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3篇
  免费   2002篇
  国内免费   227篇
安全科学   407篇
废物处理   705篇
环保管理   1185篇
综合类   4239篇
基础理论   719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212篇
评价与监测   270篇
社会与环境   207篇
灾害及防治   346篇
  2025年   57篇
  2024年   207篇
  2023年   275篇
  2022年   295篇
  2021年   311篇
  2020年   268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311篇
  2016年   384篇
  2015年   335篇
  2014年   519篇
  2013年   517篇
  2012年   591篇
  2011年   582篇
  2010年   365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403篇
  2006年   429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24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土壤对六价铬的还原容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并讨论了土壤的潜在还原容量、有效还原容量和条件还原容量等概念;通过对采自北京和唐山地下水饮用水源区3个包气带土壤样品的土柱淋滤实验,研究了土壤对水溶液中六价铬(Cr(VI))的还原作用,研究了上述土壤各种还原容量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探讨了向土壤中投加适量常见、无毒、价廉的还原性物质(如厩肥、FeS和风化煤等)以提高土壤还原能力的方法和将其应用于去除灌溉用污染地下水中六价铬(Cr(VI))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土壤的有效还原容量比土壤的潜在还原容量低3个数量级左右。向土壤中投加适量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一种快速、灵敏、可靠的高温氢还原-气相色谱分析方法[1-2],并自行设计了高温还原系统(还原炉、六通阀等),测定半导体生产排放废气和废水中的砷、磷、硫及其化合物,样品不需预处理,使气相色谱仪能直接测定固、液、气相样品中砷、磷、硫及其化合物的含量。砷、磷、硫的检测限分别为0.01mg/L、0.003mg/L、0.02mg/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2%、8.6%和0.3%,与经典方法进行对比,结果基本一致。从分析方法的误差统计角度,也说明该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灰渣及其性质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2002年,上海有2座生活垃圾焚烧厂将点火运动。每年将产生约18万t左右的焚烧灰渣。在决定灰渣的最终处理处置方案前,应对焚烧灰渣的性质有全面的了解。详细介绍了国外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灰渣甚至生位置的不同分类,并介绍了各类灰渣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工程性质,以及其重金属的浸出特征。对灰渣处理放置或有效利用时需注意的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水解(酸化)工艺预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应用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水解(酸化)工艺进行了原理分析,论述了该工艺的优缺点,以及对后续工艺的影响.分析论述了该工艺对几种典型的难降解有机废水的降解机理.认为水解(酸化)作为难降解有机废水的预处理工艺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土壤渗透性改良后的径流污染削减效果和去除规律,以上海浦东某已建居住社区绿地土壤特性为样本,采用中粗砂和沸石进行渗透性改良并开展径流污染削减实验。结果表明:改良后土壤渗透性能明显提高,具有较好的截留和净化污染物作用;通过土壤成分、污染负荷、流量负荷和渗滤深度对COD、TN、TP和NH4+-N去除效果的影响分析,提出了不同径流污染特征下可采用不同的土壤渗透性改良方案,实现对特征污染物更有效的削减效果。研究结果可为改良城市居住社区绿地土壤渗透性,缓解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废塑料处理技术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介绍了解决废塑料污染的几种方法,分析了目前我国废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现状,并介绍作者在这方面进行的一些新的研究工作:(1)使用自制的催化剂完成了聚烯烃类塑料催化热解回收燃料油的小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2)通过实验对发泡聚苯乙烯热解回收苯乙烯单体的工艺流程提出了优化操作条件。根据国内外实际,文章最后对废塑料回收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近年来三苯类废气处理所采用的方法,如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光催化法和低温等离子体法等,对各种方法的处理机理、处理效果以及优缺点进行了概括和分析,并指出联用技术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对废水中的BOD5进行常规分析时,采用化学稀释法操作繁琐,对稀释倍数估计易发生错误。而利用TraK装置测试样品时,无须进行稀释和化学分析。用该装置对标准样品BOD5的测定结果表明:准确度相对误差为-3.3%~4.3%,精密度的相对误差为-3.5%~5.6%。该仪器测试性能可靠,数据准确度、精密度合格。与化学法对照分析表明,相对误差都在容许范围内,即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微塑料是一种存在于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新兴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废弃塑料制品,其存在污染范围广、潜在环境污染大的问题.废塑料再生企业生产废水中微塑料浓度远高于其他类型废水,对其生产废水中的微塑料进行处理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模拟废塑料再生过程的生产废水并进行微塑料去除的絮凝沉淀试验,研究絮凝剂投加量、pH、水力快速搅拌条件的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废水中微塑料去除率及其各因素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PAC (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为10 mL,PAM (聚丙烯酰胺)投加量为7 mL,pH为9,水力快速搅拌条件为100 r/min下维持40 s再200 r/min下维持40 s时,微塑料的总去除率最高,达91%.②PAC投加量是影响微塑料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其次是pH.③微塑料的去除率与其本身的密度有关,密度大的ABS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去除率最高,密度小的PE (polyethylene,聚乙烯)去除率最低.④不同粒径区间的微塑料去除率区别较大,粒径小(0.1~0.25 mm)的微塑料去除效果最好.研究显示,通过控制PAC和PAM的投加量、pH和水力搅拌速率等条件,能够有效将废水中的微塑料通过絮凝沉淀的方法去除,从而达到净化含微塑料生产废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分析2010—2017年北京市三类典型废弃物焚烧源的废气二NFDA1英排放监测数据,计算排放因子和排放量,评估减排政策成效,并分析不同排放源达标排放时同类物分布特征异同和变化规律,探讨影响排放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 5家焚烧源平均排放浓度为 0.008~0.069 ng/m3(以TEQ计,下同),废气二NFDA1英排放因子为 0.027~1.7 μg/t,2016年向空气中排放的二NFDA1英量为 0.002 5~0.058 g;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焚烧源的低、高氯代同类物质量分数比的平均值分别为接近于 0.5、大于0.5和小于0.5,危险废物焚烧源的 ∑PCDFs、∑PCDDs质量分数比的平均值大于2; 123478-HxCDF和123678-HxCDF质量浓度接近且线性相关,具有相近的生成机理和去除效率; I-TEQ变化趋势与∑PCDFs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活性炭喷射和布袋除尘的去除效率是影响二NFDA1英排放的重要因素之一;危险废物焚烧源HWI1随运行时间增加排放浓度增加,而及时更换烟道管壁有助于消除“记忆效应”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