 | 143篇 |
2006年 | 121篇 |
2005年 | 109篇 |
2004年 | 92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41.
利用景观梯度法分析张家港市城市景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遥感与GIS技术平台的支持下,利用景观格局梯度法分析了张家港市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格局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2-2006年,张家港市城市景观格局总体变化明显,城镇用地增长22.10%,农业用地则减少14.96%.在空间上,呈现出城市一城乡交错带一农业区的变化特征;在时间上,整体样带体现出斑块密度升高、... 相似文献
142.
兰州市郊红砂种群数量动态与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兰州市南北两山天然分布的红砂种群数量动态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利用地径回归得到红砂种群年龄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进行生存分析及谱分析,计算红砂种群年龄结构动态指数,以揭示种群数量动态特征;采用扩散系数、负二项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扩散型指数、丛生指数、Cassie指数和Green指数8个分布指标判断红砂种群时空尺度上的格局类型。结果表明,南北两山红砂种群密度、盖度适宜,动态指数均大于0,呈现增长型,并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种群以中幼龄植株为主体,各龄级的死亡率基本平稳,但在第Ⅱ过渡到第Ⅲ龄级时,出现死亡高峰,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种群时空异质性明显,阳坡的红砂种群呈现聚集分布,阴坡则多呈现均匀分布;不同发育阶段红砂种群分布格局呈现明显递变规律,幼龄阶段聚集度高,随着年龄增大,聚集性大幅减弱。 相似文献
143.
城市热力景观格局季节变化特征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岛效应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特有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种城市环境公害,对其形成和演变规律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热力景观是分析城市热岛空间格局的一种新方法。以厦门为研究对象,利用2002年1、2、3、8、12月的Landsat ETM+影像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在此基础上使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厦门城市热力景观格局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厦门城市热岛在夏季(8月)最强,春秋次之,冬季(1月)最弱。该变化特征是城市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和人为废热排放随季节变化的共同结果。应用该方法对2002年厦门热污染源进行调查,发现当年共有热污染源26个,其中工业热污染源18个。该研究可为环保、能源等部门乃至于整个城市的规划管理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4.
伊犁河谷北坡野果林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野外植被调查,在获取较为详细的生境数据基础上,探讨伊犁河谷北坡野果林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TWINSPAN和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的结果表明:1)在伊犁河谷北坡野果林群落分布地段,地形因子、养分和水分条件是群落生境的基本因子;2)海拔因子指示出研究区野果林群落最基本的分化,说明海拔条件是制约研究区植物群落分布的最重要的因子;3)土壤表层水分状况与海拔关系较密切,反映了草本层群落所受到的水分条件影响;4)养分状况的差异,除了说明生境条件本身的差异外,也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群落现在生境的养分状况,受人为的影响较大.总之,在山地复杂的地形条件下,群落生境条件的差异非常显著,海拔、土壤含水率、全氮、坡向和pH值的组合,影响并控制着研究区各群落分布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5.
对2005年北京大气中异戊二烯进行了一年的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异戊二烯体积分数年平均值为0.58×10-9,月平均值为0.1×10-9~1.8×10-9,7月最高,1月最低。春、秋、冬三季,异戊二烯日变化形式呈三峰形,分别在14:00、18:00、02:00;18:00、02:00、08:00;02:00、10:00、16:00出现峰值;夏季异戊二烯体积分数日变化呈现白天高夜晚低且在14:00出现峰值。夏季异戊二烯源排放主要由生物排放控制,其日变化形式受温度、辐射影响大;春季和秋季异戊二烯源排放受汽车尾气和生物排放共同控制,其日变化形式受汽车尾气影响大,温度、辐射也有一定影响;冬季异戊二烯源排放主要由汽车尾气控制,其日变化形式主要受汽车尾气影响。不同季节北京大气中的异戊二烯体积分数日变化形式与PM2.5浓度日变化形式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46.
An IRA-743 resin bulk sampler was validated to monitor long-term bulk deposition of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and dibenzofurans (PCDD/Fs). Six consecutive sampling campaigns (2008-2009) were conducted at four sites around steel complexes in Pohang, South Korea to investigate spati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PCDD/F bulk deposition. The bulk deposition within the steel complex showed the highest ∑4-8PCDD/F (Tetra-Octa) fluxes, ranging from 204 to 608 (mean: 352) pg m−2 d−1, indicating steel complexes were major sources of PCDD/Fs. The homologue profiles were dominated with lower chlorinated PCDFs. Furthermore, the prevailing winds were confirmed to influenc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CDD/F deposition. There were apparent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he bulk deposition at each site, and seasonal homologue patterns of PCDD/Fs were clearly observed. According to the passive air sampling, however, no significant seasonal change of ambient air concentrations of PCDD/Fs was observed. Therefore,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deposition fluxes of PCDD/Fs probably resulted from temperature-dependent gas/particle partitioning. 相似文献
147.
根据扩容机理,建立了扩容爆破的物理模型,并且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到了不同条件下最终炮孔挤压区域的半径公式.利用这些公式结合炸药和岩石的特性,以及装药参数得到了扩容结果.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相吻合.这些结果将有助于爆破扩容理论的完善以及该技术发展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8.
综采工作面人员操作可靠性与割煤机运行方式的选择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卫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9,9(6):45-48
应用人机工程及可靠性理论,分析了连续作业时间和割煤机运行方式对综采工作面人员操作可靠性的影响,建立了割煤机运行方式的优化模型.根据模型所选择的割煤机运行方式,既能提高工作面产量,也能提高人员操作可靠性,有利于综采工作面高效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49.
结合模糊优选理论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提出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该方法将灰色关联分析作为优属度确定的隶属度计算方法;提出理想环境序列建立遵循的原则,引入梯形模糊数实现定性指标量化并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应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黄河流域河段水电规划的高坝方案和多级开发方案进行了比选研究,计算了两个方案的优属度及其开发性因子、稳定性因子、保护性因子、经济活力因子、社会可接受因子、环境风险因子等6个指标层优属度,结果表明,多级开发方案总体优于高坝方案;多级开发方案的保护性远好于高坝开发方案,而高坝方案的开发性略好于多级开发方案,稳定性、经济活力、社会可接受、环境风险等因子两种方案比较接近.评价结果与流域实际情况比较符合,证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0.
基于CA-Markov模型土地利用对景观格局影响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A-Markov模型方法,研究挠力河流域不同时段土地利用对湿地景观格局干扰强度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流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显著.1967-2000年,挠力河流域湿地类型景观最大斑块指数逐渐减小,耕地和水域斑块的面积周长分维数逐渐减小,而沼泽和居民地的散布与并列指数变大,草甸和耕地聚集度指数增大;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湿地景观空间分布逐渐由流域周围高地势区向中心河流廊道退缩.(2)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明显.耕地和居民用地数量迅速增加,耕地趋于集中连片分布,土地利用呈由自然湿地逐渐转化为耕地的变化过程,耕地成为主导的土地利用类型.(3)流域土地利用强度存在阶段差异.1967-2000年,流域内人类活动对湿地景观的干扰强度逐渐加剧,人为景观面积比例由1967年的26.5%上升至2000年的67.8%.土地利用影响强度指数由1967年的1.690上升至2000年的2.394.2000年模拟的流域土地利用影响强度比2000年实际土地利用影响强度小,由此可以识别1983-2000年人类对湿地景观的干扰强度比1967-1983年有所增大;利用居民地和沼泽面积的变化可以识别流域人口增长和排水活动对土地利用影响的时段差异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