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408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677篇
基础理论   116篇
污染及防治   104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4 毫秒
201.
研究了超滤处理含聚合物污水过程中操作压力、膜面流速、聚合物浓度、料液流变性、阻力等影响因素对膜通量的影响,并进行理论分析,揭示了通量衰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通量衰减的机理是聚合物的浓差极化和凝胶层的形成,其次是原油和无机物对膜孔的堵塞.  相似文献   
202.
分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对分体式膜-生物反应器(RMBR)处理废水进行了研究.进水CODCr:312~584mg/L,RMBR的出水CODCr在运行4d后<15 mg/L并稳定.向生物反应器添加0.5g/L(混合液)的粉末活性炭(PAC)后出水CODCr<4.22mg/L.膜侧污水流速在0.9~1.9m/s范围内,临界膜通量随膜侧污水流速的增大而增大.添加PAC,组合添加PAC和Al2(SO4)3·18 H2O均可有效提高临界膜通量.在膜侧流速1.9m/s的条件下,临界膜通量从72L/(m2·h)分别增至76L/(m2·h)和81 L/(m2·h)在22℃~30℃范围内,每升高1℃可提高膜通量1.9%.在连续运行100d中,RMBR可在无任何物理,化学清洗的条件下运行14d而透膜压力无增大,膜通量不降低.对于已污染的膜,水清洗、水碱共间清洗、水碱酸共同清洗可分别恢复至新膜膜通量的47%、83%、94%.  相似文献   
203.
滇池沉积物磷负荷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了滇池100多个沉积物柱样,并借助GIS对滇池作了分区;分段测试每个柱样的全磷(TP)含量及各区代表性柱样的137Cs含量,利用137Cs定年法确定0~5cm,5~10cm,10~15cm深度区间对应的时段是1986~2003年,1963~1986年,1954~1963年.在此基础上估算滇池不同区域与泥沙沉积量对应的TP沉积通量和总量.结果表明,近50年,全湖TP年均蓄积量为780t,表层15cm沉积物中TP累积量为3.89×104t.沉积物中磷蓄积已成为滇池水体磷的重要内部来源.  相似文献   
204.
在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的现场,挥发过程是挥发性污染物暴露的重要途径.设置典型土壤污染场景作为研究对象,选取Johnson&Ettinger模型和Volasoil模型进行室内挥发过程的模拟和暴露浓度的计算.对两个模型中污染物的运移机理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尽管方法和参数选择有所不同,二者对污染源处三相平衡浓度的计算本质上是一致的.暴露浓度的计算结果表明,两个模型对室内挥发过程的模拟可能会有较大差异,与污染现场的具体情况有关.参数影响的分析表明,污染源顶部埋深对二者暴露浓度的影响一致,Johnson&Ettinger模型对污染土壤含水率的大小非常敏感.建议考虑房屋结构的实际情况,选用或者改进模型进行室内挥发过程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5.
为研究滇中地区典型工矿业城市大气干湿沉降元素特征及健康风险,选择安宁市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间采集的大气干湿沉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干、湿沉降中TN、F、Cr、Ni、Cu、Zn、Cd、Pb、P、As和Hg这11个指标含量,计算了大气年沉降通量,并采用暴露风险模型评估了其对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1大气干沉降物中除Cr、Ni和As,元素F、Cu、Zn、Cd、Pb和Hg的含量平均值显著高于安宁市表层土壤元素含量,其分别为5.82、3.00、28.27、57.53、2.83和1.08倍;湿沉降物中F和TN平均含量超过地表水Ⅴ类水标准值;2 TN年沉降通量最高,8种重金属元素的年沉降通量从小到大依次为:Hg-6,不存在致癌性风险或风险较小.因此需加强对区内工矿企业大气重金属排放的严格管控.  相似文献   
206.
AS-SMBR与BPAC-SMBR运行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完全相同的进水和操作条件下,考察了添加粉末活性炭(PAC)的生物活性炭浸没膜生物反应器(BPAC-SMBR)与常规的活性污泥浸没膜生物反应器(AS-SMBR)的运行特性.研究比较了2类反应器在长期运行条件下的膜通透性和活性污泥混合液特性,并就ρ(PAC)对膜过滤阻力的影响及2个体系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PAC-SMBR的过滤性能要优于AS-SMBR,其主要原因来自于反应器内活性污泥混合液特性的差异;随着ρ(PAC)的提高,膜过滤阻力的降低幅度依次减小;与AS-SMBR相比,BPAC-SMBR具有更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207.
太湖流域典型河网水体氮磷负荷及迁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太湖流域典型河道水体及沉积物氮磷含量进行分析,利用原柱样培养实验测定了沉积物-水界面氮磷交换通量及需氧量(SOD),并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河道水体和沉积物氮磷总体含量水平较高,水体TN和TP平均含量分别为4.12mg/L和0.16mg/L,沉积物TN和TP平均含量分别为1658.76mg/kg和712.25mg/kg, NO3--N为水体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态,NH4+-N为沉积物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态.沉积物需氧量(SOD)区域间差异较大,大体呈现西、南部区域较高,北部区域较低的特征;沉积物-水界面各无机氮磷交换通量分别为:NH4+-N为-188.08~329.45mg/(m2·h),均值为13.05mg/(m2·h);NO3--N为-118.68~42.86mg/(m2·h),均值-28.09mg/(m2·h);NO2--N为-18.37~-4.81mg/(m2·h);均值-8.22mg/(m2·h);溶解性活性磷(SRP)为-10.94~10.58mg/(m2·h),均值1.34mg/(m2·h). NH4+-N整体表现为由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且与沉积物有机质(LOI)呈极显著正相关,SRP交换通量与沉积物中TP和TDP均显著正相关,表明NH4+-N的释放与沉积物有机质的分解有关,SRP释放主要受沉积物TP和TDP影响.总体看,西部区域点位沉积物及水体氮磷污染最为严重,氮磷交换通量也较大,在区域内又表现为下游入湖口 > 上游的特征,表明人类活动对太湖流域典型河网氮磷水平及迁移转化特征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8.
种稻盆钵土壤甲烷排放通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冬作处理时后茬水稻生长期甲烷排放通量及土壤温度、土壤Eh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连续晴天甲烷排放通量和土壤温度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最大值出现在下午4时左右,最小值出现在凌晨4时左右,符合余弦函数变化规律;连续阴雨天甲烷排放通量有逐日降低的趋势,但其昼夜变化缺乏规律性。种稻盆钵土壤甲烷排放通量昼夜变化主要受0~10cm深土壤温度的影响,而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无关。  相似文献   
209.
积融雪控制下土壤大气间汞交换通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刚  王宁  艾建超  张蕾  杨净  刘子琪 《环境科学》2013,34(2):468-475
位于松花江上游流域的夹皮沟金矿曾是我国采金量最大的矿区,广泛使用的混汞法提金工艺导致了严重的区域环境介质汞污染.为研究稳定性季节积雪及融雪控制过程土壤(雪)大气间汞交换通量特征,选择区域内典型"山-谷"地形结构单元,沿坡面等距进行布点,使用动态通量箱法测定了各采样点土壤(雪)大气间汞交换通量,使用塞曼效应汞分析仪(LUMEX Zeeman RA915+)测定了各采样点近地面(0~150 cm)垂直方向上大气汞浓度分布,分析了同步气象因子、积融雪控制下地表性质和近地面大气汞的垂直分布各因素对土壤(雪)大气间汞交换通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积雪和融雪期间,大气中汞均有沿山坡向谷底汇集的趋势,在积雪冷源性下垫面所致逆温层结控制下,汞交换通量表现为明显的由大气向土壤(雪)的沉降过程.融雪期间雪融后地表土壤大气间汞交换通量表现为释放与沉降过程交替,仍然积雪地表大气间汞交换通量沉降水平明显弱于积雪期.分析土壤(雪)大气间汞交换通量与其影响因素间关系发现,积雪期土壤(雪)大气间汞交换通量与大气汞浓度和大气温度间均具有显著的负线性相关关系;融雪期土壤(雪)大气间汞交换通量与大气汞浓度间具有明显的负线性相关关系,与大气温度间具有正线性相关关系;雪融后裸露土壤大气间汞交换通量与地温间呈现一定的正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10.
耦联水生光合作用的碳酸盐岩风化碳汇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关键问题,生物碳泵效应不仅能够稳定碳酸盐风化碳汇,也有利于改善水环境,而过量输入氮、磷会导致水环境变差。土地利用变化作为全球变化重要内容之一,对流域碳氮磷的输出具有重要影响,但关于土地利用变化对喀斯特水体溶解无机碳、总氮和总磷输出影响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本研究以贵州普定沙湾喀斯特试验场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水化学、溶解无机碳汇通量、总氮通量和总磷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量、径流深、土壤CO2浓度、pCO2、HCO-3浓度和电导率呈现出夏秋季节高、春冬季节低的变化特征,与pH变化相反。样地间,土壤CO2浓度、pCO2、HCO-3浓度和电导率表现为草地>灌丛地>农耕地>裸土地>裸岩地,与pH变化相反。参与岩溶作用的土壤CO2是造成水化学变化的主要原因。溶解无机碳汇通量和总氮通量呈现出夏秋季节高、春冬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