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9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202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65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活化赤泥去除猪场废水生化处理出水中的磷和重金属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史丽  彭先佳  栾兆坤  魏宁  王琪  赵颖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11):2282-2288
以铝矿工业废渣赤泥为原材料,采用焙烧活化方法进行活化处理,并将其用于畜禽废水生化处理出水中磷和重金属的吸附去除.同时,研究考察了吸附剂除磷、除重金属的能力以及投加量、pH值和反应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泥和活化赤泥对磷、铜、锌、砷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焙烧改性后,赤泥对磷、铜、锌、砷的去除能力显著提高,900℃焙烧活化饱和吸附量可分别由46.26、18.18 、15.45、18.83 mg·g-1提高至149.00、65.17、99.20、27.51 mg·g-1;pH显著影响除磷、除重金属的效果,高pH条件有利于磷、铜、锌、砷的去除;赤泥和活化赤泥除磷、铜、锌、砷的作用机理包含金属氧化物表面的表面络合作用机理,其对砷和磷的去除机理还包括共沉淀作用.  相似文献   
52.
针对广安市大安镇盐矿钻井泥浆,为了达到无害化处理目的,设计了预处理→破胶→固化→无害化处理施工→无害化退场的处理工艺。结果表明:(1)聚合氯化铝铁(PFAC)为最佳破胶剂,其破胶效果优于氯化铁(FeCl_3)、聚合氯化铝(PAC)和硫酸铝(Al_2(SO_4)_3);(2)破胶处理后的出水COD浓度为6.48mg/L,COD降解率为99.41%;(3)通过无害化施工和安全退出,使得盐矿钻井废弃泥浆固化安全达到了无害化要求。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大安镇盐矿钻井废弃泥浆污染问题,而且有效改善了当地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53.
赤泥强化型河岸带模拟系统对再生水中磷去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平  秦晶  王超 《环境科学》2011,32(4):1015-1019
为了探讨不同比例赤泥施入量对再生水磷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植物在再生水净化过程的作用,利用赤泥中富含钙、铁、铝等金属氧化物对磷具有较强吸附性能的特点,构建了室内赤泥强化型河岸带模拟系统.结果表明,赤泥最适施入质量分数为2.5%~5.0%,此时TP去除率为82%~76%,出水磷浓度约为0.22~0.29 mg/L,SRP/TP比值为74%~75%.当赤泥施入量为2.5%时,相比无植物系统,有植物系统的磷净化效率提高了4%,约为86%,出水磷浓度为0.17mg/L.这些结果表明赤泥可以适当比例直接掺混于河岸带的土壤中,这为其提高对再生水中磷的去除能力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54.
本工作用溶剂萃取法从炭泥中回收增塑剂,通过小试筛选最佳的溶剂,确定工艺条件;在年产百万吨级的工业装置上进行生产性试验,结果为抽出率达炭泥量的50%以上,溶剂回收率达90%以上,回收的增塑剂产品达到部标二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55.
利用NH4F与废白土中SiO2反应生成的(NH4)SiF6溶液和NH3,进行闭路循环反应,生成NH4F与水合SiO2(白炭黑),通过正交优化,得到最佳工艺为:氟化反应,NH4F∶废白土=1.28,NH4F∶水=0.9,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h;氨化反应,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8h,投料比=2〔25%氨水mL/(NH4)SiF6g〕。循环试验结果表明,NH4F转化率可达82%,白炭黑产率达90%以上,只需补充少量NH4F和氨水,就能在不产生环境污染的情况下从废白土中制取白炭黑。  相似文献   
56.
根据钙系固硫剂固硫原理 ,将高CaO含量赤泥加入散煤中燃烧 ,发现其能够起到固硫的效果。但是赤泥的加入影响原煤的发热量 ,因此利用高有机质含量的造纸黑液来弥补其发热量的损失 ,从而研制成功了固硫助燃剂。试验结果表明 :固硫助燃剂能够起到对燃煤固硫助燃的效果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7.
用活性白土为吸附剂处理含铬电镀废水的初步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用活性白土为吸附剂,处理含铬电镀废水的最佳吸附条件:吸附剂的用量、吸附时间以及试液pH值对铬去除率的影响。做出了吸附等温线,并且对其吸附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另外指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8.
为探究重庆某赤泥堆场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来源,分析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Cd、Cr、Hg、Ni、Pb、As、Cu和Zn)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评价,并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APCS-MLR和PMF模型定量解析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除土壤Cr外,其他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值均高于重庆市土壤背景值.土壤重金属整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其中Cd、Hg和As为中度污染,Pb、Cu、Ni和Zn为轻度污染.土壤Cr、Ni、Pb、Cu和Zn空间分布格局相似,相互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Cd、Hg和As空间分布特征有较大差异,且相互间相关性不显著(P > 0.05).源解析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来源较为复杂,APCS-MLR和PMF模型均能解析出4种相同的污染源,分别为赤泥堆场渗滤排放和自然来源、火力发电排放源、农业活动与自然来源和有色金属冶炼排放源.两种模型源解析结果差异较小,APCS-MLR模型中4种污染源贡献率分别为51.8%、18.0%、15.9%和14.3%,而在PMF模型中分别为45.9%、12.8%、21.5%和19.8%.  相似文献   
59.
为实现重金属复合污染(Pb、Zn、Cu和Cd)土壤同步修复,构建土壤-小白菜体系,探究赤泥(RM)、纳米赤泥(RMn)以及纳米赤泥负载纳米零价铁(RMn-nZVI)这3种不同赤泥基钝化剂对Pb、Zn、Cu和Cd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与机制,并考察土壤中Pb、Zn、Cu和Cd形态分布对小白菜积累Pb、Zn、Cu和Cd的控制作用.结果显示,3种钝化剂施用可显著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酸可提取态(F1)Pb、Zn、Cu和Cd含量,增加残渣态(F4)含量,最终钝化效果表现为:RMn-nZVI>RMn>RM.此外,3种钝化剂显著降低了小白菜可食用部分Pb、Zn、Cu和Cd的积累,其中RMn-nZVI处理下降低程度最高,Pb、Zn、Cu和Cd含量分别下降35.11%、45.05%、69.52%和59.63%.结果表明,纳米赤泥负载纳米零价铁新型钝化材料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修复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0.
Hydrocarbon emissions from a diesel invert mud residue (DIMR) were monitored while the hydrocarbons were being biodegraded in a solid‐phase bioreactor. Five to twenty percent of the reduction in diesel hydrocarbons was attributed to evaporation depending on the treatment, i.e. homogenization, cultivation, and aeration. Most of these volatile hydrocarbons were linear C8 — C12 alkanes and one‐ring aromatics. Of the treatments aeration had the largest effect on emissions; forced air through the bottom of the bioreactor cells increased emissions by three times over that of the non‐aerated cells. Cultivation increased hydrocarbon emission concentration as much as twofold over the pre‐cultivation value, however, emissions returned to the original levels within 12 hours. Homogenization had the least effect of all treatments. Diurnally, the emission rate was 40% higher in late afternoon than at midnight; the cause of which was probably atmospheric fluctuations such as temperature and solar radiation. The effects of daily atmospheric fluctuations were empirically modeled and taken into account for determining the total volume of emis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