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59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为开发一种简洁高效预测KPA值的方法,本文收集了包含多氯联苯(PCBs)、苯类(Benzenes)、多环芳香烃(PAHs)和杀虫剂(Pesticides)等,共95种污染物在聚氨酯泡沫塑料(PUF)与空气中分配系数(KPA)的实验值,基于理论线性溶解能关系(TLSER),运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MLR)构建了预测KPA值的模型.结果表明,模型的决定系数Radj2为0.901,外部验证系数Qext2为0.748.TLSER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稳健性和预测能力,可以预测应用域内POPs在PUF和空气之间的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设计并制备一种特殊分子结构的新型聚氨酯,并将其形状记忆性能应用于涂层自修复。通过与市售同类涂层进行性能对比,更为严谨科学地评测新型自修复涂层的性能。方法以羟甲基丁酸、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扩链剂,采用聚乙二醇为分子链软段,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硬段,采用溶液聚合法得到水性聚氨酯。设置对照组,涂以不同聚氨酯涂层,进行加速腐蚀试验。使用体视显微镜测试、傅氏转换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电化学工作站对聚氨酯的表面形貌、化学结构、热性、极化特性及交流阻抗等性能指标参数进行测试。结果同等划痕处理情况下,所制备的自修复聚氨酯各项性能明显优于市面上使用的聚氨酯有机涂层材料性能。结论具有形状记忆性能的聚氨酯具有良好的自修复性能,可用于自修复涂层的成膜物。  相似文献   
103.
微孔发泡聚氨酯底系列安全鞋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氨酯是由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反应制成的一种具有氨基甲酸酯链段重复结构单元的聚合物。聚氨酯鞋底与普通橡胶鞋底相比,它具有质量轻、耐磨性能好等特点。新研制的聚氨酯鞋底以聚氨酯树脂为主要原料,采用微孔发泡技术,解决了目前国内普通聚氨酯鞋底容易脱胶、断底等问题。通过增加各种添加剂,使聚氨酯鞋底在耐磨、耐油性、电绝缘、防静电和耐酸碱性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笔者研究采用了新的加工工艺、成型工艺和外观设计,鞋的各项安全性能更稳定,且穿着美观舒适、经久耐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04.
Lignin represents a vastly under-utilized natural polymer co-generated during papermaking and biomass fractionation. Different types of lignin exist, and these differ with regard to isolation protocol and plant resource (i.e., wood type or agricultural harvesting residue). The incorporation of lignin into polymeric systems has been demonstrated, and this depends on solubility and re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Several industrial utilization examples are presented for sulfur-free, water-insoluble lignins. These include materials for automotive brakes, wood panel products, biodispersants, polyurethane foams, and epoxy resins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相似文献   
105.
超临界水氧化废旧聚氨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聚氨酯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聚氨酯废弃物需要回收利用。通过对聚氨酯废弃物进行超临界水降解实验。考察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降解反应的影响,确定适宜的超临界水降解PU的反应条件:反应温度280~300℃,原料配比3∶1,反应时间1~1.5h,反应压力不是影响反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6.
分析了摩托车油箱外壳体采用聚氨酯凸模整体冲压成形的工艺过程和特点,介绍了聚氨酯凸模的变形特点,给出了相应的模具结构及设计要点,提出了该方案今后的发展思路。采用这种结构和设计方法,能简化模具制造工艺,优化产品工艺,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模具成本。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研究低气压环境综合加速试验技术在聚氨酯涂层的低气压环境适应性评价中的加速性.方法 开展聚氨酯涂层低气压环境综合加速试验和低气压自然环境试验,分析聚氨酯涂层在两种试验环境中的老化机理、色差和光泽度变化规律,采用加速转换因子(ASF)法处理试验数据,分析低气压环境综合加速试验技术的加速性.结果 与低气压自然环境试验12个月相比,在低气压环境综合加速试验60 d内,聚氨酯涂层的老化机理、色差和光泽度变化规律基本不变.低气压环境综合加速试验的加速倍率随试验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最高为24倍,最低为10倍.结论 低气压环境综合加速试验技术综合模拟了低气压自然环境的太阳辐射、气压、温度和湿度等条件,具有很好的模拟性和加速性,适用于快速评价聚氨酯涂层在低气压环境下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8.
利用改性凹土与聚氨酯原料混合发泡,制备复合载体,对微污染河水的NH4+-N和TOC的去除效果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NH4+-N、TOC的去除存在着明显的时段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出水NH4+-N、TOC的去除效率逐渐降低,最终趋于稳定。改性后凹土制备的复合载体对NH4+-N、TOC处理能力得到提高,NH4+-N去除率从37.50%提升到75.10%;TOC去除率从15.34%提高到36.15%。  相似文献   
109.
为比较直接经水体与经营养传递的2种镉(cadmium,Cd)暴露方式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不同组织Cd蓄积和毒性的差异,采用室内模拟法,将螺暴露于含Cd水体(Cd2+:100μg·L-1)或喂食含Cd饵料(牡蛎,34.56μg·g-1以干质量计,先经水体100μg·L-1Cd2+暴露达平衡)30d后再进行15d净化。结果显示,暴露期间,除食物相组螺胃肠道Cd浓度在第10天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但随后迅速下降外,其他各组织在2种途径及胃肠道在水相暴露时Cd的浓度均逐渐上升,暴露30d后肝胰脏中Cd浓度最高;净化期,螺鳃中Cd排出率较高,胃肠道与肝胰脏的排出率较低,至净化期末除食物相组鳃中Cd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2种处理中其他各组织Cd浓度仍显著高于对照组。2种暴露途径中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浓度仅在螺肝胰脏中逐渐增加,且与Cd的蓄积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与食物相组相比,水相Cd暴露引起螺肝胰脏脂质过氧化水平(lipid peroxidation,LPO)更高,且内脏团中Cd与其亚细胞成分的金属敏感组分结合的百分比也更高。结果表明,Cd通过营养传递对螺产生的毒性较水体直接暴露低,但摄食是螺蓄积Cd的主要途径;净化后除鳃外水相暴露组螺各组织Cd的排出率较低;因此为了健康养殖与食用安全,东风螺工厂化养成时对饵料与水体Cd浓度的监测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0.
研究碳源和硝酸盐对填加聚氨酯载体的SBBR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在SBR中填加聚氨酯载体,将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相结合,形成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在厌氧/缺氧交替运行条件下利用NO3-作为电子受体,研究NaAc浓度、NaAc与丙酸钠的比例、NO3-浓度及NO3-投加方式等因素对除磷效果的影响。PO43-质量浓度在9~11 mg/L之间,COD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SBBR有较佳的除磷效果;当进水NaAc与丙酸钠配比为2时,进水COD自身降解速率较慢,且不影响除磷效果;分批次(这里分2次)投加硝酸盐有利于硝酸盐向亚硝酸盐的转化;NO3-质量浓度为65 mg/L左右时,能获得较好的除磷、除氮效果。填加聚氨酯载体的SBR装置除磷效果较理想;碳源和硝酸盐对SBBR反硝化除磷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