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7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5篇
综合类   123篇
基础理论   3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35篇
灾害及防治   1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21.
河北省农业旱灾脆弱性动态变化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以县域为单元,对河北省不同时段的农业旱灾脆弱度进行了评估。通过GIS制图,揭示了农业旱灾脆弱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分析了脆弱性动态变化的自然基础及社会、经济因素,提出了今后进一肯降低农业旱灾脆弱性、保持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为宵业旱灾管理与区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2.
以马来西亚雪兰俄州为例,利用逐次投影寻踪模型进行了生态环境脆弱度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评价指标中加入了基于遥感的表征指标,并且通过逐次投影寻踪模型确定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度不断加重,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加入遥感表征指标,并基于逐次投影寻踪模型进行的生态环境脆弱度评价能,更好地反映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度态势。  相似文献   
223.
系统评估沿线国家环境社会系统的发展状态,识别典型地区的脆弱性特征,对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至关重要。本文集成了脆弱性与恢复力的概念内涵,构建了综合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哈萨克斯坦各州的综合脆弱性进行系统评价,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哈萨克斯坦综合脆弱性总体上处于中度水平,空间上呈现西高东低的特点,西部各要素脆弱性均处于中高位,东部整体脆弱性相对较低,中部则呈现多样性特征;(2)要素间关系复杂,脆弱性降低的瓶颈因素主要集中在资源使用和保障、社会系统保障等方面;(3)系统提升哈萨克斯坦环境社会系统的韧性,需要强化产业结构转型、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在这些方面中国可以提供强有力的合作条件与经验。  相似文献   
224.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是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为制定和实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本研究从与地下水污染源及含水层相关的本质角度及外在的社会经济角度、政策角度综合考虑,将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地下水价值、地下水源保护区划分利用层次分析法及相应的叠加原则进行耦合,构建了一套地下水污染防控区划体系,并借助GIS技术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及区划结果的可视化表达.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防治区划实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最终的防治区划分级图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研究区域地下水防治的轻重缓急,符合实际情况,对下一步实际预防、监管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可以起到指导作用.此外,由于该体系构成因素的动态性特征,建议开展关于区划更新频率的分析.  相似文献   
225.
生态修复是海岸带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韧性理念中有关规划-吸收-恢复-适应的演化规律对于海岸带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沙化较为典型的海南木兰湾海岸带区域为例,开展海岸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方法及应用研究,基于沙化脆弱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耦合分析划分不同类型空间,并分区制定生态修复规划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沙化脆弱性高的区域主要是旱地和沙地,面积达21.8%,生态系统服务高的区域主要是林地、水域、湿地,面积达67.5%。(2)重建修复区主要位于鱼塘、旱地一带,占总面积的16.4%;人工辅助修复区主要位于旱地以及迎风面一带,面积达5.5%;适度开发区多为基本完全沙化区域,面积为15.8%。相关评估结果和生态修复规划方案能够揭示生态系统各关键因子之间的胁迫-响应机理,为海岸带沙化区域的生态修复及恢复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226.
为有效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脆弱性,在脆弱性理论的基础上,界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组元脆弱性的概念与内涵,并将其影响因素划分为人员、设备与环境3个指标组。整合DEMATEL、ANP与模糊VIKOR这3种系统分析评价方法,构建集成DEMATEL-ANP-FVIKOR方法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组元脆弱性评价模型,并通过对北京地铁典型车站的评价来验证该评价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切实可行,能够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组元脆弱性进行有效量化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227.
李保珠  向晓军  李峰  周沛洁 《环境工程》2012,(Z2):346-348,503
地下水脆弱性研究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有效技术措施。本文根据临沧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应用美国环保署(USEPA)的地下水脆弱性DRASTIC评价方法,考虑地下水位埋深、含水层净补给量、含水层介质、土壤包气带、地形地貌、包气带介质和水力传导系数等7个评价因子,结合GIS技术,对该区的地下水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临沧盆地地下水脆弱性高区为主城区和主要农田分布区,要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和农药、化肥的施用量,防止地下水受到污染,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28.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国南方干旱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莺  ;王静  ;姚玉璧  ;王劲松 《生态环境》2014,(12):1897-1904
干旱脆弱性是干旱灾害形成的根本原因。遵循全面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选取水资源脆弱性、经济脆弱性、社会脆弱性、农业脆弱性和防旱抗旱能力脆弱性5个准则层,共32个指标,建立了中国南方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的理论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中国南方地区的干旱脆弱性评价模型,得到不同省市的干旱脆弱性指数、分级阈值和区划,以期为南方地区防旱减灾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四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54.90%,主要反映农业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第二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23.64%,主要反映水资源脆弱性和经济脆弱性;第三主成分和第四主成分所占比重较小,主要反映防旱抗旱能力脆弱性。(2)以4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系数建立南方干旱脆弱性评价模型,得到中国南方干旱脆弱性综合评价得分及其排名,其中水资源脆弱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和广东;经济脆弱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和广东;社会脆弱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贵州、云南、广西、重庆、四川和广东;农业脆弱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贵州、云南、广西、重庆、四川和广东;防旱抗旱能力脆弱性由高到低分别为云南、贵州、四川、广西、重庆和广东;干旱脆弱性综合评价由高到低依次为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和广东。(3)对干旱脆弱性指数进行正态分布性检验,发现该指数基本服从正态分布。根据正态分布原理,得到干旱脆弱性分级阈值,将干旱脆弱性指数小于0.3842定义为低风险,大于1.0758定义为高风险,介于两者之间的定义为中等风险,获得干旱脆弱性分级区划图。广东省位于干旱的低脆弱区,四川和?  相似文献   
229.
基于AHP法的泰安市生态系统脆弱性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基于AHP法的模糊评价模型,并通过最大特征根一致性检验、肯达尔一致性检验,全面评价了泰安市2001-2005年生态脆弱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二级指标中气候因素脆弱度、自然环境因素脆弱度、经济因素脆弱度逐年降低,社会因素脆弱度在较不脆弱的基础上波动,泰安市总生态脆弱度呈现逐年改良趋势;利用线性回归分析,确定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泰安市总脆弱度的主导因素,可根据其变化情况为预测泰安市生态脆弱度变化及指导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0.
Donor countriesare providing financial and technicalsupport for global climate change countrystudies to help African nations meet theirreporting needs under the United Nations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 Technical assistance to completevulnerability and adaptation assessmentsincludes training of analysts, sharing ofcontemporary tools (e.g. simulationmodels), data and assessment techniques,information-sharing workshops and aninternational exchange programme foranalysts. This chapter summarizes 14African country studies (Botswana, Côted'Ivoire, Egypt, Ethiopia, the Gambia,Kenya, Malawi, Mauritius, Nigeria, SouthAfrica, Tanzania, Uganda, Zambia andZimbabwe) assessing vulnerabilities to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identifyingadaptation options. The analysis revealedthat the participating African countriesare vulnerabl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inmore than one of the followingsocio-economic sectors: coastal resources,agriculture, grasslands and livestock,water resources, forests, wildlife, andhuman health. This vulnerability isexacerbated by widespread poverty,recurrent droughts, inequitable landdistribution,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natural resource mismanagement anddependence on rain-fed agriculture. Arange of practical adaptation options wereidentified in key socio-economic sectors ofthe African nations analysed. However,underdeveloped human and institutionalcapacity, as well as the absence ofadequate infrastructure, renders manytraditional coping strategies (rooted inpolitical and economic stability)ineffective or insufficient. FutureAfrican country studies should be moreclosely coordinated with development ofnational climate change action pla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