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596篇 |
免费 | 4602篇 |
国内免费 | 50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204篇 |
废物处理 | 298篇 |
环保管理 | 4930篇 |
综合类 | 10485篇 |
基础理论 | 2361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1786篇 |
评价与监测 | 2238篇 |
社会与环境 | 989篇 |
灾害及防治 | 41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0篇 |
2024年 | 455篇 |
2023年 | 563篇 |
2022年 | 605篇 |
2021年 | 586篇 |
2020年 | 684篇 |
2019年 | 582篇 |
2018年 | 515篇 |
2017年 | 765篇 |
2016年 | 906篇 |
2015年 | 889篇 |
2014年 | 901篇 |
2013年 | 1213篇 |
2012年 | 1289篇 |
2011年 | 1374篇 |
2010年 | 983篇 |
2009年 | 1014篇 |
2008年 | 814篇 |
2007年 | 1274篇 |
2006年 | 1192篇 |
2005年 | 919篇 |
2004年 | 791篇 |
2003年 | 815篇 |
2002年 | 734篇 |
2001年 | 573篇 |
2000年 | 582篇 |
1999年 | 475篇 |
1998年 | 331篇 |
1997年 | 322篇 |
1996年 | 304篇 |
1995年 | 254篇 |
1994年 | 232篇 |
1993年 | 200篇 |
1992年 | 151篇 |
1991年 | 122篇 |
1990年 | 90篇 |
1989年 | 86篇 |
1988年 | 82篇 |
1987年 | 74篇 |
1986年 | 51篇 |
1984年 | 49篇 |
1983年 | 56篇 |
1982年 | 60篇 |
1981年 | 74篇 |
1980年 | 85篇 |
1979年 | 76篇 |
1978年 | 51篇 |
1977年 | 48篇 |
1973年 | 45篇 |
1971年 | 6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运用模糊集理论中的Euclidean权距离评价2002—2011年北京市空气质量。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空气质量等级值,结合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动态矩阵分析法,研究北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与9种能源消费因子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2002、2004—2007年北京市空气质量处于Ⅲ级,2003、2008—2011年处于Ⅱ级,空气质量由劣到优的年份排序为2002、2011、2010、2006、2007、2009、2008、2005、2004、2003年,2003、2008年空气质量得到改善,2009年以来有所恶化;燃料油、焦炭和煤炭是造成北京市大气污染的前3位能源,天然气是最清洁的能源;同种能源与不同污染物的关联程度相似;同种能源与污染物在不同时间段的关联序基本不变,不同能源因子分别表现出\"缓慢上升\"、\"逐渐升高\"、\"水平S\"型和\"倒U\"型4种态势;燃料油与大气污染物\"同增同减\",大气污染物与燃料油正相关;天然气与大气污染物\"此涨彼消\",天然气与大气污染物负相关。 相似文献
52.
固城湖春季水环境因子空间变异及其原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现场采样数据的基础上,运用Arc GIS的地统计学组件分析了固城湖春季水环境因子空间变异规律,并从污粢源分布、水生植物密度差异方面探讨了水环境因子空间变异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1)变异函教选择球状模型和高斯模型拟合水环境因子的变差曲线,从预测误差判断,拟合效果很好,因此,固城湖水环境因子的空同分布图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固城湖水环境现状;(2)固城湖TN、NH4+-N基本上呈现从南到北逐渐升高的趋势,TN、NH4+-N、SD的空间变异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水革对TN、NH4+-N的吸收作用、SD的改善作用不明显;(3)太湖区TP基本上呈现从中西部向东逐渐升高的趋势,与大湖区水草密度的变化趋势相反;水革密度越大(大湖中南部)pH越高,而水草密度越小(航道、湖东部)pH越小;(4)中南部湖区围罔的全部拆除、港口河上游生活污水减少,都使得中南部湖区水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3.
研究了氯化钙(Chlo-Ca)、螯合钙(Che-Ca)和纳米钙(Nano-Ca)对甜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Lind l.)G.Don贮藏品质及钙形态的影响,并采用焦锑酸钾沉淀-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钙处理樱桃贮藏后果肉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结果表明,Che-Ca处理提高了果实硬度,且有效的抑制了樱桃贮藏后硬度的降低和VC的消耗,但对果实采摘时维生素C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3种钙处理增加了樱桃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对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糖/酸影响较小。喷钙处理樱桃的全钙、水提取钙(H2O-Ca)、乙醇提取钙(ALc-Ca)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樱桃果肉中的钙主要以ALc-Ca的形式存在,且Che-Ca处理中的ALc-Ca所占比例要显著高于Chlo-Ca和Nano-Ca处理。贮藏后NaCl溶液提取钙(NaCl-Ca)、H2O-Ca和ALc-Ca含量下降,醋酸提取钙(HAC-Ca)和盐酸溶液提取钙(HCl-Ca)的含量有所上升。贮藏60d后的樱桃细胞超微结构照片显示对照处理的细胞壁有断裂,细胞膜系统部分消失,细胞内较干净,且少部分细胞有收缩现象,3种钙处理,细胞壁结构比较完整,发现较多的黑色物质存在,不均衡的分布于细胞壁、细胞膜、液泡膜和线粒体等系统中。 相似文献
54.
水电站的大量兴建导致下游河道萎缩退化甚至断流,如何改变水电站运行调度方式,维持下游河道一定的生态流量、保障河流健康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传统水文学方法的基础上融入生物栖息地法思想,以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为功能目标,用河道流量反映河流的水文过程,河道水域面积反映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创新性地提出考虑河道水文生态特性的生态流量定值方法——水域面积法.以北江上游浈江二级支流罗坝水为例进行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枯水年罗坝水生态流量为2.26 m3 · s-1,占多年平均流量的25.97%;平水年生态流量分月控制,生态流量过程与建站前流量过程基本一致.根据枯水年的生态流量值和平水年各月份的生态流量值,结合水电站的运行调度规则,换算成一定时期内的径流量来确定该时期内水电站需释放的水量,进而对水电站下游河道的生态功能进行保护和修复. 相似文献
55.
岩石风化对三峡库区农业小流域水化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重庆涪陵王家沟小流域为期一年的水质系统监测,明确了流域主要离子组成,分析了小流域的水化学特征和主要离子来源.结果表明,该流域水化学类型为Cl-—Ca2+型;大多数离子的含量随采样点、季节、水体类型的不同而有显著性差异;Gibbs图、阴阳离子三角图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水体离子组成受岩石风化的影响比较显著,且阴离子可能主要来自于岩盐溶解和碳酸盐的风化,而岩盐溶解也是控制流域阳离子的主要机制,硅酸盐矿物的风化侵蚀作用也存在一定影响;主成分分析得出对该流域水体离子组成影响最大的可能是碳酸盐(其中H2CO3风化碳酸盐岩过程比H2SO4风化作用更为显著),其次是岩盐、硅酸盐,农业活动和居民生活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6.
对衡山大源渡电站蓄水多年后的湘江衡阳段软体动物的种类组成、区系分布以及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并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对湘江衡阳段水质进行了评价。调查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计有软体动物45种,分别隶属于2纲9科18属,其中腹足纲6科11属30种,双壳纲3科7属15种,其区系成分主要为东洋界类型;其中26种为中国特有种,且湖南湄公螺为濒危物种(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定为灭绝的物种)。用软体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对湘江衡阳段进行水质生物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的水质除东洲岛和衡山县城为清洁水外,其余8个采样点的水质均受到了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57.
论文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再生水灌溉对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Algonquin’)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设置了清水、再生水两种灌水类型,高、中、低3个不同灌水水平。结果表明:同一灌水类型条件下,苜蓿植株生长高度随灌水量减少而降低,同一灌水水平下,灌溉水类型对植株高度无明显影响;不同的灌水水平对植株侧枝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灌溉水类型对植株侧枝数影响差异显著,所有处理中再生水高水平灌溉侧枝数增幅最大;与清水相比,再生水灌溉能显著增加苜蓿干物质产量;在苜蓿生长前期,再生水灌溉对苜蓿根系生长具有阻碍作用;灌溉水类型对苜蓿植株体内吸收氮、磷、钙、镁吸收量的影响主要在其生长前期,灌溉水类型对苜蓿体内钾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8.
广西夏季异常降雨量的前馈网络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57~2001年广西37个基准站的夏季(6~8月)平均降水量为基础,将夏季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大于等于20%、小于等于-23%作为异常多雨和少雨年,建立广西夏季降水量"0、1"化的异常序列,利用前馈网络的非线性映射技术,构造广西夏季降水异常预报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预报检验分析发现,该预报模型不仅能准确地报出历史样本的异常多雨和异常少雨年,并且对2002~2004年的独立样本预报也全部正确.这为异常降水的短期气候预测业务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9.
为了解三门峡水库水体中不同形态汞的分布特征,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对三门峡水库进行采样,分别采用冷原子荧光光谱法(CVAFS)和蒸馏-乙基化衍生-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法(GC-CVAFS)测定水样中总汞、总甲基汞、溶解态总汞和溶解态甲基汞的浓度.结果表明,三门峡水库水体中总汞、溶解态汞和颗粒态汞浓度范围分别为1.65~9.65、0.80~3.16和0.70~7.81 ng·L~(-1),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一类水汞浓度标准限值;总甲基汞、溶解态甲基汞和颗粒态甲基汞浓度分别为0.05~0.36、0.02~0.14和ND~0.26 ng·L~(-1).三门峡水库水体总汞和甲基汞在季节和空间分布上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总汞和甲基汞与未受污染的天然水体差别不大,水库未受到明显的汞污染.丰、枯水期沉积物中总汞浓度分别为(92.96±10.65)ng·g~(-1)和(80.06±19.14)ng·g~(-1),甲基汞浓度分别为(0.33±0.14)ng·g~(-1)和(0.50±0.19)ng·g~(-1).较低的甲基汞浓度说明在三门峡水库汞的迁移转化过程中,甲基化作用可能并非主要的过程,这可能与水体底层溶解氧浓度较高以及沉积物中有机质浓度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沱江流域绵远河地表水系中化学成分分析,考察了铀及其他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热力学方法计算了地表水系中U的迁移形式,及水体中不同U络合物的活度及比例.结果表明,地表水中铀主要以UO2(CO3)22-形式迁移和存在,其次为UO2(CO3) 0、UO2(CO3)34-和UO2(OH)2.沱江流域绵远河水系自上游至下游各样品中U络合物活度百分比组成基本相同,U的溶解和迁移形式类似,物化性质(温度、压力、pH值、Eh等)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通过对影响U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的热力学计算,分析了铀在表生水体中的沉淀条件,较高的pH、Eh值将有利于U络合物在水系中稳定存在和迁移,而较低的pH、Eh值将会使水系中的U发生沉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