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66篇 |
免费 | 4160篇 |
国内免费 | 38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56篇 |
废物处理 | 279篇 |
环保管理 | 2209篇 |
综合类 | 9359篇 |
基础理论 | 1660篇 |
环境理论 | 6篇 |
污染及防治 | 1194篇 |
评价与监测 | 1345篇 |
社会与环境 | 641篇 |
灾害及防治 | 6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9篇 |
2024年 | 410篇 |
2023年 | 523篇 |
2022年 | 642篇 |
2021年 | 700篇 |
2020年 | 644篇 |
2019年 | 582篇 |
2018年 | 499篇 |
2017年 | 637篇 |
2016年 | 652篇 |
2015年 | 703篇 |
2014年 | 688篇 |
2013年 | 870篇 |
2012年 | 872篇 |
2011年 | 947篇 |
2010年 | 697篇 |
2009年 | 672篇 |
2008年 | 547篇 |
2007年 | 714篇 |
2006年 | 727篇 |
2005年 | 535篇 |
2004年 | 485篇 |
2003年 | 535篇 |
2002年 | 444篇 |
2001年 | 425篇 |
2000年 | 393篇 |
1999年 | 302篇 |
1998年 | 219篇 |
1997年 | 190篇 |
1996年 | 176篇 |
1995年 | 133篇 |
1994年 | 124篇 |
1993年 | 88篇 |
1992年 | 76篇 |
1991年 | 62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6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16篇 |
1973年 | 8篇 |
1972年 | 8篇 |
1971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对工业废气污染状况进行分析讨论,综述了工业废气的多种脱硫除尘技术。并指出应选择脱硫除尘效率高,运转可靠,不产生二次污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2.
南方小流域典型水污染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河流的污染状况在南方小流域中具有普遍性。本研究通过传统调查分析+卫星遥感监测的技术手段,摸清掌握该河流各主要断面水质污染状况及流域内各类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水质污染程度、污染特征及污染成因进行了分析评价。调查表明,该流域水质污染程度与降水量密切相关,生活污水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治理的关键在于截污,同时要解决一定的补水问题。研究结果可为该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研究方法可为今后开展类似小流域污染调查提供可行借鉴。 相似文献
993.
994.
针对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阐述了修订和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与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主要区别,提出地级城市在实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过程中需做的准备工作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95.
膜生物反应器运行中的膜污染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这了各国研究者针对膜生物反应器中的膜污染问题所作的工作,认为膜本身的性质以及废水组成和工艺条件都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原因,利用反冲洗和清洗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膜的性能,以提高膜的寿命,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改进是避免膜污染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6.
以佛山市大沥镇河道为研究对象,采用表观污染指数法及表观污染类型的分类方法,从污染程度和污染类型2个角度对平原感潮河网地区河道水体表观污染状况及污染源进行评价,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定量解析污染源。结果表明:佛山市大沥镇河道水体表观质量整体不佳,表观污染类型以混合主导型为主,夏季和晚春的表观污染程度重于早春。不同片区水体表观状况从优至劣依次为镇水围片区>白沙片区>盐联围片区>黄岐盐联围片区>谢边涌及香基河片区>泌冲片区>后海片区。退潮时段河道水体表观质量较差,且涨退潮对镇南部河道水体表观质量影响较大。不同表观污染类型河道的污染源类型及贡献率不同,有机主导型(黑臭)的主要污染源为点源污染(52.61%);有机主导型(水华)的主要污染源为农业面源(35.98%);营养主导型的主要污染源为种植业污染(51.43%);无机主导型的主要污染源为地表径流(41.50%)。研究显示,大沥镇河道水体表观污染时空变化较为显著,不同表观污染类型的污染源具有差异性,需分类治理,从而改善水体表观状况。
相似文献997.
两种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的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印染废水成分复杂、色度大、浓度高且生物难降解物质多等特点,采用了混凝沉淀法对印染废水进行预处理,而后分别采用新型海藻式膜生物反应器(MBR)和传统帘式膜生物反应器对印染废水进行活性污泥法处理试验研究。通过对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色度、浊度等水质指标连续进行测定、分析与处理,考察两种膜生物反应器对印染废水的降解效果,并观察系统运行情况和膜组件污染状况。试验结果表明:海藻式MBR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良好,出水浊度低于0.3NTU,对COD、BOD、色度、氨氮、总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0%、94%、91.4%、87.8%、86.4%。海藻式MBR在各项指标上均明显优于传统帘式MBR,且能够降低MBR膜丝根部的污染,清洗更方便、更有效。 相似文献
998.
甘青地区能源资源富集、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着绿色低碳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问题.立足甘青地区实际,深入分析其碳排放特征,构建碳排放与人口、经济、能源和政策之间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明晰碳排放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据此探讨未来绿色发展路径.结果显示:①近年来甘青地区碳排放总量及人均碳排放量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从能源结构看,煤炭消费是最主要排放源,从部门贡献看,工业部门贡献最大.②与基准情景相比,到2030年,优化与强化情景下甘肃碳排放可分别降低14%和25%,同期青海碳排放分别降低26%和38%.③与优化情景相比,到2030年,在结构强化、规模强化、技术强化和意识强化情景下,甘肃碳排放可分别降低5.39%、3.53%、2.74%和0.74%,同期青海碳排放分别降低7.43%、5.67%、2.89%和0.26%.④根据甘青地区资源禀赋,强化政策引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助力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保护与减污增汇协同发展等政策措施有助于推进地区实现\"双碳\"愿景. 相似文献
999.
颗粒物污染是影响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因素。工业料堆扬尘是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建成区内典型行业风蚀、作业及交通运输扬尘进行采样分析,应用美国AP-42提供的模型,以2006年作为基准年,建立了呼和浩特市工业料堆排放清单。研究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建成区内工业料堆扬尘排放量为TSP:5 305 t/a,PM10:1 012 t/a,PM2.5:267 t/a。从空间分布看玉泉区工业料堆扬尘排放量最大,其次是赛罕区。行业分布上排放最大的行业是建材工业,其次是电力热力工业,最少的是化工工业。在各行业类别的工业料堆排放量中,交通运输扬尘排放量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