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408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677篇
基础理论   116篇
污染及防治   104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烃类流体火灾伤害破坏作用定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烃类流体火灾的伤害破坏作用进行正确的定量分析是开展重大消防目标火灾风险评估工作的基础。针对烃类流体火灾伤害破坏作用定量分析中存在的问题,系统论述烃类流体火灾伤害破坏作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分析并讨论火球、池火、喷射火和蒸气云火灾等不同火灾形式的热辐射通量计算模型及其前提条件,对不同热辐射伤害破坏作用准则及伤害概率模型的适用条件和模型基础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92.
选取引江济太工程中长江来水进入太湖第一站的贡湖湾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年11月~2013年8月在贡湖湾的逐月野外调查,同时以湖心水域为参考,探讨引江济太对湖体N2O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贡湖湾N2O排放通量要显著高于湖心排放量,其N2O通量均值分别为6.9,2.1μmol/(m2·d),但在非引水期间2个湖区的N2O通量无显著差异.贡湖湾和湖心N2O通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均与水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但因受外源来水的影响,贡湖湾N2O通量的温度依赖程度相对较低.另外,2个湖区的N2O通量还与营养盐等因素有关.总体上,外源引水提高了贡湖湾N2O排放通量,但考虑到湖泊N2O通量受到内部和外部因子的综合协同影响,外源引水对湖泊N2O通量的具体调控机理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3.
通过研究过去国内常用的两种有机氯农药滴滴涕(DDTs)和六六六(HCHs)在沉积物岩芯中的相关文献,总结和分析其在中国各地的历史沉积情况.结果表明:(1)∑4DDTs(p,p'-DDT, o,p'-DDT, p,p'-DDD, p,p'-DDE)浓度在安徽巢湖北岸六岔河流域最高,在1965年达到最大值(457ng/g dw),∑6DDTs(p,p'-DDT, o,p'-DDT, p,p'-DDD, o,p'-DDD, p,p'-DDE, o,p'-DDE)浓度在广东省海陵湾最高,在2008~2010年达到最大值(3480ng/g dw),∑4HCHs(α-HCH,β-HCH,γ-HCH,δ-HCH)浓度在澳门河口最高,在1993年达到最大值(82.3ng/g dw);(2)∑4DDTs和∑4HCHs沉降通量在珠江三角洲最高,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5ng/(cm2×a)和32.5ng/(cm2×a),总体来说,DDTs和HCHs在中国沉积物岩芯中的浓度和沉降通量在南部地区要高于北部地区,平原地区和低纬度地区高于高寒地区(青藏高原)和高纬度地区(东北地区),水产养殖区或种植区高于非养殖区和非种植区;(3)从全国范围看,∑4DDTs和∑6DDTs浓度和沉降通量主要在20世纪70年代和21世纪中期出现峰值,少数研究区域峰值年份早在20世纪60年代,∑4HCHs浓度和沉降通量峰值主要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和21世纪初,少数研究区域峰值年份早在20世纪60年代;(4)从全国范围看,(DDD+DDE)/DDT比值没有可循的变化规律,DDTs可能来源于历史沉积、成岩作用以及外源土壤、三氯杀螨醇的使用等新输入,而很多地区在20世纪后期到21世纪中期均出现α-HCH/γ-HCH降低到小于3,表明这段时期HCHs主要来源于林丹的使用.  相似文献   
994.
以临界通量表征膜污染趋势,利用响应面模型考察污泥浓度、膜间距和曝气量对上下层膜组件的膜污染影响,发现响应面模型具有较好的显著性和拟合性,且污泥浓度、膜间距和曝气量均对上下层膜组件膜污染有显著影响。同时发现,随着污泥浓度的增加上下层膜组件临界通量大幅下降;而在不同污泥浓度下,曝气量和膜间距的变化对上下层膜组件膜污染的变化有不同的影响。利用模型模拟获得了不同污泥浓度下的最优化参数,在四段式平板膜污泥浓缩中试运行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5.
为研究无观察资料跨界小流域的降雨-径流过程,物质通量及生态补偿问题,采用SCS(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模型计算东莞石马河流域的月径流量,通过分析不同断面水样化学指标并结合径流量,估算了2012年石马河主要物质通量以及不同行政区污染物贡献百分比.结果表明,石马河流域最大月径流量出现在2008年6月,为9.12×108m3,最小值为8.61×106m3;不同时期的流域水质污染类型差异显著,2012年2月的水样重金属Mn、Zn、Cu和Fe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38~0.75、0.09~0.49、n.d.~0.09和0.55~9.86mg/L,6和11月则受N和P的污染,TN和TP浓度范围分别为6.66~30.05mg/L和0.05~2.49mg/L;2012年石马河重金属、N和P通量为318.16、12029和203.35t;在3次调查中,行政区对石马河N和P贡献率为惠州(59.78%和45.22%)>东莞(35.50%和38.92%)>深圳(4.71%和15.86%),重金属平均贡献率的排序为东莞(43.90%)>惠州(42.57%)>深圳(13.52%).  相似文献   
996.
全球变化和森林演替可以导致森林地表凋落物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从而对森林地表 CO2通量产生影响。本实验对亚热带不同演替阶段的3种,即马尾松林(前期)、混交林(中期)和季风林(后期)进行地表凋落物去除、加倍与置换处理,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地表CO2通量,并同步测定气温、土壤温度和湿度,分析凋落物质量和数量变化对森林地表CO2通量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结果表明,(1)去除凋落物处理显著降低了不同演替阶段的3种森林地表CO2通量,而加倍凋落物处理可以增加森林地表CO2通量,但不同演替阶段增加的幅度不同,依次为:季风林>马尾松林>混交林。(2)置换凋落物对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地表 CO2通量的影响不同,在演替后期的季风林中,置换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凋落物处理均增加地表CO2通量;在演替中期的混交林中,置换季风林和马尾松林凋落物均降低地表CO2通量。在演替前期的马尾松林中,置换季风林凋落物增加地表CO2通量,而置换混交林凋落物降低了地表CO2通量(3)结合测定的土壤温度和水分数据分析得出,凋落物处理引起森林地表 CO2通量的变化是通过处理凋落物质量和数量后改变森林地表水热条件来实现的。(4)3个林型的各种处理,地表 CO2通量与土壤温度均呈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但不同处理不同地改变了森林地表土壤 CO2通量对温度的敏感性,即Q10值。  相似文献   
997.
Several magnetic proximity detection system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mining vehicles and mobile machinery to protect nearby workers. Magnetic field generators are often used in these systems to establish magnetic fields around the equipment. A sensor worn by a worker provides a measurement of the magnetic flux density that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proximity to the machine. The proximity detection systems currently available for underground mining equipment are capable of identifying whether a worker is near the machine. However, it is a challenge for these systems to accurately locate the worker. Mining machines, which have fast-moving, articulated parts, present hazards that change depending on the situation at hand as well as the specific location of the worker. In addition, the dynamic nature and confined spaces of the mining environment often demand that the workers be close to the machinery. Therefore, in many cases, simply knowing the proximity of a worker may be inadequate. To provide the most effective protection, it would be advantageous to know the worker’s exact location relative to specific parts of the machine.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measuring such a location, we have developed a shell-based model of the magnetic flux density distribution for a ferrite-cored generator. This paper will present an analysis of the model along with a model construction process. Also presented are the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of a prototype system that implements this model to determine the exact location of a magnetic sensor using the fields from two generators.  相似文献   
998.
我国城市绿化覆盖率快速增长,带来了植被与建筑混合区域的火灾隐患。以常见城市绿化树种龙柏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单树树冠火对其相邻建筑的热辐射规律实验研究,测量了不同间距情况下建筑物一层和二层窗户位置的辐射热流密度,并在圆柱火焰模型的基础上,将圆柱火焰分为下层的稳定火焰区和上层的间歇火焰区,提出了分层圆柱火焰模型。结果表明,分层圆柱火焰模型可以准确描述树冠火辐射热流密度最大值随高度和距离的增加而递减的变化趋势。单一圆柱火焰模型理论的结果表明竖直方向上热流密度随高度变化不大,未能准确描述辐射热流密度竖向变化规律;分层圆柱火焰模型计算的辐射热流密度比单一圆柱火焰模型更符合实验结果,能更好地预测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999.
透明箱法监测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透明箱法对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进行了田间定位观测,并对透明箱内CO2浓度的变化规律及拟合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旺盛期的晴天(白天),箱内CO2浓度随测定时间呈非线性变化,因此用常规的线性拟合法(LR)计算的CO2净吸收通量明显低于指数一级动力学拟合法(ER).在水稻生长旺盛期的阴天、成熟期以及夜间,箱内CO2浓度随测定时间表现为线性变化,LR法与ER法的CO2净吸收通量计算结果无显著差异.在水稻生长期间,基于LR法的稻田生态系统碳累积吸收量结果明显低于ER法,而后者与常用方法(植物净固定碳量减去土壤异氧呼吸排放碳量)的计算结果比较接近.证实了当植被同化速率较强时,采用ER法对透明箱内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进行拟合并计算CO2净吸收通量较为适宜.同时表明采用透明箱法观测农田生态系统CO2通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00.
全球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各国政府、社会公众以及科学界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又是当前气候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影响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开展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通量的研究仍将是气候变化研究中的重点内容。总结了近年来国内森林、土壤、草地、农田四种陆地生态系统在碳储量、碳通量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和不足:随着遥感、GIS及模型的发展和应用,森林、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研究精度和范围要高于农田和土壤,而农田和土壤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研究多基于典型性样地和大量实验数据,结果受制于样点布设和采样密度;目前,土壤生态系统碳储量结果多基于上世纪80年代全国二次土壤普查数据计算所得,且总有机碳库的估算存在较大差异,土壤有机碳的组分研究中易氧化有机碳库研究滞后于总有机碳,迫切需要对我国现有土壤有机碳进行研究;农田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干扰强烈,从一个或几个站点到全国尺度都有对农田土壤有机碳贮量的研究成果,与国外相比,我国试验田的设置时间短,资料积累较少,更多侧重不同施肥方式下农作物产量和农田合理的施肥培肥模式研究,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关系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对农田土壤固碳机理的研究仍将是今后关注的焦点。各生态系统碳通量的监测取得了一定成果,近年来涡度相关系统在森林、土壤、草地、农田生态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从气候、人类活动两个因素分析了其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碳通量的影响。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指出了目前国内不同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在现状研究、有机碳变化机制、模型建立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碳库时空格局方面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