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81篇
  免费   1545篇
  国内免费   4792篇
安全科学   1469篇
废物处理   469篇
环保管理   5250篇
综合类   12308篇
基础理论   239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073篇
评价与监测   2379篇
社会与环境   1174篇
灾害及防治   303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308篇
  2022年   491篇
  2021年   557篇
  2020年   639篇
  2019年   564篇
  2018年   545篇
  2017年   757篇
  2016年   986篇
  2015年   1011篇
  2014年   1114篇
  2013年   1538篇
  2012年   1595篇
  2011年   1765篇
  2010年   1269篇
  2009年   1389篇
  2008年   1014篇
  2007年   1512篇
  2006年   1415篇
  2005年   1138篇
  2004年   946篇
  2003年   969篇
  2002年   860篇
  2001年   679篇
  2000年   676篇
  1999年   561篇
  1998年   401篇
  1997年   370篇
  1996年   345篇
  1995年   308篇
  1994年   260篇
  1993年   231篇
  1992年   175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55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60篇
  1982年   65篇
  1981年   75篇
  1980年   86篇
  1979年   77篇
  1978年   52篇
  1977年   51篇
  1973年   45篇
  1972年   42篇
  1971年   6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以滇西北高原湖泊剑湖为研究区,1974—2015年间8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剑湖湖泊近40年间的时空演变过程,探析剑湖湖泊的入湖污染物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变化。结果表明:近40年来剑湖湖泊面积呈现先明显减少再增加后缓慢减少的变化规律,由1974年的504.47 hm~2减至2015年的451.72 hm~2;目前剑湖水体中COD含量较低,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TP含量满足Ⅲ类标准;TN含量仅可满足IV类标准;剑湖入湖的主要污染源是农村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随着时间的演变剑湖湖泊TN、TP污染物浓度呈上升趋势,剑湖湖泊生态系统受到极大干扰。  相似文献   
922.
通过对苏鲁界湖南四湖水源保护与利用状况的详细考察,全面系统分析了湖域水资源现状、存在的关键问题、影响因素等。针对湖域水资源现状,探讨了南四湖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协同机制,即建立湖域水资源协同规划与管理机制、湖区经济协同发展机制、生态修复与补偿协同机制、群众协同参与与监督机制、水危机协同处置机制和湖域界面冲突协同控制机制等,以促进跨界区域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统筹区域协同发展,增强南四湖湖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23.
研究城市化、工业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是当前大气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此过程中,利用空气质量模型模拟系统研究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大气环境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当前空气污染复杂的形势下,针对城市大气环境中臭氧的浓度尚未有效的控制措施。研究主要利用Models-3/CMAQ空气质量模式对成都市臭氧浓度数值通过不同的控制情景进行模拟,揭示城市大气中臭氧浓度控制的困难与挑战,并尝试性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控制城市大气中臭氧浓度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24.
徐秉声  林翎  黄进 《环境工程》2017,35(7):180-184
采用系统论及系统工程方法论,结合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标准制定情况,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支撑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标准体系。标准体系包含4个子体系及22个专业领域,体系的建立可为形成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相关的共性技术、管理与服务标准提供理论参考。通过标准梳理工作,确定未来迫切需要制定一整套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绩效评价的相关标准。该研究成果能够强化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效果,完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体制,对规范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技术与服务市场化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25.
人工湿地植物水体净化效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检索近20年来人工湿地植物在净化水质方面代表性文献,筛选出50种常见人工湿地植物,包括水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及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湿生植物、旱生植物,对该50种常见植物的净化效能进行分析比较;指出湿地植物在净化水体时可能受物种、环境因子、种类配置模式三方面的影响;提出未来人工湿地植物选择应用方面发展方向为:应进一步扩大其种类的选择范围,加强探究维持其生长代谢的机理,加强与微生物的耦合作用完成水体污染物净化的效能研究,根据不同人工湿地和水体污染物类型进行配置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926.
李萌  敖天其  陈婷 《环境工程》2017,35(9):131-135
以梁平县境内高滩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GIS空间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RDA冗余分析方法,研究在子流域尺度上COD、BOD5、氨氮和总磷4种水质要素对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响应。结果表明:高滩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对水质要素有着重要影响,林地能够改善河道水环境,旱地和城镇村和工矿用地是COD、BOD5和氨氮的主要污染来源,园地、交通运输用地以及水域对污染物的影响较弱,说明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居民生活污染是高滩河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27.
为了判别不同溶解氧条件下脱氮效果和碳的需求量,在水温为25~30℃条件下,设置了缺氧、微氧和有氧3种输入条件,以及C/N分别为2.0、1.5两种碳源投放量开展实验。研究表明:溶解氧的存在对反硝化作用的启动有延迟作用,但影响较小。溶解氧对于反硝化过程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在溶解氧较低的情况下,反硝化速率更为理想。缺氧条件下,C/N的适宜值应低于1.5;微氧条件下的C/N适宜值在1.5~2.0;而在有氧条件下C/N=2.0时可高效去除硝酸盐。该研究可为农村地区家庭自行去除饮用水中硝酸盐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8.
员建  徐楷  罗小平  苑宏英 《环境工程》2017,35(12):25-29
针对UV/H_2O_2对氯化消毒副产物三氯甲烷(TCM)和一溴二氯甲烷(DCBM)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UV/H_2O_2方法对TCM和DCBM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有过氧化氢(H_2O_2)投加量、紫外光照强度、反应p H值和反应物初始浓度。通过不同的反应条件得出:H_2O_2在一定投加量变化范围(10~35 mmol/L)内,随投加量的增加,TCM和DCBM的去除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H_2O_2最佳投加量分别为25,20 mmol/L;增大紫外光照(UV)强度,TCM和DCBM的去除率均显著提高;随初始p H值的增大,去除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 H值为7.0时,去除率达到最佳;TCM和DCBM反应初始浓度分别为150,160μg/L时,其去除率最高,在有效时间内去除率分别为95.88%、92.56%。  相似文献   
929.
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于2022年2月4—20日在我国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办,主要会场有北京奥体中心、北京延庆县和张家口市崇礼县.为了模拟分析冬奥会空气质量情况,利用冬奥会同期(2006—2016年2月)北京市和张家口市空气质量资料及韩国气象厅天气图资料(2013—2016年2月),分析该时段重污染发生的频次,统计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天气形势出现概率及污染传输路径,并结合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NAPQMS),评估不同减排方案对ρ(PM2.5)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2006—2016年冬奥会同期,北京奥体中心和延庆县发生重污染天气的概率分别为17%和9%,污染发生的风险频率为北京奥体中心>延庆县>张家口市,并且北京奥体中心和延庆县在2月13—16日易出现持续的重污染天气过程;② 2013—2016年2月不利于污染扩散的天气形势出现概率较为频繁,尤其在850 hPa高度和地面,不利天气形势出现的概率分别为35%和41%;地面偏南风易将在北京西南方滞留较长时间的污染气团沿太行山输送至北京;③ 冬奥会期间,若于2月2—12日及17—20日将京津冀及周边城市污染物排放量在当前的基础上减排50%、2月13—16日减排75%,将可能不出现重污染日.严格控制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是保障冬奥会期间空气质量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930.
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 are ubiquitous in sludge and water from waste water treatment plants, as a result of their incorporation in everyday products and industrial processes. In this study, we measured several classes of persistent PFASs,precursors, transformation intermediates, and newly identified PFASs in influent and effluent sewage water and sludge from three municipal waste water treatment plants in Sweden, sampled in 2015. For sludge, samples from 2012 and 2014 were analyzed as well.Levels of precursors in sludge exceeded those of perfluoroalkyl acids and sulfonic acids(PFCAs and PFSAs), in 2015 the sum of polyfluoroalkyl phosphoric acid esters(PAPs) were 15–20 ng/g dry weight, the sum of fluorotelomer sulfonic acids(FTSAs) was 0.8–1.3 ng/g,and the sum of perfluorooctane sulfonamides and ethanols ranged from non-detected to 3.2 ng/g. Persistent PFSAs and PFCAs were detected at 1.9–3.9 ng/g and 2.4–7.3 ng/g dry weight, respectively. The influence of precursor compounds was further demonstrated by an observed substantial increase for a majority of the persistent PFCAs and PFSAs in water after waste water treatment. Perfluorohexanoic acid(PFHxA), 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 perfluorohexane sulfonic acid(PFHxS), and perfluorooctane sulfonic acid(PFOS)had a net mass increase in all WWTPs, with mean values of 83%, 28%, 37% and 58%,respectively. The load of precursors and intermediates in influent water and sludge combined with net mass increase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degradation of precursor compounds is a significant contributor to PFAS contamin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