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99篇
安全科学   132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123篇
综合类   387篇
基础理论   5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91.
苗蕾  廖晓农  王迎春 《环境科学》2016,37(8):2836-2846
基于2005~2014年北京宝联(城区)和上甸子大气成分本底站(郊区)监测结果得到了PM_(2.5)质量浓度日变化特征,并且讨论了气象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城区PM_(2.5)质量浓度10年平均值的日变化呈双峰分布,对应早晚出行高峰.但是,该特征在2007年以后才比较明显.月际(季节)变化表现为单峰与双峰之间、日最大值在早高峰与晚高峰之间的转换.一年中早峰值浓度在5~8月最高,与地面风速小、相对湿度以及水汽压(空气绝对含水量)较高有关,该季节晚高峰期间浓度变化相对较小主要受混合层较厚、地面风速大、降雨天气发生频繁的影响.11~12月和1~2月的16:00以后浓度明显升高,混合层顶高度在14:00~17:00大幅度下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外,严重和重度污染日09:00以后污染加重,与年平均值和中度污染日不同.边界层偏南风对来自周边地区高架源的污染物输送是其重要的影响机制.PM_(2.5)质量浓度日变化幅度随污染加重而增大.日最大风速和相对湿度日变化对浓度日变化幅度有影响,而且午后地面出现4~6 m·s-1的偏南风也会加大日变化幅度.北京郊区PM_(2.5)质量浓度多年平均值日变化呈单峰分布,日最大值超前于城区.而且,昼间的浓度在5~7月高于冬季.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细化不利扩散条件下的污染减排方案.  相似文献   
392.
赵树权 《林业劳动安全》2004,17(2):32-33,39
由于某些锅炉房的具体情况,送风机距锅炉主机较远;而此时若采用地上金属送风风道,会造成地面障碍等诸多不便,采用地下金属风道会有腐蚀问题;而采用砖砌水泥抹面地下暗沟作为送风风道,沿程风阻大,风机电耗高。用直埋式缸瓦管作为送风风道,可有效解决上述诸问题。  相似文献   
393.
夏云春  王清安 《火灾科学》2003,12(4):209-212
在森林火灾中,出现旋转火焰的可能性很大。在大气环境中,由于局部温度的不均匀,从而导致气体的密度不均匀,这种气体密度的不均匀分布必然会在火焰内部和其周围环境之间产生一个压力差,引起气体的流动,同时由于火焰内部的斜压性,在受到地球Coriolis力的影响时,使火焰产生旋转,形成旋转火焰;同时,Coriolis力也会影响到旋转火焰的方向性。  相似文献   
394.
采用自建全尺寸粉体静电试验系统,以聚丙烯颗粒为试验介质物料,测试了气力输送过程中物料质量流量、输送气体流量以及离子风消电器对聚丙烯颗粒静电带电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气力输送粉体物料时,粉体颗粒与管壁碰撞是影响颗粒带电的主要因素之一,导致颗粒带电量随颗粒质量流量降低和气体输送流量增加(风速增大)而增大。提高质量流量、降低输送气体流量并使用离子风静电消除器,是降低气力输送物料静电危害风险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95.
目的基于火电厂采用"烟塔合一"排烟方式时可能由于污染物下洗造成"空腔区"内地面高浓度等问题,分析空腔区范围,以科学设置环境防护距离。方法采用相似理论,将10个"烟塔合一"火电厂及地形按几何比缩小至风洞实验室内,通过测量冷却塔后方湍流度,并对比背景湍流度的方法,分析不同冷却塔形状以及不同下垫面条件下冷却塔空腔区的尺寸。结果空腔区的高度、宽度与冷却塔高宽比存在正相关性,山地地形更有利于湍涡耗散,而使空腔区范围较平坦地形更小,厂区内大型建筑物位置会对冷却塔空腔区的范围产生影响。试验分析得出,冷却塔空腔区范围基本在冷却塔高度的2倍以内,高宽比越大,则空腔区范围越小,地形越复杂,空腔区范围越小。结论火电厂采用"烟塔合一"排烟方式时,建议优先选择高宽比大的塔型,以降低排烟冷却塔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96.
针对石家庄市2015年12月5—14日出现的重污染过程,利用石家庄市逐日地基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同期的污染物观测资料,分析了重污染过程期间大气边界层温度、湿度、风变化特征及对PM_(2.5)的影响,采用Hysplit后向气团轨迹模式对污染来源进行分析。此次重污染以局地排放为主要形成源,期间冷空气势力弱,地面日平均风速均在1.5 m/s以下,日平均相对湿度均在70%以上,风速小、湿度大,稳定的大气环流形势为重污染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大气环境背景。逆温形成及快速增厚导致重污染开始,逆温层平均厚度为683 m,逆温层厚、强、不易消散,导致重污染持续时间长、污染重。近地面小风层厚(平均700 m左右),通风能力弱,导致污染物难以稀释扩散。同时近地层湿度大、厚度厚,使得PM_(2.5)更容易形成和积累,对重污染加重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97.
目的研究发射燃气扩散过程及对附近安全的影响。方法以CFD方法建立发射阵地气体扩散数学模型,空间内的湍流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结合FLUENT软件,对某燃气发生器产生的有毒气体的扩散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氯气为标的物,计算不同风速、地形影响下氯气的扩散过程,分析风速、山地对氯气扩散速度、距离、覆盖范围、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山顶发射时,风速越大,氯气的扩散速度越快,覆盖范围越广,最大扩散距离为249 m;山底发射时,在相同风速下,氯气的扩散距离、扩散速度均小于山顶发射时,最大扩散距离为221 m。山地对氯气扩散的影响主要是减缓氯气团的运动速度,减小氯气的影响距离,在山地的迎风面与背风面氯气浓度较高。结论不同风速和起伏山地对氯气扩散会产生较大影响,采用该分析方法可以归纳出有毒气体扩散及影响范围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98.
利用江西省1960~2016年82个气象站水平能见度、相对湿度和天气现象等资料,重建了江西省霾日序列,分析了江西省霾日数的年际变化特征,并通过霾日数与降水日数、大风日数和静风日数的相关关系,探讨了不同季节霾日数年际变化的气候成因.结果表明:1960~2016年江西省霾日数表现为在1970s有明显偏高、1980年后显著增加趋势(0.53d/a),赣北地区霾日多且增加速率快.四季霾日数均有增加,其中秋季贡献最大(0.21d/a,P<0.001),春季其次(0.12d/a,P<0.001),冬季霾日数最多,但年际趋势并不显著(0.10d/a,P>0.05),夏季年均霾日数较低,增加幅度最小(0.09d/a,P<0.001).过去几十年降水日数减少(-0.26d/a,P>0.05)导致大气湿沉降能力减弱,以及大风日数减少(-0.33d/a,P<0.01)和静风日数增加(1.73d/a,P<0.01)导致大气扩散能力降低,为江西省霾日增加提供了有利气候背景.但主要气候成因因季节不同:春季霾日数增加的主要气候成因是大风日数减少(r=-0.48,P<0.01),与其他要素的关系不显著;夏季亦与大风日数减少显著相关(r=-0.50,P<0.01),同时与静风日数增加显著相关(r=0.37,P<0.05);秋季受大风日数减少、静风日数增加以及降水日数减少共同影响,导致秋季霾日增加速率最快;冬季霾日数仅与降水日数显著相关(r=-0.36,P<0.05),但由于冬季降水日数变化趋势不明显(-0.26d/a,P>0.05),冬季霾日数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399.
径向缝隙天线是高增益、高效率的平面缝隙阵列天线。天线缝隙阵列按一定的规律排布在径向波导的上表面,径向波导内部填充由慢波材料来抑制天线的栅瓣,其中慢波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一般的选择范围是1.5~2.5。本文设计的径向缝隙天线中填充径向波导的慢波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为1.06。依据径向缝隙天线的设计原则,适当调整缝隙的排布,所设计天线并未出现栅瓣,并且有较好的方向性。天线的仿真结果与测量结果吻合的较好。  相似文献   
400.
根据2013年1月1日至2月15日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PM2.5监测数据和大连市气象局风向、风速、降水量等资料,研究了降雪、降雨、风等气象因素对大气中PM2.5的去除效应。结果表明,大连市冬季采暖期PM2.5污染较重,PM2.5浓度受气象因素影响较明显。降雪、降雨、风三种气象因素对大气中PM2.5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因去除机理不同,各气象因素对PM2.5的去除能力大小依次为风、降雨、降雪,去除效率分别为61.6%、46.0%、3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