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2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有效控制皮带机转运点的粉尘污染,研发了一种回流式皮带机静电除尘罩。该除尘罩主要由Ω形极板罩、高压放电极和回流风机等构成,通过调节回流风机的流量,可以使微细粉尘在循环流动中被反复净化。因而研究回流率对除尘效率的影响规律是重要的。试验直接采用实物静电除尘罩,试验粉尘采用中位径为4.496μm的石灰粉,用滤膜称重法测粉尘质量浓度,通过回流风机控制回流量大小进行效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外加电压下,回流式皮带机静电除尘罩的除尘效率随回流率增加而提高,当电压大于50 kV,回流率ζ=30%时,除尘效率超过90%,但当回流率ζ30%,除尘效率增加趋缓。当初始粉尘质量浓度为102.34 mg/m~3时,在试验条件下改变回流率和电场强度,排放质量浓度最低可达到5.16 mg/m~3,可实现超净排放。  相似文献   
42.
中国是浓缩果汁生产大国,河南省三门峡市果汁生产企业众多,果汁厂废水处理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以高效厌氧反应器UASB技术为核心,采用UASB-接触氧化法进行果汁废水处理,设计主要工艺流程,对系统运行预期效果及经济成本进行分析,并探讨处理过程中的条件控制,以期获得符合三门峡果汁生产企业实际的废水处理方案,并为同类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案例.通过试运行最终得出将回流比固定为8 ~ 10,体系pH为6.6~7.0,系统运行稳定且COD去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43.
李捷  于翔  隋军 《环境工程》2016,34(10):17-20
以某MBR城市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在现状运行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供氧方式、进水方式、内循环量及生化池的运行工况,对各方案的运行效果进行全面的水质跟踪监测,并对各方案的运行能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MBR工艺中,缺氧环境的增加和进水方式的调整,可提高系统的脱氮效能;适当增加膜池的回流量、同时调整好氧池的运行工况,可将膜吹扫产生的溶解氧进行再利用。建议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过程中,结合进水水质、水量的变化,调整不同运行工况,从而强化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能效,同时降低运行能耗。  相似文献   
44.
将处理柠檬酸废水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出水以不同比例回流至水解酸化池,研究了厌氧出水回流对水解酸化过程及厌氧处理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厌氧出水参与水解酸化能明显提高水解酸化池的出水pH及废水的预酸化度,厌氧出水添加比(V(厌氧出水)∶V(废水))为1∶4及以上时,可使水解酸化池的出水pH稳定在4.5以上,同时达到10.0%以上的预酸化度,且对NH3-N的去除能力明显增强;随水解酸化时间的延长,水解酸化池的出水pH先减小后增大,而预酸化度则呈上升趋势;水解酸化3.0 h时,厌氧出水COD降至1 200 mg/L以下。厌氧出水参与水解酸化能增强厌氧反应器中微生物对挥发性脂肪酸的利用率,提高厌氧反应器出水的pH,降低出水COD及其波动幅度,增强厌氧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45.
刘天禄  杨琦 《化工环保》2019,39(6):641-645
采用混凝—A/O生物膜法处理乳液聚合ABS树脂生产废水,确定了混凝预处理工序PAC和PAM的投加量,考察了混合液回流比(R)和A/O段总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废水中COD,NH_4~+-N,SS,TN等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HRT为18~24 h、R为2~3的工艺条件下,A/O生物膜法好氧段发生了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废水经处理后,出水COD小于60.0 mg/L,ρ(NH_4~+-N)小于5.0 mg/L,TN小于15.0 mg/L,达到了GB 31570—2015《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6.
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柱后衍生离子色谱法分离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六价铬,使用紫外可见检测器进行测定。选用7种土壤和沉积物的实际样品,依次讨论了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氢氧化钠-氯化钾溶液、离子色谱碱性淋洗液4种不同提取剂对六价铬的提取效率,以及超声提取、水浴振荡提取和恒温磁力搅拌冷凝回流3种提取方式的提取效果;研究了10~60 min、25~190℃条件下的最佳提取时间和加热温度;分析了不同提取剂体积和称样量比值条件下六价铬标土的测定量,并探究了提取液的保存条件。优化后的前处理条件:称取2.5 g筛分后的土壤或沉积物样品,加入25 mL NaOH/Na2CO3提取剂,在恒温磁力搅拌冷凝回流装置上于120℃加热回流60 min,离心后用0.22μm滤膜过滤,用柱后衍生离子色谱紫外检测装置进行测定。相比目前常用的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等测定土壤中六价铬方法,柱后衍生离子色谱法特异性强,降低了差减法或其他前处理技术测定六价铬时所引入的误差,且不受提取液色度、浊度等影响。方法检出限可达0.002 mg/kg,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抗干扰能力强,对于...  相似文献   
47.
秸秆与游离发酵液接触比例对产沼气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温(37±1)℃条件下,以破碎麦秸为原料,采用批次进料和消化液每天回流方式(发酵固含率为10%),通过在反应器底部设置不同高度的多孔滤板使秸秆与游离发酵液接触比例分别为100%(T1)、50%(T2)和0%(T3),研究秸秆与游离发酵液接触比例对产沼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产气特征和发酵前后VS变化来看,各处理均无明显差异,表明减少秸秆与游离发酵液的接触比例,对秸秆产沼气效果无影响,即通过渗滤液每天回流方式,未浸没于游离发酵液中的秸秆可以达到与浸没秸秆相同的传质效果,此结果为秸秆厌氧发酵工程中提高秸秆有效发酵浓度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试验还发现,T3处理中消化液与秸秆接触比例随发酵进程呈逐渐降低趋势,并于发酵第6d基本稳定,表明发酵系统中实际的游离发酵液量逐渐减少,分析认为秸秆物料对消化液有吸收和截持作用,发酵第6d后已达秸秆物料吸持水饱和状态(秸秆物料含固率为16.42%).  相似文献   
48.
采用一体式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回流比和在有无回流的情况下改变气水比等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5L/h,气水比为20:1,进水有机负荷0.517 kg/(m<'3>·h),回流比为3时,出水COD和氨氮分别为8.86mg/L和4.32mg/L,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  相似文献   
49.
李冬  杨敬畏  李悦  张杰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9):4149-4156
室温下接种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于由独立的厌氧池和好氧池组成的交替厌氧/好氧连续流系统中,成功通过控制混合液回流比和有机负荷实现了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工艺的稳定运行.结果表明,通过调控较低进水有机负荷(300mg/L)及较低回流比(200%)使连续流系统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性能,出水COD,TN和TP平均浓度分别为18.78,5.79和0.49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76%,84.3%和83.12%.在COD浓度为500mg/L时,长期运行的连续流系统缺乏饱食饥饿的环境胁迫,导致丝状菌的生长,系统性能的恶化.用平行因子模型对不同阶段的颗粒污泥和系统出水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有机负荷对外源底物利用相关中间产物的产生有较大影响,进水COD为300mg/L时既能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性能,亦能有效降低出水中基质代谢中间产物的生成量,避免了为后续消毒工艺产生消毒副产物.因此在实际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应用中,交替厌氧/好氧连续流长期在排放限额的有机浓度(500mg/L)下运行需要增加预处理设施降低进水有机负荷,以实现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