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60篇 |
免费 | 776篇 |
国内免费 | 411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60篇 |
废物处理 | 1092篇 |
环保管理 | 1476篇 |
综合类 | 7936篇 |
基础理论 | 984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2977篇 |
评价与监测 | 295篇 |
社会与环境 | 110篇 |
灾害及防治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146篇 |
2022年 | 221篇 |
2021年 | 273篇 |
2020年 | 301篇 |
2019年 | 259篇 |
2018年 | 261篇 |
2017年 | 352篇 |
2016年 | 453篇 |
2015年 | 497篇 |
2014年 | 680篇 |
2013年 | 760篇 |
2012年 | 905篇 |
2011年 | 923篇 |
2010年 | 755篇 |
2009年 | 791篇 |
2008年 | 584篇 |
2007年 | 993篇 |
2006年 | 1108篇 |
2005年 | 824篇 |
2004年 | 642篇 |
2003年 | 678篇 |
2002年 | 568篇 |
2001年 | 479篇 |
2000年 | 425篇 |
1999年 | 368篇 |
1998年 | 288篇 |
1997年 | 213篇 |
1996年 | 183篇 |
1995年 | 164篇 |
1994年 | 123篇 |
1993年 | 103篇 |
1992年 | 57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8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8篇 |
1976年 | 4篇 |
1975年 | 3篇 |
1974年 | 3篇 |
1973年 | 6篇 |
1972年 | 5篇 |
1971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氢氧化镁-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对印染废水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印染废水脱色是废水处理的重要问题,利用无枳/有机复合絮凝剂可取得优良的脱色效果。采用氢氧化镁一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对印染废水进行脱色处理,研究了pH值、壳聚糖投加量、复合絮凝剂加入量等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镁一壳聚糖复合絮凝剂比单独使用氢氧化镁絮凝剂脱色效果好。壳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甲壳素的脱乙基产物。来源丰富,且具有无毒副作用、易降解等优点。利用壳聚糖作为复配剂制备的复合絮凝减少了镁盐的使用量,有效降低了废水处理成本,避免引起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902.
实验分析了6大类14种直接染料在兼氧条件下的降解性能和脱色效果。在未加葡萄糖的实验中,采用不同温度(20℃与35℃)和不同停留时间来测定染料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35℃下的最佳停留时间为48h,此时的COD。的去除率及脱色均有较好的效果,而在72h的停留时间下,降解效果无明显提升。20℃下最佳停留时间则为72h,此时的COD。去除率及脱色效果与35℃下的结果很接近。在添加葡萄糖的实验中得到结果证实了葡萄糖作为在共代谢作用中的碳源对促进染料的降解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3.
电化学法处理苯酚模拟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化学法处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具有效率高、操作简便、与环境兼容等优点,是一种很有潜力的高级氧化技术。实验是以废旧一号干电池中的碳棒作电极,用烧杯作电解池,在室温下,通过改变支持电解质(Na2SO4)浓度、负载电压、pH值和苯酚初始浓度等影响因素,对苯酚模拟废水进行电化学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其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支持电解质(Na2SO4)浓度为20.0g/L、负载电压为5.5V、pH值为8.0是处理苯酚模拟废水的最佳条件。最后对苯酚的降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04.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果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曝气生物滤池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等特点而成为分散型污水处理技术的优先选择,为了进一步优化该工艺的运行控制,通过试验研究了有机负荷、水力停留时间、气水比等因素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对有机负荷、水力停留时间、气水比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在温度为20℃~25℃时,COD负荷在1-4.5kg/m^3·d之间、气水比在3:1~10:1之间、水力停留时间在30min-60min之间时,COD去除效果良好,平均去除率可达85%。COD负荷、停留时间和气水比对硝化反应影响显著,增加COD负荷对反应器的硝化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反应器需要充分硝化时的进水有机负荷应控制在1.5kgCOD/m^3·d以内较为合适。停留时间在30min-60min、气水比在3:1~10:1范围内变化时,NH4^+-N去除率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905.
906.
我国喀斯特石漠化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喀斯特石漠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目前石漠化的扩展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文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我国在喀斯特石漠化灾害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应用上的一些问题,包括石漠化的成因、类型划分、预报与预警、以及综合治理方面的进展,阐述了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石漠化的综合治理工作不仅需要理论的支持,更存在实践中的困难,需要进行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开展跨部门的联合防范与治理。加强石漠化灾害的理论研究,并有效应用于实际,是未来应继续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07.
908.
介绍了曝气生物滤池的工艺原理和主要特点,以及在炼油厂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分析了曝气生物滤池的主要影响因素温度、pH值和碱度、水力负荷、溶解氧等。曝气生物滤池在废水处理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09.
Zhenyu WANG Shengfang WEN Baoshan XING Dongmei GAO Fengmin LI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in China》2008,2(3):274-279
A series of pot experiments with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Typha latifolia, Sagittaria sagittifolia and Phragmites communis were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phosphorus depletion effect in the rhizosphere. The ratio of root to shoot, root morphology,
phosphorus uptake efficiency and phosphorus utilization efficiency were analyzed. An obvious variation in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s
between the rhizosphere soil and non-rhizosphere soil was observed. The water-soluble P contents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of
A. philoxeroides, T. latifolia, S. sagittifolia and P. communis were reduced by 81%, 42%, 18% and 16%,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non-rhizosphere soil. A. philoxeroides had the highest phosphorus uptake efficiency (1.32 mg/m), while T. latifolia achieved the effective phosphorus depletion by the strong rooting system and the high phosphorus uptake efficiency (0.52
mg/m). T. latifolia not only used phosphorus to produce biomass economically, but also adjusted carbon allocation to the roots to explore the
soil for more available phosphorus. A. philoxeroides and T. latifolia were more effective in depleting phosphorus in the rhizosphere than S. sagittifolia and P. communis. 相似文献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