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0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O3/H2O2法去除水中丁基黄药,考察了H2O2/O3摩尔比、pH值、丁基黄药初始浓度、温度和自由基抑制剂对丁基黄药的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O3投加量下,H2O2量越大,丁基黄药去除率越高。pH值为7~9,温度在293~303 K的范围内,O3/H2O2对丁基黄药都有很高的去除率。碳酸氢根和叔丁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丁基黄药的降解效率。研究还发现,在O3和H2O2投加量相同的条件下,H2O2多次投加对水中丁基黄药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一次性投加。GC/MS分析表明,O3/H2O2氧化丁基黄药氧化产物为羧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32.
根据方法原理,调整分析步骤中试剂加入顺序进行方法优化。方法优化后,反应体系稳定性增强,检出限达到0.001mg/L。  相似文献   
33.
玉米秸秆黄原酸盐是一种新型的重金属吸附材料.为了揭示玉米秸秆黄原酸盐对溶液中铅离子的动态吸附特征,本文通过柱体穿透吸附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玉米秸秆黄原酸对流体中铅离子的吸附穿透曲线、吸附效率及水体流速、初始浓度、填柱高度等因素对其吸附特性的影响,并采用The Thomas、The Bohart-Adams、The Wolborskal和The Yoon-Nelson等模型进行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流速、初始浓度、填柱高度等因素对玉米秸秆黄原酸盐吸附铅离子的穿透曲线都有明显影响,Thomas模型和Yoon-Nelson模型能较好反映吸附过程特征.实验表明,玉米秸秆黄原酸盐对铅离子的吸附量为175 mg·g~(-1),吸附后的玉米秸秆黄原酸盐残渣体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34.
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ISXA与ISX除浊、除Ni2+性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交联淀粉、丙烯酰胺、CS2、NaOH等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ISXA).比较了它与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ISX)的除浊、除Ni2 性能,探讨了各自的作用机理,并研究了几个影响ISXA和ISX去除水中浊度和Ni2 的因素.结果表明:1)在各种条件下,ISXA的除浊、除Ni2 性能均优于ISX;2)ISXA和ISX的投加量均为250mg·L-1时,Ni2 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和87%;3)原水pH值对絮凝剂的除Ni2 效果有影响;4)在致浊物质和金属离子共同存在的水体中,两者会相互促进彼此的去除,Ni2 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浊度去除率提高10%左右;5)反应时间越长,处理效果越好,12min以后结果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35.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丁基黄原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丁基黄原酸具有在301 nm紫外波长段有最大吸收峰,pH<2时1 min内能够完全被分解,同时该吸收峰消失的特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UV)法测定待测水样中丁基黄原酸浓度,并用待测水样作为背景校正,可有效地消除干扰.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06 mg/L、测定上限为12.00 mg/L,实际水样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76%.利用不同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测试,无明显差异.该方法具有线性相关性好、线性范围宽、操作简单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36.
蔗渣纤维素黄原酸酯的合成及其交换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蔗渣纤维素经碱化后,与二硫化碳反应,得蔗渣纤维素黄原酸酯。研究了蔗渣纤维素黄原酸酯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探讨了它对重金属离子、阳离子染料的交换吸附性能以及再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蔗渣纤维素黄原酸酯的交换吸附性能优于粒状活性炭,是一种效率较高且价廉的污水处理材料。  相似文献   
37.
稻草黄原酸酯法处理含铬废水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钟长庚  柏军 《化工环保》1998,18(5):281-284
以稻草为原料,用金属铬工业生产中氢氧化铬反应工序排出的废液作碱源制成稻黄原酸酯,并用其处理模拟含铬废水和实际含铬废水。考察了废水,PH,处理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铬脱除率的影响。对铬的脱除机理进行了探讨。含铬废水经处理后,Cr(Ⅵ)的残留浓度可降至0.05mg/L以下。  相似文献   
38.
为评价丁基钠黄药的热稳定性,采用真空安定性测试仪和C600量热仪对其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质量为1.0g的样品在温度为60℃、70℃、80℃、90℃、100℃和质量为0.5g、0.75g、1.0g、1.25g、1.5g、1.75g、2.0g的样品在温度80℃条件下的热分解特性。结果表明,采用真空安定性测试仪在80℃、21mL真空封闭空间的测试条件下,当丁基钠黄药质量小于1.25g时,其平均分解速率较慢,与时间近似成线性关系;当样品质量大于1.50g时,其平均分解速率与时间近似呈一条S形曲线。平均分解速率与质量不是成正比,而是先增加后减小,质量为1.65g时,平均分解速率最大,为0.0957mL/(g.h)。采用C600量热仪确定了丁基钠黄药的分解过程为吸热反应,起始分解温度为93℃,分解过程吸收热量为110.51J/g。明确了温度、堆积样品量的大小和时间为影响丁基钠黄药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9.
Fenton试剂降解选矿废水中残余黄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劲  孙水裕  张萍  蔡河山 《化工环保》2005,25(2):125-127
采用Fenton试剂处理选矿废水中残余的黄药,分别考察了氧化时间、反应初始pH、Fe^2 浓度及H2O2用量对黄药降解效果的影响;用正交实验确定了4个因素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反应初始pH和H2O2用量是影响黄药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氧化时间为60min、反应初始pH为4、Fe^2 质量浓度为20mg/L、H2O2质量浓度为20mg/L、黄药质量浓度为:125mg/L时,黄药的去除率达到99.5%,COD去除率为87.5%。  相似文献   
40.
替代传统手工法,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的丁基黄原酸的方法,与传统的分光光度法相比,这两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操作简便、不污染环境。紫外分光光度法检出限为0.005 mg/L、测定上限为12.00 mg/L。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水样过滤后就可直接测定,检出限为0.2μg/L,在0.5 g/L~50 g/L范围内线性良好,准确度高,加标回收率为90.1%~97.0%,精密度好,相对标准偏差为2.3%~3.4%,适用于水中丁基黄原酸的快速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