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408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677篇
基础理论   116篇
污染及防治   104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污染物入海通量非点源贡献率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采用控制断面实测通量进行点源与非点源分割的常规方法,容易夸大非点源贡献率的情况,提出简易分割技术,在概念上明确改进的方法,从实用的角度提出以月径流量与月通量相关系数确定丰水期通量增量的非点源比例系数,建立简单的估算公式,以辽东湾主要入海河流之一的大凌河为例,利用2003年实测数据对大凌河进入辽东湾的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石油类、氨氮等入海通量进行计算分析,得到对不同污染物不同分割比例的较为合理的结果.该方法对于闸控调节导致的入海径流反季节变化的情况不一定适用,但可以采用类似的思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92.
青岛近海PCDD/Fs的沉积通量、毒性当量及来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高分辨率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青岛胶州湾内外表层沉积物、柱状岩心及贻贝样品中的17种毒性多氯代二苯并二 /呋喃(PCDD/Fs)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表层沉积物的SP4-8CDD/Fs含量范围在11.6~369pg/g dw,主要以P4-8CDFs为主.S2,3,7,8-PCDD/Fs含量范围4.1~232.4pg/g dw.在环流作用下沉积物中形成了明显的东-西分布格局.除河口处外,PCDD/F同系物分布基本上相同,即低氯代PCDD/Fs占主导.SP4-8CDD/Fs沉积通量从1951年起逐渐增大,STEQ沉积通量从1980年显著增大.青岛近海PCDD/Fs的来源相对恒定,推测为城市污水污泥和大气沉降.贝肉中S2,3,7,8-PCDD/Fs为2.9~5.1pg/g dw. TEQ的主要来源为2,3,4,7,8-PeCDF(35%)、2,3,7,8-TCDF(30%)、2,3,7,8,-TCDD(30%).  相似文献   
993.
针对膜生物反应器面临的膜污染问题,开发一种新型的曝气过滤元件,该元件一方面可恢复元件污染造成的通量的下降,另一方面可有效补偿微生物反应过程中对氧的需求.在清水、高岭土配水、活性污泥3种条件下研究了该元件的过滤通量的特性,得出该元件在清水和高岭土配水条件下具有大通量特性,并分析了在活性污泥条件下失去大通量的原因.确定了元件2的优化实验条件:压力0.15 MPa,元件过滤表面冲刷速率9.26 m/s,曝气强度18 m3/(h*m2),运行时间70 min,曝气时间5 min.曝气反冲前后过滤通量的变化情况初步表明了气体反冲对过滤通量的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河流时段通量所采用的估算方法的误差比较分析,说明了实测河流断面时段通量中时间平均离散通量的贡献;并讨论了污染源的点源、非点源类型的差别对选择年通量估算方法的影响.通过实例探讨了河流长时间通量估算方法的使用范围,对估算方法的取舍原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5.
The performance of a new dry deposition module, developedfor the European-scale mapping and modelling of ozone flux to vegetation, was tested against micrometeorological ozone and water vapour flux measurements. The measurement data are for twoconiferous (Scots pine in Finland, Norway spruce in Denmark) and one deciduous forest (mountain birch in Finland). On average, themodel performs well for the Scots pine forest, if local inputdata are used. The daytime deposition rates are somewhat over-predicted at the Danish site, especially in the afternoon. The mountain birch data indicate that the generic parameterisationof stomatal responses is not very representative of this northernspecies. The module was also tested by using modelled meteorological data that constitute the input for a photochemical transport model.  相似文献   
996.
为研究无观察资料跨界小流域的降雨-径流过程,物质通量及生态补偿问题,采用SCS(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模型计算东莞石马河流域的月径流量,通过分析不同断面水样化学指标并结合径流量,估算了2012年石马河主要物质通量以及不同行政区污染物贡献百分比.结果表明,石马河流域最大月径流量出现在2008年6月,为9.12×108m3,最小值为8.61×106m3;不同时期的流域水质污染类型差异显著,2012年2月的水样重金属Mn、Zn、Cu和Fe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38~0.75、0.09~0.49、n.d.~0.09和0.55~9.86mg/L,6和11月则受N和P的污染,TN和TP浓度范围分别为6.66~30.05mg/L和0.05~2.49mg/L;2012年石马河重金属、N和P通量为318.16、12029和203.35t;在3次调查中,行政区对石马河N和P贡献率为惠州(59.78%和45.22%)>东莞(35.50%和38.92%)>深圳(4.71%和15.86%),重金属平均贡献率的排序为东莞(43.90%)>惠州(42.57%)>深圳(13.52%).  相似文献   
997.
以临界通量表征膜污染趋势,利用响应面模型考察污泥浓度、膜间距和曝气量对上下层膜组件的膜污染影响,发现响应面模型具有较好的显著性和拟合性,且污泥浓度、膜间距和曝气量均对上下层膜组件膜污染有显著影响。同时发现,随着污泥浓度的增加上下层膜组件临界通量大幅下降;而在不同污泥浓度下,曝气量和膜间距的变化对上下层膜组件膜污染的变化有不同的影响。利用模型模拟获得了不同污泥浓度下的最优化参数,在四段式平板膜污泥浓缩中试运行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8.
试验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研究华北平原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eaus)-夏玉米(Zea mays Linneaus)轮作体系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农田氨挥发和N2O排放。结果表明:冬小麦季和夏玉米季的氨挥发速率与N2O排放通量呈现出季节性动态变化,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均在施肥后第2~3天出现峰值。玉米季氨挥发量和N2O排放量均高于小麦季,分别占整个轮作周期气态损失的53.5%~68.9%和54.7%~82.3%。轮作体系中氨挥发净损失量(以N计)为4.28~31.31 kg.hm-2,占施氮量的3.17%~5.80%;N2O净排放损失量(以N计)为50.95~1051.03 g.hm-2,占施氮量的比例为0.04%~0.23%。因此,施氮量是影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气态损失重要因素,且夏玉米季是控制控制气态损失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999.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及浮箱-气相色谱法,对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潮间带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 var.brevifolius)湿地和踩踏造成的裸露湿地N2O通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短叶茳芏湿地在涨潮前、涨落潮中和落潮后N2O通量差异性极显著(P=0.001〈0.01),不同潮日(7 d内)的N2O通量差异性不显著(P=0.103〉0.05)。涨潮前、涨落潮过程中和落潮后,短叶茳芏湿地平均通量分别为19.48μg.m-2.h-1、12.80μg.m-2.h-1和51.41μg.m-2.h-1,总平均通量为33.1μg.m-2.h-1,表明白天短叶茳芏湿地为N2O的排放源。涨潮前,末次观测短叶茳芏湿地N2O通量最低,多数都为负值,落潮后过2~3 h,短叶茳芏湿地N2O通量出现日最大值。踩踏改变了短叶茳芏湿地N2O通量规律并降低了短叶茳芏湿地N2O通量。涨潮前,裸露湿地N2O平均排放量(27.25μg.m-2.h-1)低于短叶茳芏湿地(42.51μg.m-2.h-1),但差异性不显著(P=0.527〉0.05);落潮后,裸露湿地N2O平均排放量(0.86μg.m-2.h-1)极显著低于短叶茳芏湿地(63.59μg.m-2.h-1)(P=0.006〈0.01)。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FeO/CAM复合膜对大连湾已疏浚区与疏浚影响区海水水体中生物可利用磷(Bio-available phosphorus,BAP)浓度和水质指标进行调查,并通过实验室培养法、间隙水浓度梯度估算法和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iffusivegradients in thin films technique,DGT)法分别测定沉积物-水界面间BAP交换通量.结果表明,由于受到调查海区附近正在进行的疏浚工程的影响,疏浚影响区水体中浊度和悬浮物含量平均值高于已疏浚区,且疏浚影响区水体中BAP的平均浓度(22.2μg L-1)高于已疏浚水体(19.5μg L-1);而疏浚影响区叶绿素a和溶解氧的浓度明显低于已疏浚区.沉积物-水界面间BAP交换通量研究结果显示,BAP主要由沉积物向上覆水中扩散,沉积物是BAP交换的源;间隙水浓度梯度估算法和DGT法测定的BAP交换通量相似,但远低于实验室培养法测定值;BAP在已疏浚区沉积物-水界面间的交换通量小于疏浚影响区,说明在一定时间内疏浚可以减弱沉积物内源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