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9篇
  免费   307篇
  国内免费   2027篇
安全科学   159篇
废物处理   197篇
环保管理   295篇
综合类   3042篇
基础理论   329篇
污染及防治   959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307篇
  2013年   316篇
  2012年   397篇
  2011年   325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pH和元素摩尔比对污泥酸化液沉淀法脱氮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剩余污泥水解酸化产生大量多糖、蛋白质和VFAs碳源的同时会有较高浓度的NH+4-N和PO3-4-P溶出的问题,考察了pH值和元素摩尔比对以沉淀法同时去除NH+4-N和PO3-4-P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pH为9.0,当pH升高到10.0时NH+4-N去除率略有下降,在特定摩尔比范围内摩尔比对沉淀形成的影响大于pH值...  相似文献   
952.
基于活性污泥的厨余垃圾厌氧发酵产酸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厨余垃圾和活性污泥为原料,考察了不同接种比例对厌氧发酵产物的挥发性脂肪酸产量、pH值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厨余垃圾和活性污泥接种比例为4∶1时,挥发性脂肪酸产量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为42.7 g/L,产率提高了40%,COD去除率达到了35.6%,pH值没有发生较大的差异,其变化幅度在4~6之间.  相似文献   
953.
污泥吸附剂对3种染料吸附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以污水厂脱水污泥、锯末和焦油的混合物为原料,选择ZnCl2为活化剂制备出过渡孔发达、强度大的污泥吸附剂(S-AC)。借助BET、FT-IR等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对污泥吸附剂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了吸附剂对酸性大红、中性红和碱性品红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制得的污泥吸附剂BET比表面积为358 m2/g,强度大于89%。吸附剂的动力学数据均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方程、液膜扩散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方程,其中液膜扩散为吸附剂对酸性大红吸附过程的主控步骤,颗粒内扩散为吸附剂对中性红和碱性品红吸附过程的主控步骤。  相似文献   
954.
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复合工艺处理石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复合工艺(HP)对石化废水的处理效果,并与活性污泥工艺(ASP)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HP对石化废水中COD的去除效果略好于ASP,而对NH3-N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ASP.另外,两种工艺对硫化物和油的去除效果类似.提高进水负荷时,HP表现出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以2L/h连续运行时,石化废水...  相似文献   
955.
改性硅藻土用于巢湖水脱磷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改性硅藻土强化混凝处理巢湖水,以达到除磷的目的.研究了改性硅藻土除磷最适操作条件,并将改性硅藻土同几种常规混凝剂的处理效果和其经济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改性硅藻土和水的混合搅拌速度梯度为260 s-1左右,絮凝反应速度梯度为20 s-1左右,絮凝时间15 min,沉淀时间1 h,改性硅藻土投加量50~100 mg...  相似文献   
956.
研究构建了2个容积为1.1 L的好氧活性污泥反应器(即1号和2号反应器)1,号反应器每天直接通加低剂量臭氧(投加量为0.01 g O3/g TSS),不加臭氧的2号反应器作为对照平行运行,均采用每天换一次人工污水的充/排式操作。运行71 d的结果表明2,个反应器对人工污水COD的处理效果基本相同。反应器运行40 d后1,号反应器的污泥浓度比2号反应器的污泥浓度低1 400~1 700 mg/L并可稳定在8 200 mg/L,污泥减量化效果明显。低剂量臭氧的直接通加明显降低了胞内ATP浓度,并影响了微生物的抗氧化活性,2号反应器的平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酶活比1号反应器分别高了24.3%和9.5%。PCR-DGGE对两反应器微生物种群的分析结果表明:Uncultured gammaproteobacteria bacteri-um、Nannocystis exedens和Uncultured actinobacterium为1号反应器的主要种群;而2号反应器的主要种群为Uncultured bacte-rium和Uncultured gammaproteobacteria bacterium。  相似文献   
957.
利用吐温80的润湿、渗透作用,将其与氢氧化钠耦合应用于剩余污泥的溶胞。结果表明,吐温80的存在能有效提高氢氧化钠对剩余污泥的溶胞效果;而同样的溶胞效果下,吐温80的存在能降低溶胞的环境温度。吐温80与氢氧化钠耦合剩余污泥溶胞工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吐温80投加量100 mg/L、作用时间15 min,先加吐温80再加氢氧...  相似文献   
958.
厌氧膨胀床处理低浓度污水的污泥颗粒和生物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的聚集形态和活性,是影响厌氧反应器处理效率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厌氧膨胀床反应器(anaerobicex—pandedblanketreactor,AEBR)处理低浓度城镇污水在启动和稳定运行期的污泥活性研究,AEBR在启动运行期内,接种颗粒污泥为适应低浓度基质条件,污泥粒径经历从大变小,再重新颗粒化粒径变大的过程。在运行期第103天,粒径小于1000μm污泥的体积比达到44.7%,平均粒径为952μm,到运行期第173天,粒径小于1000μm污泥的体积比降为28%,平均粒径达1179μm,污泥重新颗粒化完成。颗粒污泥适应新的环境后,单位重量污泥的最大比产甲烷活性(specificmetha.nogensisactivity,SMA)值和胞外聚合物含量增加,分别达到112mLCH4/(gVSS·d)和215mg/gVSS。在处理实际城镇污水的AEBR反应器内,辅酶F420含量可以有效指示污泥样品的产甲烷活性,AEBR反应器不同高度位置的污泥活性不一样,反应器底部污泥活性低于中上部区域污泥的活性。  相似文献   
959.
聚合氯化铝污泥对磷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聚合氯化铝污泥(polyaluminium chloride sludge,PACS)是指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的城镇给水厂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泥。采用批量吸附实验考察了PACS对磷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吸附反应发生1 h后,PACS对磷的吸附量达到平衡吸附量的75%~90%,随后PACS对磷的...  相似文献   
960.
以季铵化合物中最具潜在影响力、毒性较大的苄基季铵盐(BAC)为模型物,进行了BAC对好氧活性污泥吸附Ni2+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液初始pH≤3时,不同浓度的BAC对好氧活性污泥吸附Ni2+的影响较小,当初始pH在3~9时,不同浓度的BAC对Ni2+吸附的抑制影响顺序为100 mg/L>20 mg/L>0 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