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6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11篇
安全科学   140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19篇
综合类   612篇
基础理论   116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48篇
灾害及防治   9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影响北京沙尘源地的气候特征与北京沙尘天气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并找出了影响北京沙尘暴天气的源地,该源地主要位于北京北部的浑善达克沙地的西北部边缘,内蒙古中西部、河套以西地区的沙漠、荒漠化地区以及干旱、半干旱地区广大的农业开垦区,指出影响北京的沙尘传输路径有3条,即西路、北路和西北路.对源地的气候特征做进一步分析表明,源地的气候特征为温暖干旱、降水不足,这些因素加速了沙尘天气的发生.同时将源地春季降水和北京沙尘天气相比较,发现北路和西北路源地春季降水和北京沙尘暴天气有较好的负相关,西路源地春季降水和北京浮尘天气有较好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952.
密云水库小流域土地利用方式与氮磷流失规律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密云水库石匣小流域对农田、林果地、荒草坡、村庄等4种不同类型的非点源污染发生区,进行降雨、径流量、径流水质同步监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区地表径流和泥沙中氮磷污染物的流失情况.结果表明,径流中总磷的浓度以村庄最高,其次为坡耕地、林果地和荒草坡.村庄径流的溶解态磷浓度为荒草坡径流的10倍.不同地表径流中的溶解态氮浓度的差别较大,村庄最高,其次是耕地、荒草坡、林果地.在降雨初期,随着径流量的增大,径流中总氮的浓度迅速降低,呈线性递减;此后随着径流的减少,总氮的浓度下降速度极其缓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吸附态磷占总磷的比重都在90%以上,与泥沙结合的吸附态磷的浓度远大于溶解态磷的浓度,吸附态磷是磷流失的主要形态.   相似文献   
953.
中国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类型划分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 ,分析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征 ,构建了评价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从水资源现状、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压力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4个方面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按照此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对我国 31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评价 ,然后按照评价结果将其分为高发展组、较高发展组、中等发展组、较低发展组和低发展组 5个类型 .从空间分布上看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基本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的趋势 .从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看 ,除了水资源禀赋外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成为制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从评价中还发现 ,水资源禀赋同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一定的反相关关系 .  相似文献   
954.
东南沿海地区土地利用转换态势与机制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引进土地利用动态度、利用优势度和类型复杂度评判指标,重点揭示20世纪90年代东南沿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程度、时空差异及其机制。研究表明:东南沿海地区耕地减少122.2×104hm2,建设用地增加85.9×104hm2。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态势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其结构变动的深刻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个体股份机制的创新为沿海土地利用类型快速转换提供了政策平台。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是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原动力,并通过推进各类产业园区(包括开发区)、中心村镇建设而作用于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55.
超声波提取在近海沉积物油类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近海沉积物油类实践,探讨了超声波提取技术在近海沉积物油类测定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超声波提取技术进行近海沉积物油类样品的前处理,时间短(8min),提取效率高(达95%以上),有机溶剂用量小(约25.0mL),操作简便易行,仅需2次提取,工作曲线线性好(r=0.999);对实际样品的分析测试,其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回收率可达95.0%以上,结果准确可靠;与经典的索氏提取法相比,结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56.
The Snow Survey and Water Supply Forecasting (SSWSF) Program and the Soil Climate Analysis Network (SCAN) of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s Natural Resources Conservation Service (NRCS) generate key observational and predictive information for water managers. Examples include mountain climate and snow monitoring through manual snow surveys and the SNOw TELemetry (SNOTEL) and SNOtel LITE networks, in situ soil moisture data acquisition through the SCAN and SNOTEL networks, and water supply forecasting using river runoff prediction models. The SSWSF Program has advanced continuously over the decades and is a major source of valuable wate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cross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and the SCAN network supports agricultural and other water users nationwide. Product users and their management goals are diverse, and use-cases range from guiding crop selection to seasonal flood risk assessment, drought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avalanche and fire prediction, hydropower optimization, tracking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chang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atisfying international treaty and domestic legal requirements, and more. Priorities going forward are to continue innovating to enhance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observational and model-generated data products these programs deliver, including expanded synergies with the remote sensing community and uptak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hile maintaining long-term operational reliability and consistency at scale.  相似文献   
957.
Results of a survey of 156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grow-out farms around Hongze Lake (118.48–118.72°E; 33.36–33.38°N) are reported. Area farmed has remained relatively unchanged but production (59 932 t in 2012) increased steadily over the last 7 years, indicative of the via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farming system that has gradually replaced intensive Chinese major carp polyculture around Hongze Lake. Results showed that production range was 135–2400 kg ha−1 cycle−1 (mean 1144 ± 34). Crab yields correlated linearly to stocking density and conformed to a normal distribution curve, with 66.7 % of farms yielding 900 kg ha−1 cycle−1 or more. Yield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pond size and capture size (p < 0.01), and farms with macrophyte coverage rate lower than 30 % of water surface were significantly (p < 0.05) lower than those exceeding 30 %.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doi:10.1007/s13280-015-0722-0)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相似文献   
958.
北京市酸雨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2002年中国气象局酸雨观测站网在北京地区有两个观测站,2003年增至3个。根据北京3个酸雨观测站的有关资料,研究了北京市酸雨变化的特征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1993-2007年北京地区降水酸度呈现两个阶段,即1993-2002年降水酸度稳定在较弱水平,而2003-2008年呈逐年增强趋势。第二,与2003年以前相比,2003年以后硫酸根和硝酸根离子浓度均呈明显增加趋势,二者比值逐步下降并低于3,这表明北京乃至华北地区的酸雨已由硫酸型转为硫酸与硝酸并重型。第三,北京周边省、市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的增加及钙离子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减少是近年来北京地区酸雨增强的人为原因。第四,气象条件是酸雨发生的主要动力因素。一般情况下,在地面风速较小的季节酸雨频率较高,850hPa高度为弱的偏南风或发生低层逆温时可促进酸雨的发生。此外降水量的大小也与酸雨有密切关系,24 h降水量达暴雨量级时酸雨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959.
以川西某山区小型引水式电站为例,选择水深和流速为生境参数,以华鲮为生态保护目标,计算河道的最小生态需水量和对应的电站最小下泄流量,并与Tennant法、代表年法的计算结果对比。结果表明,生态水深0.12m对应的最小生态流量和Ten nant法的结果差异度为8.63%,较合理;生境参数标准值对计算结果影响显著;在选择合适的参数和参数标准值的前提下,生态—水力学法适用于山区小型河流。  相似文献   
960.
耿勇超  黄晶  朱君 《四川环境》2010,29(6):37-39
介绍了MA-2000型测汞仪测定环境水体中的汞,以氯化亚锡为还原剂,0.001%半胱氨酸为汞固定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被测汞蒸汽在波长253.7nm紫外光下的吸收值与汞蒸汽浓度成正比。方法检出限0.006ng,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满足水质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