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48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分散剂对脱水污泥流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旋转粘度法研究了高速搅拌时间以及有机、无机分散剂对脱水污泥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速机械搅拌的方法能够使污泥的表观粘度降低,经过30s后表观粘度可由8500mPa·s降低到2740mPa·s,流动性增大;在此基础上掺加1%的萘系磺酸盐或2%的酒石酸钾钠可使污泥的表观粘度由2740mPa·s分别降到1840mPa·s与1640mPa·s,并且将这两种分散剂复合后加入到脱水污泥中,可以使污泥的表观粘度由2740mPa·s降到1360mPa·s,表观粘度明显降低。此课题的研究为脱水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提供了有利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2.
介绍了采用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STMD 1986-91(2007)制定我国《聚乙烯蜡表观黏度测定法》的过程。考察不同取样量、不同转速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以及方法的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方法的重复性较好;不同取样量、不同转速对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应严格按方法要求操作。  相似文献   
53.
The objective of this present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nanobubbles 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improvement in the chosen water sample. So far, the research outcomes stated that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could be enhanced by addition of nanoparticles, but very few studies were performed with nanobubbles. The unique properties of nanobubbles (70–120 nanometers) explain their use in a wide range of engineering fields. Simple method for producing nanobubbles in a variety of aqueous solutions along with examples of their use is outlined in this work. 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s, including the deterioration and depletion of water supply are driving today's need for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As a solution, the use of micro- and nano-bubble (MNB) technologie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has evolved. This page discuss the fundamentals of water treatment research, including their stability of bubbl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nd chemical and physical features.  相似文献   
54.
江苏省环境负荷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能源自给率不足、环境容量有限、生态调节能力较弱及节能环保压力.利用环境负荷控制方程,以能源消耗量作为表征参数,对江苏省2000─2005年的环境负荷现状进行计算,并对其进行分析.对2010,2015和2020年的环境负荷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江苏省经济在GDP年递增率达10%的高速发展条件下,若万元GDP能源消耗年降低率仍维持在2000─2004年的3.23%的水平而不加以控制,则2010年总能源消耗量将达到2.30×108 t,并以8.38%的年增长率递增.为使江苏省能源消耗的水平基本维持在2005年的水平,必须使万元GDP能源消耗年降低率接近、等于甚至大于9.09%.从能源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方面给出强化节能降耗的相关建议,以控制江苏省环境负荷,从而减轻能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压力.   相似文献   
55.
为了进一步了解疏松砂岩储层开发过程中的出砂机理,基于PFC3D平台构建离散元模型用于分析疏松砂岩储层出砂风险,探究生产压差等因素对地层出砂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生产压差下地层流体流速较快,流体对砂粒的拖曳力较大,出砂较严重,生产压差为4.5 MPa时出砂量比3.0,1.5 MPa分别高34.86%和75.45%;地层流体黏度的升高会降低其对砂粒的拖曳,一定程度上减弱出砂程度,流体黏度在1 000 mPa·s时出砂量比100,10 mPa·s下分别低42.50%和54.27%;较大地应力差异条件下砂粒间相互作用较强,砂粒更易脱离岩石骨架而出砂,地应力差异系数为1.75时出砂量是1.25时的2.51倍;另外,内聚力较低的储层砂粒间黏聚力较低,相同生产条件下更易出砂。研究结果可用于预测疏松砂岩储层出砂及定制防砂方案。  相似文献   
56.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丙烯酰胺(AM)与丙烯酰氧乙基三甲皋氯化铵共聚反应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聚合条件:pH6.0、(NH4)2S2O8和CH3NaO3S·2H2O总质量分数0.0125%、(NH4):S2O8与CH3NaO3S·2H2O质量比1.0、偶氮类化合物质量分数0.0125%、单体质量分数(AM和阳离子单体总质量占整个反应体系的质量分数)35%、阳离子度(阳离子单体占AM和阳离子单体之和的质量分数)30%、反应温度25℃。在最佳条件下,所得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特性黏数为13.8535dl/g,在其加入量为0.027%的条件下处理污泥,上层清液透光率达99.6%,污泥脱水率达90.5%。并用红外光谱对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7.
高效无机混凝剂聚硅酸铁铝的研究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高效混凝剂是目前水处理研究的热点用水玻璃、硫酸铁和硫酸铝制取聚硅酸铁铝混凝剂(PSFA),确定了制备PSFA混凝剂的优化条件:硅酸聚合度n为05,Fe3+及Al3+与SiO2的摩尔比为1:l,Fe3+与A3+的摩尔比为1:l,水解度B*为0.5,而熟化时间对PSFA混凝剂的混凝性能影响不明显用PSFA混凝剂处理实际水样,并与单独投加混凝剂硫酸铁及硫酸铁加助换剂聚硅酸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SFA混凝剂的效果最好,而且用药量少;同时还对PSFA混凝剂的混凝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8.
采用硅酸钠制备聚硅酸,探讨了活化pH、活化剂、硅酸钠浓度(以SiO_2质量分数计)及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聚硅酸稳定性的影响.利用聚硅酸及氯化铁制备聚硅基复合氯化铁(PSiF),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活化pH、Si/Fe(摩尔比)、OH/Fe(摩尔比)、制备时间对PSiF絮凝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絮凝性能、稳定性以及经济性等因素,确定PSiF适宜的制备条件为SiO_2质量分数2%~3%;活化pH为2~3;Si/Fe为0.50~0.75;OH/Fe为0.50~0.75;制备时间为0.5 h;聚合温度低于25℃.对比PSiF、PAC、FeCl_3对采油废水的处理效果,PSiF除浊、除COD效果以及经济性最好,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絮凝剂.  相似文献   
59.
凹凸棒粘土接枝聚丙烯腈的条件优化及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在硅烷偶联剂改性凹凸棒粘土表面接枝聚合丙烯腈,优化了反应条件:引发剂浓度[K2S2O8]=1.5×10-3mol/L,单体浓度40%(w/w),聚合温度60℃、聚合时间5 h、凹凸棒粘土的添加量2%;并考察了复合材料特性粘数及凹凸棒粘土添加量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复合材料特性粘数的增加,复合材料对Pb2+的平衡吸附量先降低后增加;随着凹凸棒粘土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对Pb2+的平衡吸附量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60.
以铁矿废石和粉煤灰的混合物为添加剂对高炉渣进行调质,调质后的矿渣作为制备矿渣纤维的原料,并对影响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添加剂比例升高,矿渣的酸度系数Mk和粘度系数Mη升高,氢离子指数pH降低,矿渣纤维的稳定性逐渐增加,矿渣粘度较小,其主晶相为黄长石。配加添加剂比例较高时熔渣凝固后无矿物析出,形成均匀的无限固溶体。矿渣更加适合制备矿渣棉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