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90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90篇
基础理论   58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1.
近10年中国大陆MODIS遥感气溶胶光学厚度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2001—2010年MODIS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资料,分析中国550 nm AOD年和季节平均分布。还选取了10个代表性区域,分析AOD变化特征。这些分析建立起了近10年来中国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气候学特征:中国年平均AOD空间区域分布中心大体呈现两低两高。两低中心位于植被覆盖度高和人烟稀少的(1)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高纬度地区(~0.2);(2)川、滇与青藏高原交界的西南高海拔地区(0.1~0.2)。一个AOD低值带(0.2~0.3)连接这两个低中心,呈东北西南走向跨过中国大陆。在此低值带两侧,各有一片AOD高值中心(~0.8):(1)人口密集和工业化发展带来的大量人为气溶胶形成了一个覆盖了华北、长江流域(从四川盆地,两湖地区到长三角)到华南珠江三角洲相联的大片高AOD中心区域;(2)以沙尘为主的自然气气溶胶造就了西北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周边高AOD区。中国AOD这一两低两高区域分布特征基本保持四季不变,但其中心强度呈现各自区域性季节变化。中国春季AOD高值区的面积最大,其次是夏季,然后是秋季,面积最小的是冬季。南方AOD月变化规律多为双峰型,即3—5和8—9月出现2次高峰,5—7月从南向北先后出现波谷,变化规律与季风响应。北方为单峰型,6—7月为高峰,11到来年2月为低谷。用弱季风年(2002)和强季风年(2003)季风影响区域气象条件和气溶胶数据对比分析表明,大陆AOD的月空间分布和变化与季风气候,以及风速、风向、降水、温度和湿度等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312.
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气O3浓度升高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是评估大气O3造成农作物减产及经济损失的基础. 分别在北京和广东东莞建立OTC(田间开顶式气室)系统,开展大气O3对大田冬小麦和水稻的影响研究,在整个生长期对作物进行O3熏蒸,计算O3暴露量,获得冬小麦和水稻产量与O3暴露量之间的响应关系. 结果表明:东莞水稻临界水平(以AOT40计,AOT40为大于40nL/L的小时平均φ(O3)与40nL/L差值的累计值)为4.95μL/(L·h),而北京冬小麦为2.44μL/(L·h). 根据我国已有农作物O3暴露量-产量响应关系计算可知,我国水稻和冬小麦的AOT40分别为4.950~9.506和2.280~3.858μL/(L·h),水稻对O3的敏感性从我国北方到南方呈逐渐增加态势,但冬小麦对O3敏感性并无明显的地域变化规律. 在大田环境大气φ(O3)条件下,东莞水稻相对产量损失为2.70%〔AOT40=2.68μL/(L·h)〕,北京冬小麦的相对产量损失为12.85%〔AOT40=6.72μL/(L·h)〕. 我国农作物生长环境多样,作物种类繁多,需要继续开展试验研究来建立本地化O3暴露量-产量响应关系,用于合理评估区域农作物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313.
我国北方冬小麦生育期内干旱少雨,农业水资源紧缺,因此,由汛期降水形成的底墒,特别是土壤深层储藏的水分则成为小麦生长的重要水源之一。在中国气象局固城农业气象试验基地大型人工控制农田水分试验场,进行了提高底墒和土壤深层水分利用率,以肥促根觅水的旱作冬小麦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深度在20~40cm范围内,能明显促进冬小麦中、下层根系的生长发育,扩大作物觅取水分和养分的土壤空间,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储藏在土壤深层的水分,从而能充分发挥土壤水库的调控作用,提高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14.
通过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及作物生长对施用生物炭的响应,为生物炭在农田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生物炭施加量为0(B0对照)、 5(B1)、 10(B2)和20 t·hm-2(B3)这4个处理,结合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对冬小麦扬花期和成熟期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 pH值、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含量、冬小麦生物量、氮吸收和产量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均表现出增加趋势.高通量测序结果得出B2处理显著降低了扬花期细菌群落α多样性;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对不同施用量的生物炭和物候期的总体响应在分类上一致,本研究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优势菌门(相对丰度>5%),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下降,但随着生物炭的施用,变形菌门和浮霉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冗余分析、共现...  相似文献   
315.
为了探究白洋淀冬季沉积物好氧反硝化菌群落垂向分布特征、关键物种和群落构建过程,结合好氧反硝化功能基因(nap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了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物种差异分析、关键物种识别和群落构建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该时期白洋淀沉积物高通量测序得到13 845个OTUs,共分为10个门类,其中第一大门类为变形菌门,达到29.03%~94.46%,从表层到底层呈下降趋势;占比前二的纲为β-Proteobacteria和γ-Proteobacteria;占比前三的属为Cupriavidus、Aeromonas和Thauera.微生物α多样性显示垂向分组间表层沉积物Chao1指数最大为3 327.67±621.28,明显高于底层(2 193.96±455.57);中层沉积物Simpson指数最大为0.97±0.013,明显高于表层(0.94±0.029).主成分分析和Venn图显示表层和底层间差异性最显著,Adonis分析表明垂向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01);随机森林分析和网络分析的关键物种有交叉相同的物种(Bordetella),但差异贡献程度最高的物种不同,分别为Ferrimona...  相似文献   
316.
为探明UV-B和O3复合胁迫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开展了UV-B和O3单因子及其复合的大田开顶式气室(OTC)试验(CK,自然空气和UV-B辐射强度;T1,O3含量100 nmol.mol-1±9 nmol.mol-1;T2,UV-B辐射强度相对CK增加10%~10.9%;T3,复合处理组),利用LCpro+光合仪和...  相似文献   
317.
Effects of elevated O3 on the yields of rice and winter wheat were studied by using open-top chambers(OTCs).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treatment,200 ppb,100ppb,50ppb treatments caused a 80.4%,58.6%and 10.5% decrease in grain yields per winter wheat plant and a 49.1%,26.1% and 8.2% decrease in grain yield per rice plant,respectively.According to the dose-response relation educed from OTCs experiment and the monitor data of O3 concentrations in spots,it was estimated that the yield losses of rice and winter wheat resulted by O3 pollu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in 1999 were 0.599 million ton and 0.669 million ton,economic losses were 0.539 billion RMB Yuan and 0.936 billion RMB Yuan,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318.
冬季净化湖水的效果与机理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了做到全年改善饮用水水质,需要研究在冬季怎样有效净化水质的问题为此,在太湖重富营养化水域进行了人工生态系统工程改进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若干措施后,能大大地改善水质;滞留时间<2d时,工程内净化效果不明显;滞留时间延至7d左右时,水质指标能改善50%-80%;工程内水质净化的机理为高等水生植物及其共生细菌的共同作用,使人工生态系统工程成为抵抗环境变化的稳定生态系统,使水质变化处于良性循环;而滞留时间<2d或在人工生态系统工程外,水质变化处于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319.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和北京市不断加严降尘量控制指标,为了掌握降尘量中离子沉降量特征及其来源,采用过滤法和离子色谱法分别测定北京市核心区冬春季降尘量及离子沉降量,采用PMF模型开展离子沉降量来源解析.结果表明:(1)离子沉降量及其在降尘量中占比平均值分别为0.87 t·(km2·30 d)-1和14.2%,工作日降尘量和离子沉降量分别是休息日的1.3倍和0.7倍.(2)离子沉降量与降水量、相对湿度、温度和平均风速的线性方程可决系数分别为0.54、 0.16、 0.15和0.02,离子沉降量与PM2.5浓度和降尘量的线性方程可决系数分别为0.26和0.17,控制PM2.5浓度对控制离子沉降量非常重要.(3)离子沉降量中阴、阳离子分别占61.6%和38.4%,SO2-4、 NO-3和NH+4合计占60.6%;阴阳离子电荷沉降量比值为0.70,降尘呈碱性;离子沉降量中ρ(NO  相似文献   
320.
大气气溶胶的吸湿特性改变了颗粒物的粒径、光学性质、云凝结核活性,进而对大气能见度、地面辐射强迫和人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针对长三角腹地城市南京重污染天气频发现象,笔者使用吸湿串联电迁移差分分析仪(H-TDMA)结合在线气体组分及气溶胶监测系统(MARGA)和相关气象数据对冬季南京城区气溶胶吸湿增长特性进行外场观测研究.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