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78篇
  免费   1509篇
  国内免费   3685篇
安全科学   3316篇
废物处理   590篇
环保管理   2964篇
综合类   11282篇
基础理论   1647篇
环境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1914篇
评价与监测   849篇
社会与环境   1135篇
灾害及防治   865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382篇
  2022年   606篇
  2021年   749篇
  2020年   768篇
  2019年   608篇
  2018年   548篇
  2017年   770篇
  2016年   867篇
  2015年   873篇
  2014年   918篇
  2013年   1165篇
  2012年   1384篇
  2011年   1474篇
  2010年   1011篇
  2009年   1142篇
  2008年   834篇
  2007年   1315篇
  2006年   1291篇
  2005年   1123篇
  2004年   973篇
  2003年   953篇
  2002年   810篇
  2001年   695篇
  2000年   649篇
  1999年   599篇
  1998年   409篇
  1997年   327篇
  1996年   229篇
  1995年   220篇
  1994年   175篇
  1993年   164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6篇
  1973年   7篇
  197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空中战场复杂电磁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信息化条件下,空中战场呈现出电子设备密集、电磁环境复杂的特征。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各武器装备受到来自不同平台、不同形式的电磁威胁。这些电磁威胁造成了空中战场武器装备性能下降,指挥控制难度增大,整体作战能力降低。在分析空中战场电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对空中战场的电磁威胁环境进行了研究,还分析了复杂电磁环境对空中作战的影响。并从强化电磁环境意识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两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2.
2005年中国燃煤大气砷排放清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田贺忠  曲益萍 《环境科学》2009,30(4):956-962
燃煤排放的砷是引起大气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的重要痕量元素之一.对燃煤大气砷排放进行估算可以为砷排放法规政策的制定和选择适宜的燃煤砷污染控制技术提供依据.采用基于燃料消耗的排放因子法,按照经济部门、燃烧方式和除尘设施将燃煤排放源进行分类,根据各省区不同排放类型的煤炭消耗量和燃煤平均砷含量,建立了2005年中国燃煤大气砷排放清单. 2005年中国燃煤生产和消耗量分别为2 119.8和2 099.8 Mt.燃煤导致的大气砷排放总量估算约为1 564.4 t,其中排放量最大的省区是山东(144.4 t),其次是湖南(141.1 t)、河北(108.5 t)、河南(77.7 t)、江苏(77.0 t)等,燃煤大气砷排放主要集中在中东部省区;绝大部分燃煤大气砷排放来自工业(818.8 t)和电力部门(303.4 t),分别占燃煤大气砷排放总量的52.3%和19.4%;2005年中国燃煤排放的砷大约有375.5 t是以气态形式排放到大气中,占排放总量的24%.总体上,在全国范围内燃煤大气砷污染排放控制的重点是电力和工业部门;而对于新疆、甘肃、青海、贵州等地区,还应关注生活消费燃煤引起的砷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73.
针对畜禽养殖是造成农村水环境生物性污染的主要原因,指出用常规生化检测技术耗时长、效率低,不能满足环境管理的要求:应用PCR技术检测沙门氏菌,特异性高、敏感性强、耗时短,与常规分离鉴定方法比较,完全符合实验证明,PCR技术可很好的应用于沙门氏菌污染的调查与监测。  相似文献   
74.
陈垚  龙腾锐  周健  刘俊  甘春娟 《环境科学》2009,30(9):2592-2597
针对现有除磷技术存在的问题,以高盐高磷榨菜腌制废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磷酸盐生物还原系统构建过程中磷形态的转化.结果表明,以3%的盐度(以NaCl计,下同)废水启动反应器,通过两阶段盐度逐步提升法,在进水有机负荷(COD)0.45kg.(m3.d)-1,磷负荷(PO43--P)5.0 g.(m3.d)-1,DO 6 mg.L-1,水温30℃,且未排泥的条件下,成功构建了超高盐(7%盐度)条件下的磷酸盐还原系统.通过该磷酸盐还原系统运行26个周期中,对磷平衡及污泥中磷形态转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中平均每日有41.8 mg.L-1的外源磷损失,而污泥中共有155 mg的内源磷通过磷形态转化以及磷酸盐还原途径损失,占外源磷损失量的14.2%,占系统磷损失总量的12.5%.系统构建过程中污泥的磷形态主要以Org-P→NaOH85-P→HCl-P→NaOH-P→BD-P→H2O-P途径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75.
近20年来,我国在推进医疗废物无害化管理和处理处置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成绩举世瞩目。但处于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更好地基于可行技术,探索与其相匹配的管理模式,解决医疗废物处理处置短板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我国目前存在针对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技术适用性考虑不足、农村及偏远地区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缺乏、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存在短板以及医疗废物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因此,结合各种医疗处置技术特点及适用性,提出基于技术的适用性推进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布局优化、通过管理和技术进步解决农村和边远地区医疗废物处置难题、合理配置疫情期间应急处置能力以及推进科技创新等建议,为打造新时期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以人工合成的多点、多向地震加速度时程作为地震动输入,基于Bishop条分法推导了地震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表达公式。在此基础上,针对某一具体算例,分析了不同地震峰值加速度下的不同坡高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变化规律,并与单点、单向地震动输入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本文给出的算例,在坡高与地震峰值加速度都相同的条件下,多点、多向地震作用下的边坡安全系数要大于单点、单向作用下的安全系数;当坡高小于30 m、地震峰值加速度小于0.1 g时,多点、多向地震动作用下的边坡安全系数与单点、单向相差不大;当坡高大于30 m、地震峰值加速度大于0.1 g时,多点、多向地震动作用下的边坡安全系数相对单点、单向要小36%以上,此时边坡稳定性评价必须考虑地震动的多点、多向特性。  相似文献   
77.
王岩  施钦  王辉  卞兆勇 《环境科学》2016,37(4):1437-1443
采用紫外光还原法制备了Pd-Fe/石墨烯催化阴极,并以Ti/IrO_2/RuO_2为阳极,构成三电极体系(双阴极)和两电极体系(单阴极)的电化学还原-氧化降解工艺,分别对4-氯酚进行降解.采用离子色谱、高效液相色谱、TOC仪对4-氯酚降解过程中中间产物及其浓度进行测定.根据公式计算降解过程中理论计算毒性值,应用发光细菌法测定降解过程中的实际毒性值,对理论计算毒性值与实际毒性值进行比较,分析不同体系下降解过程中毒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种工艺体系在最佳降解条件下,阴极室毒性均呈下降的趋势,由于降解过程中在阳极室生成高毒性的苯醌,阳极室毒性均先升高后降低.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两种体系理论计算毒性与实际毒性在P=0.01水平下,相关性系数均为1,显著相关,表明降解过程中实际毒性的测定结果真实可靠.降解至120 min时,三电极体系毒性小于两电极体系,表明三电极体系优于两电极体系.据此提出实际毒性测定方法在电化学还原-氧化工艺降解氯酚类有机废水毒性测试的工业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78.
分类收集蔬菜垃圾与植物废弃物混合堆肥工艺实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主要为蔬菜垃圾)和破碎树枝为原料,采用条垛式堆肥工艺,在中试规模条件下考察了原料初始含水率、通风频率、翻堆频率、接种比例4种因素对混合堆肥效果的影响.同时,在试验的9种工况下,对温度、氧浓度、有机碳降解率、有机碳氮比(C/N)、腐殖质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堆肥42d时各堆体均已达到稳定化要求.经过比较肥分保持、腐殖化程度和能量投入等指标,获得的最优堆肥控制条件为:初始含水率65%,通风频率15min/60min(开/关),翻堆频率为每3d1次,产物接种比例5%.最优控制方案下的主发酵通风率仅为0.03L.min-1.kg-1(以VS计),可实现堆肥过程的低能耗,适合于我国村镇区域的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79.
为研究危化品重大危险源基于社会风险基准的规划管控影响,采用我国标准规定的定量风险评价方法,TNT当量炸药简化方法,针对最大TNT当量炸药、事故发生总累计频率、人口密度分布控制参数等不同工况条件,对比分析国土开发强度的允许人口密度受社会风险约束影响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密度指数分布控制参数Nk与Nb的允许取值随最大TNT当量炸药和事故发生总累计频率降低而提高;确定工况下,允许总人口规模受最大TNT当量炸药影响很小;在最大TNT当量炸药大于100 t或事故发生总累计频率小于1×10-8次/a时可按最大事故场景进行规划控制分析。  相似文献   
80.
为了探究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煤体层裂演化特征,利用自主研制的煤与瓦斯突出实验模拟系统,研究突出过程中煤体层裂结构特征、煤体裂隙厚度演化特征和煤体质点运动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轴向应力0.9 MPa、瓦斯压力0.4 MPa时,煤体层裂发展时间持续85 ms,煤体共计出现11处裂隙。层裂从煤体后方的弱构面出现并向前方发展,其位置大多集中于突出腔体中后部,煤体层裂形式均为纵向贯通,在第9处出现最大纵向断裂裂隙。煤体裂隙总厚度约为75.6 mm、单处裂隙平均厚度约为8.4 mm,二者均呈现随时间递增的趋势。层裂过程中煤体单处裂隙厚度并不都是沿程递增的,部分煤体中部裂隙厚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煤体的运动表现为靠近突出口端的运动速度更快、运动距离也更长。研究结果可为揭示煤与瓦斯突出层裂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