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8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350篇
安全科学   160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270篇
综合类   710篇
基础理论   405篇
环境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32篇
评价与监测   71篇
社会与环境   127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水分减少与增温处理对冬小麦生物量和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田间控制试验,设置对照(CK)、水分减少30%(W)、增温2℃(T)、水分减少30%+增温2℃(TW)这4种不同处理,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呼吸,研究水分减少与增温处理对冬小麦生物量和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孕穗期,T和TW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地上生物量,增幅分别为46.0%(P=0.002)和19.8%(P=0.032);T和TW也显著增加了收获的地上生物量,增幅分别为19.8%(P=0.050)和34.6%(P=0.028);而W对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影响;W、T和TW处理都没有显著改变地下生物量.相比于CK,T和W对土壤呼吸平均速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TW使土壤呼吸平均速率降低了22.4%(P=0.049).T降低了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系数((Q_(10)).本研究表明水分与增温的复合处理对农田生态系统产生了与单—因子处理不同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902.
增温及秸秆施用对冬小麦田土壤呼吸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陈书涛  桑琳  张旭  胡正华 《环境科学》2016,37(2):703-709
为研究增温及秸秆施用对冬小麦田土壤呼吸和酶活性的影响,于2014-11~2015-05进行田间试验.设置对照、增温、秸秆施用、增温及秸秆施用这4个处理,观测了不同处理下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土壤湿度(体积含水量)的季节动态,并在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观测了不同处理下的土壤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表明,对照、增温、秸秆施用、增温及秸秆施用这4个处理的季节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1.46、1.96、1.92、2.45μmol·(m2·s)-1.方差分析表明,增温处理与对照、秸秆施用处理与对照、增温及秸秆施用处理与对照3对处理之间的季节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处理下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关系均可用指数回归方程拟合,指数回归方程可分别解释对照、增温、秸秆施用、增温及秸秆施用这4个处理土壤呼吸34.3%、28.1%、24.6%、32.0%的变异.增温、秸秆施用比对照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呼吸与脲酶活性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其P值为0.061,接近显著水平;土壤呼吸与转化酶(P=0.013)、过氧化氢酶活性(P=0.002)均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903.
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纳米氧化物在化学产品、电子工业、结构材料、农业及制药等领域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人们开始关注纳米氧化物进入环境带来的潜在风险。本文综述了纳米氧化物对藻类毒性试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毒性效应、生理毒性、致毒机理等),以及纳米氧化物在水体中与其他物质发生复合后产生的联合毒性,展望了纳米氧化物毒性效应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04.
全球变暖已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减少全球CO2、CH4和N2O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将河道护岸工程生命周期全过程划分为材料生产、材料运输、施工建设、维护管理、拆毁处置(或回收)5个单元,进行了河道护岸工程生命周期碳排放来源分析,提出了适合于河道护岸工程的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方法框架。利用此框架,文章对崇明岛典型河道护岸类型——钢筋砼桩板护岸进行了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得到1功能单位钢筋砼桩板护岸工程的生命周期碳排放为447.05 t。其中,原材料生产单元、材料运输单元和施工单元的碳排放分别为330.33,13.62,103.1 t。目前,崇明岛已有此种护岸工程长度约为2 983 km,得到其总碳排放为133.4万t,占上海2005年碳排放总量的2.30%。  相似文献   
905.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土壤结皮的地表水文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卫伟  温智  陈利顶  陈瑾  吴东平 《环境科学》2012,33(11):3901-3904
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的土壤结皮对地表水文过程有重要影响.以定西黄土丘陵区安家沟小流域内的土壤结皮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采样和水文模拟实验等技术,探讨不同土壤结皮类型对地表水文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裸地相比,有结皮覆盖的地表土壤容重较小,土壤持水能力显著增强,其增加幅度为裸地的1.4~1.9倍;②土壤结皮可有效拦截降雨,以苔藓结皮的拦截能力最强,其次为混生结皮和地衣结皮,无结皮覆盖的裸地抵御降雨冲击的能力最差;③模拟实验显示,土壤结皮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分入渗速率及总入渗量.有结皮覆盖的平均地表入渗速率是裸地的近2倍,而其累计入渗总量也远远高于裸地.  相似文献   
906.
模拟增温对冬小麦-大豆轮作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刘艳  陈书涛  胡正华  任景全  沈小帅 《环境科学》2012,33(12):4205-4211
为研究模拟增温对冬小麦-大豆轮作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设置了随机试验,观测增温和对照处理的农田土壤呼吸速率.采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对农田土壤呼吸速率进行观测,并采用气压过程分离技术(BaPS)测定土壤CO2产生速率.在观测土壤呼吸速率的同时,观测了两处理的土壤温度、湿度.结果表明,不同增温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异趋势基本一致,其季节变异与土壤温度的变异具有一致性.冬小麦田增温和对照处理的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3.54±0.60)μmol·(m2·s)-1和(2.49±0.53)μmol·(m2·s)-1,大豆田增温和对照处理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4.80±0.46)μmol·(m2·s)-1和(4.14±0.29)μmol·(m2·s)-1.模拟增温显著促进了冬小麦田和大豆田的土壤呼吸作用,在冬小麦生长后期(抽穗-成熟期)增温和对照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最为明显(P〈0.05);在大豆开花-结荚期以及鼓粒-成熟期增温与对照的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存在极显著性(P〈0.01)和显著性(P〈0.05)差异.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模拟增温和对照处理土壤呼吸均与土壤温度存在极显著(P〈0.01)的指数回归关系,但增温处理的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明显高于对照,小麦生长季增温和对照处理的土壤呼吸温度系数Q10值分别为1.83和1.26,大豆生长季两处理的土壤呼吸温度系数Q10值分别为2.85和1.70.本研究表明,增温显著促进了农田土壤呼吸作用。  相似文献   
907.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warming on greenhouse gas(GHG, such as N_2O, CH_4 and CO_2 )feedbacks to climate change represents the major environmental issue. However,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how warming effects on GHG fluxes in farmland of North China Plain(NCP). An infrared warming simulation experiment was used to assess the responses of N_2O, CH_4 and CO_2 to warming in wheat season of 2012–2014 from conventional tillage(CT) and no-tillage(NT) syste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arming increased cumulative N_2O emission by 7.7% in CT but decreased it by 9.7% in NT fields(p 0.05). Cumulative CH_4 uptake and CO_2 emission were increased by 28.7%–51.7% and 6.3%–15.9% in both two tillage systems,respectively(p 0.05). The stepwise regressions relationship between GHG fluxes and soil temperature and soil moisture indicated that the supply soil moisture due to irrigation and precipitation would enhance the positive warming effects on GHG fluxes in two wheat seasons.However, in 2013, the long-term drought stress due to infrared warming and less precipitation decreased N_2O and CO_2 emission in warmed treatments. In contrast, warming during this time increased CH_4 emission from deep soil depth. Across two years wheat seasons, warming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30.3% and 63.9% sustained-flux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SGWP) of N_2O and CH_4 expressed as CO_2 equivalent in CT and NT fields, respectively. However, increase in soil CO_2 emission indicated that future warming projection might provide positive feedback between soil C release and global warming in NCP.  相似文献   
908.
车用发动机热平衡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发动机热量分配、热负荷及冷却系统智能控制为切入点,综述了车用发动机热平衡研究的现状,并探讨了进一步的发展方向。指出针对我国特殊的高原环境,进行极端工作环境下热量分配变化规律的研究、发动机热平衡模拟试验技术研究、开展高原环境柴油机冷却系统智能控制研究,以最优化匹配散热需求是未来发动机热平衡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09.
使用乙二醇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尺寸的Pt-x纳米颗粒(x=1.41、1.57、1.79、1.95、2.12、2.32 nm),将其负载于棒状(rod)CeO_2载体上.考察了不同尺寸的Pt颗粒催化剂Pt-x/CeO_2-rod在甲苯催化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显示,随着Pt颗粒尺寸的增加,催化剂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其中,Pt颗粒尺寸为1.79 nm时催化剂催化活性最好,T90=133℃.一般认为,Pt颗粒尺寸增加其分散度减小,导致催化活性降低.然而本实验结果表明,随Pt尺寸增加催化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并且基于催化剂表面Pt原子计算的TOFs(turnover frequencies)随Pt尺寸增加逐渐变大.紫外拉曼光谱(UV Raman)、XRD、XPS显示,随着Pt颗粒尺寸增加,催化剂Pt-x/Ce-rod表面氧空位的浓度逐渐增加.氧空位有效提高了催化剂晶格氧的流动,促进了氧气的吸附活化及传递过程.Pt/Ce催化剂催化氧化甲苯反应活性是Pt分散度以及CeO_2表面氧空位浓度双重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10.
为探讨秸秆、生物质炭施用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固碳减排效应,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原位监测小麦-玉米轮作系统条件下秸秆、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CO_2、CH4和N_2O 3种温室气体排放、作物产量、土壤有机碳以及净增温潜势的影响.试验处理设置为:空白对照(CK)、常规施肥(F)、施肥并施用8 t·hm-2秸秆(FS)、施肥并施用8 t·hm-2生物质炭(FBlow)和施肥并施用16 t·hm-2生物质炭(FBhigh)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与F处理相比,FS、FBlow及FBhigh处理下小麦产量分别提高了30.9%、66.3%和36.6%;对于玉米产量而言,FS,CK及FBhigh处理下玉米产量分别降低了14.1%、18.0%和24.6%,但是FBlow处理下对玉米产量没有显著性的影响.与F处理相比,FS处理下土壤CO_2的年排放总量增加了60.2%,但是FBhigh处理下土壤CO_2的年排放总量减低了14.4%;生物质炭的施用降低了土壤N_2O的排放,与F处理相比,FBlow和FBhigh处理下分别减低了27.6%和38.7%,而秸秆的施用对N_2O的排放没有显著性的影响.总的来说,与F处理相比,FBlow和FBhigh处理下净增温潜势分别降低了24.13和58.44 t·hm-2,单位产量的净综合增温潜势分别降低了1.78和5.06 t·t-1.综上所述,对于小麦-玉米轮作体系而言,施用16 t·hm-2生物质炭可作为一种提高作物产量并降低净增温潜势的良好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