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5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517篇
安全科学   66篇
废物处理   100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881篇
基础理论   178篇
污染及防治   186篇
评价与监测   115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分析了用离子色谱法测试洁净水中氯离子的过程中不确定度和系统误差的来源,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评定及合成,并计算得出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体积不确定度分量对整个试验的不确定度影响较小,质量不确定度分量相对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92.
探讨了COD为60mg/L的情况下,氯离子对测定值的影响。氯离子浓度在100mg/L时,固态硫酸汞可完全屏蔽其干扰;氯离子浓度在500 mg/L时,液态硫酸汞可完全屏蔽其干扰;绘制COD-氯离子标准曲线,屏蔽氯离子浓度可达2000mg/L,但操作较为繁琐;在水样环境单纯的情况下,用低浓度重铬酸钾法,可忽略氯离子的干扰。  相似文献   
993.
采用硫离子选择电极法快速检测油田水中硫化物,优化了操作条件,在溶液pH值大于11.5和中速搅拌(800 r/min左右)条件下,单个样品分析时间少于15 min.空气中的氧对测定结果干扰明显,通过取样时加入硫化物稳定剂方法可消除空气中氧的影响.方法的精密度小于4.0%,与碘量法相比,相对偏差小于15%,方法检测下限为0.35 mg/L.  相似文献   
994.
基于脱氧核酶的水中铀酰离子荧光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实现对于水中铀酰离子的快速灵敏检测,本研究基于脱氧核酶(DNAzyme)对铀酰离子的高特异识别能力及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的信号产生原理,建立了铀酰离子的荧光检测方法.结果发现,在铀酰离子存在的条件下,两端分别标记荧光基团和淬灭基团的底物链被标记淬灭基团的酶链特异性切断,释放标记荧光基团的底物链片段,使得体系的荧光信号强度得到提高.通过底物链与酶链的比例、浓度及反应时间的优化,提高了检测方法的灵敏性,结果显示,本方法对于铀酰离子的检测限可达到0.7 nmol·L~(-1)(3S/N),并在4~20 nmol·L~(-1)之间保持良好的线性检测范围,整个检测过程仅需6 min即可完成.本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常见的金属离子铜、铅、汞、砷、镁、钙等对于检测结果无明显干扰作用.对清华大学饮用水及自来水的加标回收率实验结果显示,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0%~107.8%和90.0%~108.0%.本研究为今后铀酰离子在实际环境水体中的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采用沉淀法合成了纳米级二氧化锆,利用SEM、XRD技术,对纳米ZrO_2进行微观形貌和粒径分析,探讨了吸附时间、吸附温度、pH值以及Pb~(2+)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分析了吸附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特性,初步探讨了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为40℃,Pb~(2+)初始浓度为10 mg/L,pH为4.5时,吸附反应40 min后,最大吸附量为17.8 mg/g;纳米ZrO_2对Pb~(2+)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其吸附动力学过程以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好;温度在303~323 K时,纳米ZrO_2吸附Pb~(2+)的吉布斯自由能ΔG~o<0、焓变ΔH~o<0、熵变ΔS~o<0,表明纳米ZrO_2对Pb~(2+)的吸附是一个自发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996.
997.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磁性树脂吸附-离子交换组合工艺对某公司排出的电镀综合废水进行处理,系统地阐述了各处理单元对废水的处理效果,经该工艺处理后的废水能稳定达到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表3水污染物特别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98.
大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在线观测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程萌田  潘月鹏  王辉  刘全  王跃思 《环境科学》2013,34(8):2943-2949
为了解北京大气PM2.5污染状况,评估大气细颗粒物快速捕集-化学成分在线分析系统(RCFP-IC)在追踪污染生成-消散过程中的适用性,于2011年3月对北京PM2.5中NO3-、SO24-、NH4+和Cl-这4种污染型水溶性离子浓度变化进行了连续高时间分辨率观测,并结合同期气象要素的变化,探讨了污染过程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一个月的观测期内捕捉到了5次较为明显的污染过程,4种水溶性离子的浓度变化趋于一致,并呈现出典型的"慢积累、快清除"的锯齿型污染物浓度时间序列变化特征.NO3-和NH4+在典型污染事件中峰值浓度是清洁时期浓度的10倍以上,而SO24-和Cl-污染峰值浓度仅为清洁时期的2~4倍.停暖后4种离子浓度较采暖期下降了15%~60%.RCFP-IC与高分辨率飞行时间气溶胶质谱(HR-TOF-AMS)同期观测结果变化趋势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RCFP-IC定量水溶性离子浓度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999.
大气细颗粒物PM2.5作为复合型大气污染的核心污染物之一备受人们关注,NO3-作为其中水溶性离子的主要成分之一,对大气降水和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实现对其快速可靠的检测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的优点,采用液态制膜的方法测量比较了颗粒物中NO3-和NH4NO3中NO3-的红外光谱图,结果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测量了一系列不同质量NO3-的红外光谱,拟合其吸光度与质量,相关性达到0.994 8,线性范围为7.82~73.78μg,实现了对其定标.然后利用样品溶液与采样膜样品质量的对应关系,直接测量采样膜上样品的红外谱图,分析了合肥地区2012-03-20~2012-04-20为期1个月的硝酸根质量浓度,平均质量浓度为4.171 3μg.m-3.  相似文献   
1000.
张岩  张洪海  杨桂朋 《环境科学》2013,34(11):4146-4151
于2010年秋季在渤海、北黄海海域采集大气气溶胶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运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了主要水溶性阳离子(Na+、K+、NH+4、Mg2+、Ca2+)和阴离子[Cl-、NO-3、SO2-4、CH3SO-3(MSA)]的浓度,并结合富集因子、相关性因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其来源.结果表明,渤海、北黄海气溶胶样品中主要水溶性离子总浓度分别为30.9~58.8μg·m-3和5.03~39.8μg·m-3,平均值分别为(40.3±10.1)μg·m-3和(19.2±11.8)μg·m-3.二次离子(非海盐硫酸盐nss-SO2-4、NO-3和NH+4)浓度最高,分别占测定离子总浓度的87.5%和62.8%.富集因子分析表明,Mg2+、Cl-主要来自海源,K+主要来自地壳源.来源分析结果表明,渤海、北黄海TSP中海盐硫酸盐分别占总SO2-4浓度的1.2%和12.1%,生源硫酸盐(SO2-4 bio)对nssSO2-4的平均贡献分别为5.0%和14.6%,说明人为活动输入仍是气溶胶中SO2-4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