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192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61.
本文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赣中盛源盆地及邻区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中黑云母的类型、化学成分及结晶时的温度和氧逸度条件等进行了研究。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结晶时温度的大致范围为1 060°C~1 100°C,氧逸度大致范围为1-0 7bar~1-0 9bar。本文研究表明,黑云母的化学成分研究是揭示岩石成因类型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为研究岩体成因类型以及成岩时的物理化学条件提供依据,并对成岩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2.
对岩石风化程度敏感的化学风化指数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风化是引起岩石力学性能劣化的重要因素,风化敏感性指数是对岩石风化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和较准确地确定岩石风化深度的基础。本文在大量不同风化等级、时间及不同深度下岩样化学测试资料的基础上对风化敏感性化学风化指数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前人提出的化学风化指数中,WI、WPI和LOI这三个指数对风化程度、时间和深度的变化都显示出明...  相似文献   
163.
根据2014年1月实测的海南岛昌化江径流化学组成,运用物质平衡法和相关分析法估算化学径流组成的来源和控制因素,探讨流域化学风化产物HCO_3~-和溶解性硅(DSi)的输出及生态环境意义。结果表明昌化江流域水体呈中偏弱碱性,化学径流组成阴离子以HCO_3~-为主,阳离子以Ca~(2+)、Na~+为主。其中,77.30%的离子源于流域内硅酸盐岩的化学风化,1.38%的离子来源于碳酸盐岩风化,大气沉降对化学径流的贡献为5.45%,人类活动对干、支流化学径流的贡献分别为15.90%与21.04%,差异显著(P0.01)。地貌条件、岩性及径流深度是影响流域化学径流组成的关键因素。昌化江流域干季输入南海的HCO_3~-和DSi量分别为2.12×10~8 mol、1.38×10~8 mol,是南海海洋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物质来源之一,在南海生态系统物质循环预算中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4.
165.
中国荸荠属植物果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上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国产荸荠属26 种、3 变种植物果皮在扫描电镜下的纹饰特征.结果表明,根据果皮细胞形状和外壁纹饰的差异,可分:(1) 光滑型纹饰:果实表面光滑,无细胞结构;(2) 网状纹饰:在(2) 类型中根据植物果皮垂周壁的结构和细胞形态又可分为两个亚型,即网状纹饰亚型和波形网状纹饰亚型.本属植物果皮微形态特征总体而言较为相近,表明是一个自然类群.果皮纹饰类型及微形态特征在组间或系间相互交叉和渗透,与传统分类中组、系的划分不相对应.此外,本属果皮微形态特征在种下等级的差异较明显,但在种内个体间比较稳定,变异很小.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国产荸荠属种间区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6.
丹江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深入研究丹江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区域水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丹江流域水样采集与分析,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法及氢氧同位素的方法,分析丹江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丹江流域水体整体呈弱碱性,主要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中游离子质量浓度及水化学类型变化频繁.流域水体均受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水受蒸发作用影响明显,水化学组分受岩石风化溶解、离子交换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 Ca2+和Mg2+源于方解石、白云石及石膏等碳酸盐和硫酸盐矿物溶解,农业活动是水中硝酸盐的主要来源.地表水与地下水频繁转化和支流汇入影响是丹江干流空间分布特征差异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7.
李敬杰  连晟  王明国  张智印  张涛 《环境科学》2024,45(4):2067-2079
分析高原河流地表水中锶(Sr)富集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指导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以金沙江多曲河流域地表水为例,采集地表水样品23组,综合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Gibbs模型和离子比等方法,分析该区地表水中Sr2+富集的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识别主要离子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多曲河流域地表水阳离子主要以Ca2+和Mg2+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该流域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其次为HCO3-Ca·Mg型.主成分分析揭示了影响多曲河水质演化的3个主成分因子,碳酸盐岩风化溶解是控制多曲河水化学组成的主要因素.ρ(Sr2+)超过0.40 mg·L-1的富Sr水点占样品总量的30.43%.区内分布的闪长岩及花岗岩为多曲河流域Sr2+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Sr2+与Ca2+相关性较高,二者存在伴生...  相似文献   
168.
169.
水危机与中水回用技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与国内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表明中水回用十分迫切。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中水回用的应用情况,表明该技术对缓解世界与国内的用水压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阐述了中水回用的技术方法、水质要求及工艺流程,讨论了中水回用的实际意义,结论表明:中水回用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0.
Abstract

This laboratory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selected detergents and the phenomenon of simulate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eathering) on the removal of a commercial‐grade mixture of parathion and methyl parathion from a three‐layer laminated fabric. The weathering treatment consisted of exposure and non‐exposure to simulate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heat, light, and humidity. Contaminated fabric samples were laundered in one of three detergents containing an anionic, a nonionic, and a combined anionic and nonionic surfactant. The test fabric, a three‐layer fabric containing an impermeable microporous film laminated between two layers of nylon, was pipette‐contaminated with 400 microliters of field strength pesticide solution and allowed to dry. Half of the contaminated samples were weathered in an Atlas Fade‐Ometer. All of the contaminated samples were subsequently laundered in a Launder‐Ometer. Percent of pesticide residue was determin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Weathering did significantly reduce both parathion and methyl parathion residues remaining in the test fabric.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among the three detergents. High amounts of both parathion and methyl parathion remained in the test fabric after weathering and laundry treatments. Before the test fabric can be recommended for use in protective garments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develop more effective decontamination proced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