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1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1120篇
安全科学   528篇
废物处理   79篇
环保管理   242篇
综合类   2015篇
基础理论   444篇
污染及防治   430篇
评价与监测   99篇
社会与环境   104篇
灾害及防治   8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1.
利用中国癌死亡率与土壤环境中化学元素的相关性研究成果,研究了内蒙古癌死亡率与土壤环境中化学元素:As、Cd、Co、Cu、Hg、Mn、Ni、Pb、Se、V、Li、Na、K、Rb、Cs、Mg、Ca、Sr、Ba、B、Al、Ga、In、Tl、Sc、Y、La、Ce、Pr、Nd、Tb、Dy、Ho、Er、Tm、Yb、Lu、Th、U、Sn、Ti、Zr、Hf、Sb、Bi、Ta、Te、Mo、W、Br、I、Fe等52个元素含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712.
肖致美  徐虹  李鹏  唐邈  陈魁  杨宁  郑乃源  杨文  邓小文 《环境科学》2019,40(10):4303-4309
2016年12月17~19日重污染期间,在天津市武清区高村开展车载系留气球颗粒物浓度垂直观测,并以观测数据为基础,计算了区域内PM_(2.5)传输通量.结果表明重污染过程期间,大气混合层较低,约200 m左右,PM_(2.5)浓度垂直分布特征与混合层高度密切相关,混合层以下,PM_(2.5)浓度较高,垂直变化特征不显著,形成明显的污染层,混合层以上,PM_(2.5)浓度迅速降低并维持在降低水平.观测期间,粒径小于1. 0μm颗粒物浓度较高,粒径大于2. 2μm颗粒物浓度较低,近地层粒径为0. 777μm颗粒物浓度最高.颗粒物浓度粒径谱分布与相对湿度和混合层高度相关,高湿度和低混合层下颗粒物浓度粒径谱分布较宽泛.观测期间,PM_(2.5)在西南方向上的传输通量最高,占总传输通量的63. 3%,其中46~156 m和156~296 m高度之间PM_(2.5)传输通量最高.近地面300 m内PM_(2.5)传输主要以西南方向传输为主,300 m以上传输方向较分散.  相似文献   
713.
城市大气颗粒物背景值涵义及定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大气颗粒物背景值的概念对防治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大气颗粒物背景值不同于颗粒物本底值。本底值是指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条件下颗粒物的浓度值,而背景值是个相对值,其所在的环境条件有可能已经受到了环境污染。影响城市大气颗粒物背景值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污染源,主要包括城市本地源排放和外来颗粒物,二是颗粒物扩散的天气和气象因素。将城市大气颗粒物的背景值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城市本身的排放,城市大气环境中颗粒物的浓度水平。通过分析总结近年来人们对大气颗粒物垂直分布规律的研究,探讨了采用监测一定高度处大气颗粒物,结合气象因素确定城市环境空气中大气颗粒物背景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714.
巢湖水体组分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对水下光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富营养化湖泊不同组分垂向分布及其对水下光场的影响是湖泊水环境遥感领域亟待开展的内容.利用巢湖野外实测数据,分析水体不同组分垂向分布特征,结合Hydrolight辐射传输模型模拟研究水体不同组分垂向分布对漫衰减系数Kd的影响.结果表明,巢湖水体悬浮物以及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垂向分布较为均一,水面未发生藻华现象时叶绿素a垂向分布符合高斯正态分布,漫衰减系数Kd受叶绿素a以及无机悬浮物的显著影响,其垂向变化复杂多样,以往以水体光学性质均一为前提计算得到的Kd仅仅表示其衰减的平均情况,不能精确反映水下光场的垂向变化,因此研究水体组分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对漫衰减系数Kd的影响是开展藻类垂向分布异质性对水下光场影响机制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715.
为探讨曝气生物滤池去除氨氮的关键因素,选取沈阳仙女河污水处理厂(40万t/d)现场进行实地研究。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pH、进水COD浓度、溶解氧、温度、水力负荷)的氨氮去除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BAF工艺脱氮的关键因素是温度、溶解氧和水力负荷。当温度在14~30℃之间时,氨氮的去除率一直维持较高,当温度低于14℃时,氨氮的去除率较低;随着溶解氧浓度的增大,氨氮的去除率也随之升高,当溶解氧增加到5.6 mg/L时,氨氮的去除率达到80%~90%,接近饱和状态;在水力负荷为3.08~4.15 m3/(m.2h)之间时,氨氮的去除率上升,超过该值,则氨氮去除率下降。  相似文献   
716.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动态工艺 DANO 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DANO式动态堆肥工艺处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参数。结果表明,对有机物含量为50%~60%的堆料,初步稳定化时间为3~4日,耗氧速率每分钟为0.1%~0.2%,温度高于50℃;达到完全稳定化,所需时间为14~15日,具体数值与堆料特性有关。有机物含量低于40%的堆料,则不宜以本工艺处理。  相似文献   
717.
以贵州红枫湖后午重污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沉积物柱芯按每2cm分层,研究了沉积物中含水量、孔隙度、磷形态与生物可利用磷的垂向分布规律,并推算出污染沉积物的环保疏浚深度。结果表明,含水量和孔隙度在沉积物上部30cm内递减,30cm往下剧减。沉积物中不同磷形态、生物有效磷的垂向分布规律相似,分别在6~12cm和15~16cm两个层段出现了转折,在底部30cm后趋于稳定。沉积物表层16cm中NaOH-P和有机磷含量的剖面变化,反映了红枫湖近20年来水环境富营养化的演变过程。根据含量拐点法和环保疏浚经济成本的考虑,可将后午区域疏浚层的深度定为30cm。  相似文献   
718.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的特点,采用生态氧化池/垂直流人工湿地/自然湿地生态工程组合工艺对其进行深度处理,重点分析了运行效果和去除机理。数据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系统出水COD,BOD5,NH3-N和TP平均分别为14.4,3.4,0.84,0.19mg/L,平均去除率均在65%以上,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  相似文献   
719.
花卉废物和牛粪联合堆肥中的氮迁移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以花卉废物和牛粪为原料,进行了温度反馈的通气量控制联合堆肥中的氮迁移中试研究.采用自制的静态好氧床进行一次发酵,过程控制采用温度反馈通气量控制方法,发酵周期20d;采用周期性翻堆进行物料二次腐熟,腐熟周期40d.研究了堆肥过程中总氮、有机氮、无机氮、氨氮、硝氮等氮素形态转化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及温度反馈的通气量控制对氮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初期的氨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显著,氮素总量损失累计达41.98%,其中主要是有机氮的损失,99.95%的氮损失发生在一次发酵阶段;氮素损失主要是在pH和温度较高条件下的氨气大量挥发造成的.对通风进行有效控制、提高物料C/N及添加酸性物质有望减少N损失.对于C/N较低,硝态氮含量较高的物料堆肥,NH4+-N≤0.04%、NH4/NO3≤0.16不能作为腐熟度指标.  相似文献   
720.
生活垃圾堆肥接种技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复合微生物菌剂、马粪、成熟堆肥、果园土、污泥为接种剂,采用在线监测堆肥设备,通过温度传感器、出口气体O2-H2S监测仪,研究堆肥过程中温度、耗氧速率、有机物分解速率、H2S气体浓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接种剂堆肥与对照组比,堆料能达到理想的温度,且高温停留时间长,堆肥反应速率加快及堆肥腐熟时间缩短,并能很好地控制出口H2S气体浓度.特别是以复合微生物菌剂或马粪作为接种剂,能明显加速堆料的腐熟进程,其腐熟时间分别比对照组提前210h和180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