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基础理论   7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The effect of incubation temperature and wet-dry cycle on the availabilities of Cd, Pb and Zn was studied. Three soils with pH ranging from 3.8 to 7.3, organic carbon (OC) from 0.7% to 2.4%, and clay from 12.3% to 35.6% were selected. Soils were spiked with reagent grade Cd(NO3)2, Pb(NO3)2, and Zn(NO3)2 at concentrations of 30 mg Cd/kg soil, 300 mg Zn/kg soil and 2000 mg Pb/kg soil. The soils were incubated at 35, 60, 105℃, respectively and went through four wet-dry cycles. Metal availability in soils was estimated by soil extraction with 0.1 mol/L Ca(NO3)2. According to this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spiking temperature on the metal availabilities was different among the metals, soils and wet-dry cycles. Mostly, 35 ~C was the first recommended spiking temperature for Cd and Pb while no spiking temperature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others for Zn. Three wet-dry cycles was recommended regardless of the type of metals and incubation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42.
好氧颗粒活性污泥的培养及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88,自引:20,他引:68  
研究厌氧-好氧交替工艺中好氧颗粒活性污泥的培养和理化特性,在普通好氧曝气条件下,反应顺内培养出了好氧颗粒活性污泥,颗粒直径0.5-1.5mm,比重1.007左右,含水率97-98%,MLSS4.04-6.88%g/L,SV120-45ml/g,一般约30ml/g,颗粒污泥受阻沉降层的均匀沉降速度vs约2.15cm/min,临界浓度时沉降速度值v2约0.35cmin,颗粒污泥的耗氧速率OURW1.2  相似文献   
43.
生产性UASB反应器的中温高温交替启动运行过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吴静  盛飞  陆正禹 《环境科学》2001,22(5):50-54
处理柠檬酸废水的UASB反应器因所处地区季节气温相差较大,可在中温和高温条件下交替启动运行.反应器在中温条件下启动,串联使用的两级UASB反应器的COD去除率达到77%~86%;当气温升高反应器内水温达到44℃~45℃时,反应器升温进入高温启动运行阶段,两级UASB反应器的COD去除率达到84%~93%;UASB反应器停产38d后,进行了中温再启动,COD去除率达到82%~96%.本文报道了生产性UASB反应器中温、高温交替启动运行的过程,以及中温和高温厌氧颗粒污泥的特性.  相似文献   
44.
为研究阜新市秋冬交替期间大气PM2.5无机元素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7年10月、12月对城区4个点位采集样品,利用ICP-MS、AFS-8900、ICP-AES测定18种元素含量,结合气象参数,分析秋、冬两季PM2.5污染特征,运用富集因子法(EF)、主成分分析法(PCA)及聚类分析法解析PM2.5元素污染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阜新城区冬季PM2.5质量浓度(56.5μg/m3)是秋季的1.5倍,秋、冬两季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47.5μg/m3;冬季PM2.5与SO2、NO2的同源性表现强于秋季;冬季PM2.5中V、Cr、Mn、Ni、Cu、Zn、Pb、As、Cd、Hg、Mg、Ti 12种典型人为源标识性元素总质量百分比(8.78%)是秋季的1.45倍,表明城区冬季PM2.5显著受到人为活动影响.富集因子分析显示EF值大于100的元素为Cd、Hg、Zn,冬季EF(Cd)高达532.34,可能与城南3km公里处露天矿坑大量残煤自燃排烟有关;冬季EF(Cr)比秋天增高了7.9倍.源解析结果表明,燃煤与工业烟尘、机动车尾气、生物质燃烧及土壤风沙扬尘是阜新PM2.5无机元素的主要来源.秋季表现出明显的来源复合性,第一主因子解释了变量总方差的77.013%,聚类分析第1类包含了Cd、Hg、Mn、Ni、As、V、Cr、Cu、Pb、Zn、Ti和Mg 12种元素;冬季则表现出明显的来源广泛性,表明冬季PM2.5来源相对复杂,应强化冬季PM2.5污染综合防治与管控.  相似文献   
45.
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中国耕地面积空间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1985年与1994年我国各县粮食生产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地理信息(GIS)为分析手段;从空间变化特征、变化成因及变化趋势三个方面,着重对1984年以来我国耕地面积的空间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46.
湿地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的干湿交替驱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固山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不同前期含水率(1%~ 3%、7%~11%和16%~18%,重量百分数)沉积物变湿后(60%)以及由湿变干过程(从70%变干至5%~7%)硝酸还原酶(Nar)活性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干湿交替水分生态过程N2O形成与排放的评估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变湿后的48h,前期含水率...  相似文献   
47.
干湿交替对铈锰改性生物炭固定红壤As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砷(As)污染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培养试验,探讨了铈锰改性生物炭(cerium-manganese modified biochar,MBC)在干湿交替老化条件下对红壤中As的固定效应.结果表明,与常规培养比较,干湿交替条件下MBC的施用显著降低了红壤中水溶态As(WSAs)含量(P<0.05)和pH值,且随着材料用量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持续降低,试验结束时,土壤pH值比常规条件下降低了 0.08~0.16个单位.与此同时,干湿交替条件下添加MBC后的土壤WSAs显著下降,当培养至30 d时,WSAs相比于常规培养降低了 38.73%~51.94%,比试验初期降低了 45.64%~56.19%,未添加MBC的处理在两种培养模式下土壤WSAs含量和pH值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以干湿交替处理更为明显.从红壤中As赋存形态看,当培养试验结束时,相比于常规培养而言,干湿交替模式下MBC的施用使土壤中非专性吸附态As(Fl)降低了 33.16%~36.00%,专性吸附态As(F2)降低了 7.67%~11.99%,残渣态As(F5)增加了 15.43%~42.45%,且土壤As的迁移系数M亦显著低于常规培养(P<0.05),降幅为9.02%~12.75%;而未添加MBC的处理土壤As活化明显,且以干湿交替条件下更甚.整体上看,干湿交替水分管理有利于MBC对红壤中As的固定,MBC修复As污染红壤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8.
浸水率对低合金钢海水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计算不同浸水率试样的平均腐蚀速率,并与全浸条件下的腐蚀行为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电化学测量技术,测量不同干湿循环后试样在海水中的开路电位、极化电阻和电化学交流阻抗,分析不同浸水率对低合金钢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利用三维视频显微镜观察不同浸水率试样的腐蚀形貌,采用X射线分析仪分析锈层组成。结果干湿交替条件下低合金钢的腐蚀速率比全浸条件下增大1个数量级,自腐蚀电位正移150 mV左右,极化电阻增大2个数量级;且随着浸水率增大,腐蚀速率减小,自腐蚀电位无明显变化,试验初期电阻增大,但是试验后期无明显变化。结论观察腐蚀形貌和锈层组成,全浸条件下以FeOOH为主,干湿交替条件下出现较多的Fe3O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