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6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365篇
安全科学   396篇
废物处理   68篇
环保管理   257篇
综合类   941篇
基础理论   200篇
污染及防治   141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13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为了研究磺胺类兽药抗生素对麦田NH3挥发的影响,采用了田间原位观测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浓度磺胺二甲嘧啶(SMZ)在不同氮肥类型条件下对麦田NH3挥发的影响.试验共设9个处理,分别为:无氮肥无抗生素(CK);复合肥为基肥,分别加施0,5,15,30mg/kg土的磺胺二甲嘧啶处理(CF、CF+SMZ5、CF+SMZ15、CF+SMZ30);猪粪为基肥,分别加施0,5,15,30mg/kg土的磺胺二甲嘧啶处理(CM、CM+SMZ5、CM+SMZ15、CM+SMZ30).所有施肥处理追肥均为尿素.结果表明:基肥阶段各处理之间的NH3挥发速率无显著差异(P > 0.05),追肥阶段各处理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中高浓度SMZ表现为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整个观测期,CF、CF+SMZ5、CF+SMZ15、CF+SMZ30和CM、CM+SMZ5、CM+SMZ15、CM+SMZ30处理的NH3-N损失百分比分别为5.5%、6.6%、13.9%、10.7%、11.0%、12.4%、11.9%、16.9%,其中CF+SMZ15、CF+SMZ30和CM+SMZ30处理显著增加了NH3-N挥发累积量(P<0.05),其导致的NH3-N损失比分别是同种基肥零抗生素添加的2.5、2.0和1.5倍,表明磺胺二甲嘧啶与复合肥的混施对土壤NH3挥发的促进效应要高于与猪粪的同步混施.兽药抗生素对土壤NH3挥发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需大力加强对兽药抗生素的管控,并进一步探明不同兽药抗生素对土壤NH3挥发的影响机制,为减缓兽用抗生素的环境污染生态效应作支撑.  相似文献   
942.
为了研究在宽间距静电除尘器内部流动的大流量高温烟气中颗粒物的静电捕集特性,基于CFB锅炉中试试验平台设计并搭建了高温静电除尘中试装置.试验了板间距300mm、最高温度达到1020K的实际烟气中颗粒物的静电捕集特性,获得了放电电压、温度和烟气流速等关键因素对颗粒物的静电捕集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高温静电除尘器中烟气流速为0.3m/s,温度为1020K下达到了82.2%的除尘效率,证实了针对实际高温烟气,静电除尘器有较好的颗粒捕集效果.通过对比563K到1020K下的热态试验以及常温下的冷态试验,发现颗粒捕集效率随温度的上升迅速降低,这与高温下流速的上升、放电电压的降低以及气体黏性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43.
斯林林  周静杰  吴良欢  胡兆平 《环境科学》2018,39(12):5383-5390
在太湖流域,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控释肥(CRF)、生物炭配施控释肥(BC+CRF)、生物炭配施稳定性肥(BC+SF)、生物炭配施控释肥和稳定性肥(BC+CRF+SF)4种施肥处理对稻田田面水p H、氮素动态变化、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面水平均p H介于5.64~8.15,生物炭配施控释肥和稳定性肥田面水p H降低3.16%~4.48%.田面水平均全氮(TN)质量浓度介于19.05~25.23 mg·L~(-1),生物炭配施控释肥和稳定性肥田面水TN质量浓度显著降低4.75%~6.58%.田面水无机氮素以铵态氮(NH_4~+-N)为主,NH_4~+-N和硝态氮(NO_3~--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介于0.01~17.26 mg·L~(-1)和0.24~3.11mg·L~(-1).与单施控释肥相比,各处理田面水NH_4~+-N和NO_3~--N质量浓度分别显著降低35.89%~48.78%和20.54%~37.01%.生物炭配施稳定性肥显著降低了田面水NH_4~+-N和NO_3~--N质量浓度,有效减少无机氮素径流流失风险.TN、NH_4~+-N、NO_3~--N径流流失量分别介于16.24~18.09、1.76~2.22、0.76~1.38 kg·hm~(-2).与单施控释肥相比,各处理TN、NH_4~+-N、NO_3~--N径流流失均有不同程度削减.生物炭配施控释肥和稳定性肥显著削减了氮素径流流失,有效降低区域稻田氮素面源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944.
以巢湖南淝河口湖湾区的黑臭水体为例,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了黑臭水体中不同浓度Fe2+、S2-与DO及流速的定量关系.比较发现:分位数回归方法能够定量分析流速和DO对不同浓度Fe2+、S2-的作用;而普通线性回归则无法给出它们彼此在不同浓度情况下的定量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水体流动主要通过分散作用降低黑臭水体中Fe2+及S2-的浓度;增加流速对降低南淝河口及黑臭水体边缘等Fe2+、S2-浓度梯度较大区域的污染效果显著;但对黑臭水体中间位置Fe2+、S2-浓度梯度较小区域污染没有显著影响.增加DO对减少S2-浓度达到0.043mg/L以上或Fe2+浓度达到0.80mg/L以上黑臭水体区域污染的效果明显;但对低浓度Fe2+、S2-污染的处理效果不佳.这些结果为治理浅水湖泊中的黑臭水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5.
航天器直接声场试验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得航天器的设计、制造与试验能够并行开展,同时降低试验成本、缩短试验周期,在最近十余年,国外发展了直接声场试验技术(DFAT)。这种新型的噪声试验技术与混响场试验相比更为方便、快捷,极大地提高了试验效率。针对未来飞行器研制与试验,论述了DFAT技术的进展情况。从扬声器阵列的布置方式、控制技术的改进和DFAT技术目前所具备的能力现状等三个方面阐述了DFAT试验系统的组成与发展,对近十年来国外开展的典型DFAT试验进行了梳理,并总结了在试验中发现的声场一致性、与混响场的差异、试验件结构响应和驻波等相关问题。对DFAT技术的后续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我国发展DFAT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946.
土工离心机风阻计算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估不同土工离心机风阻功率估算方法的效果和优缺点,为工程应用及未来研究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方法重点以土工离心机为例,总结几种有代表性的计算方法,系统分析不同方法之间的共性和差异。通过一个算例,同时结合以往离心机的设计经验,对各种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法国方法、美国方法、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方法和CFD仿真方法在精度上依次增大,但复杂性依次升高,后两种方法不需借助试验来确定参数。结论对于中低速土工离心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方法具有较大的优势。随着土工离心机向着高速、大规模方向发展,经典解析方法的适用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基于CFD的高置信度仿真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47.
目的全面获得车舱流动传热分析的流场和温度场分布。方法以某车辆舱室为研究对象,对车舱进行合理简化,建立空气流动与传热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针对车舱内温度分布特点,采用标准的κ-ε湍流模型描述舱内的空气流动,利用FLUENT软件对车舱在太阳辐射下进行温度场仿真研究。结果得到了温度场的分布与车载运行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利用实车跑车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最大误差约为12%。结论随着外部环境温度的升高,车舱内部温度均呈现梯度变化,不同位置温度差异最大为5℃。CFD能为计算和预测温度场分布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48.
目的估计土工离心机的风阻功率。方法针对一稳态运行的中低速土工离心机,利用多参考坐标系(MRF)模拟转臂与墙壁之间的相对运动,对离心机稳态运行时机室内的空气流场进行CFD仿真,对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解析公式方法和试验的风阻功率进行对比。结果三种方法得到的风阻功率较为接近,验证了数值仿真方法的正确性。同时,研究了机室内空气流速和压力的空间分布特征,验证了经典解析公式的假设合理性。结论 CFD仿真方法避免了传统解析方法对试验数据的依赖和参数选取主观性,能够得到较高精度的分析结果,该研究为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土工离心机的高置信度风阻计算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9.
主要对国内外近年来在解决流热固多场耦合以及热防护问题方面所做的研究和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进行论述和总结,对各类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从事多场耦合问题及热防护技术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50.
ABSTRACT: When faced with practical forest land management issues such as the impacts of logging or forest conversion to other land uses, planners ideally requir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within drainage basin hydrological processes to determine the most vulnerable areas to increased storm runoff and erosion. Land managers in particular need to know the source areas and magnitude of inputs to the storm hydrograph, in terms of water quantity, sediment and solute transport; and the routing of such hydrographs from headwater to larger drainage basins. The latter includes an overall assessment at various scales of the impacts of forest disturbance and conversion on the water balance.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runoff generation in terms of identifying the various pathways and source areas. Such aspects will be linked with the need for a more comprehensive effort towards the field testing of so-called ‘physically based’ models of runoff generation. Some of the controversial issues arising from the difficulties in reconciling results from hydrochemical investigations with complementary hydrometric studies will be highlighted. Subsequently, attention will be given to topographic-wetness models, which have promising applications in forestland management. In addition, alternative simple models for application at the catchment scale will be assessed. The latter is in recognition that at smaller scales, heterogeneity both in time and space of soil hydraulic properties demand a greater number of parameters in modelling. Such considerations can even prove an obstacle in terms of the confident application of ‘physically based’ mod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