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9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376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190篇
综合类   776篇
基础理论   469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24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222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SUMMARY

The intricate and complex relationships between transhumant pastoralists, livestock and environment at the high altitudes of Indian Central Himalaya has started to break down at an alarming rate. Som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ttributed to this are depletion of grazing resources, commercialization of the rural economy, and integration of these communities with the mainstream of development through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Traditionally these livestock were assigned different roles in society depending upon their economic benefit and utility. The roles which once depended upon attitude to various risks, such as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have lost their significance due to changing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his paper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various types of roles the livestock played in the transhumant society, and how they are being replaced by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in the region, and whether the changes are sustainable for such remote regions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相似文献   
992.
993.
为了解入侵植物水浮莲在水生环境中的入侵和扩散规律,本文通过田间水稻田实验,按照添加系列设计方法研究不同密度下水浮莲幼苗的形态和生长反应,以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水浮莲在母株株高、母株叶片数、分蘖能力、开花株数和死亡株数生长动态具有明显的差异。水浮莲形态特征,随种植密度降低分蘖等级和数量显著增加,密度60株时最大为29.45株·基株-1,360株时最小为1.10株·基株-1;母株株高总体上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而根长的变化规律不明显;中等种植密度的母株叶片数明显大于低等和高等密度的;植株开花与死亡株数多数显著增加;水浮莲出现有性和无性繁殖,但无性繁殖占绝对优势。水浮莲生物量,随种植密度降低总生物量显著增加,60株时最大为31.18 g·基株-1,360株时最小为5.64 g·基株-1;母株生物量总、花、叶和根生物量总体上逐渐降低,而分蘖植株总、叶、花和根生物量显著增加。水浮莲生长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壤养分,其中对有机质和速效钾消耗是最大的,分别达到8.55~21.56 g·kg-1和649.43~679.45 mg·kg-1;随种植密度降低水浮莲对土壤有机质、氮、磷和钾的吸收绝大多数显著增加。不同种植密度下水浮莲在形态、生长、繁殖以及对土壤养分影响的差异,可能是由其最初种植密度形成不同的种内竞争强度造成的。  相似文献   
994.
干湿交替对福寿螺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在我国南方已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危害。为了探索通过水分调控来防治福寿螺的方法,本研究模拟福寿螺野外生存条件,探讨不同干湿交替条件下福寿螺摄食和生长的情况,来分析干旱胁迫对其体重增长率(Weight growth rate,WGR)、摄食率(Feeding rate,FR)、食物转化率(Food conversion ratio,FCR)、特定生长率(Specific growth rate,SGR)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寿螺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其WGR、FR、FCR、SGR均受到明显抑制,甚至出现负值的情况;福寿螺的壳高随着有水时长的延长而增加,出现干旱时间越长,壳高增长越缓慢的现象;福寿螺在短时期干湿交替条件下发生部分补偿生长现象,这种补偿生长效应可能主要是通过饥饿后摄食水平提高而实现的,但超出一定限度时则不能补偿生长。根据上述结果,可以认为福寿螺在缺水条件下无法正常生长,且影响程度随着干旱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此外,福寿螺普遍会在旱后复水180min内钻出土壤,因此,可利用此时机防治福寿螺,及时避免其损伤水生作物。本研究结果可为稻田福寿螺的综合防治和水资源利用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5.
We integrate new challenges to thinking about resource markets and sustainable resource use policies in a general framework. The challenges, emerging from six papers that JEEM publishes in a special issue, are (i) demand uncertainty and stockpiling, (ii)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resource dependence, (iii) deforestation, and (iv) intertemporal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policies (“Green Paradox”). We discuss new insights and results on these issues by fitting them into the Hotelling model of non-renewable resource depletion.  相似文献   
996.
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对兔眼蓝莓在华南地区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利用根际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的方法对兔眼蓝莓(Vaccinium ashei)在华南地区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接种对照相比,接种的2个真菌均可不同程度地侵染兔眼蓝莓根系,增加根系总长、根表面积、植株地上部分鲜质量、新枝长度、主枝数和主枝长度等,促进兔眼蓝莓生长。地表球囊霉接种侵染率高,对兔眼蓝莓生长促进效果更好。接种AMF还能提高根际土壤w(P2O5)。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有利于在华南地区引种栽培兔眼蓝莓。  相似文献   
997.
This paper considers pollution density as a function of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 The higher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 the lower pollution density. The lower the pollution density is the higher production technology becomes. This is called the spillover effect. We collected China's panel data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from 2005 to 2009, and tested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 influenc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positively.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expenditure and spillover effect.  相似文献   
998.
干旱胁迫对香蒲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香蒲植株的形态、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对香蒲株高影响显著,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处理香蒲株高分别下降为对照(土壤水分始终饱和)的90.90%、68.19%和63.64%。(2)香蒲茎直径、叶长、叶宽和叶绿素含量均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呈递减趋势,枯叶率却明显增加。(3)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香蒲密度和生物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组香蒲密度分别比对照下降41.67%、53.33%和66.67%;而对照香蒲单株生物量分别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组的2.25、5.54和7.45倍。(4)香蒲叶片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和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max)随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明显降低。干旱降低了香蒲叶片光系统Ⅱ(PSⅡ)的光化学效率,抑制了香蒲的生长。  相似文献   
999.
为比较投喂不同密度卤虫对灰海马幼体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共设3个卤虫无节幼体密度组[5(A)、10(B)和20(C)个/mL],用初始密度为2尾/L的灰海马幼体进行为期50 d的养殖研究.结果显示,总体而言,3个饵料密度对灰海马幼体的存活、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在前10 d,3组海马间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d20~50,B、C两组海马的成活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而B、C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d 20时,B、C两组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A组(P<0.05);d 30往后,A、C两组的生长速度开始加快,随后3组海马生长速度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直至A组的体质量和体高超过B组和C组(P<0.05),而B、C两组间的差异显著性消失(P>0.05).随着投放卤虫密度的增加,各时间点水体的pH和溶氧含量呈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C组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除第24 h外,3组间亚硝态氮的含量差异不显著.综合结果表明,卤虫的最适投喂密度应随着灰海马的生长进行适时调整.从初孵至d 10,饵料密度以10个/mL最佳;从d 10起,将饵料密度上调至20个/mL;d 30后当海马密度降至0.5~1尾/L时,卤虫密度可降至10个/mL左右.图2表1参21  相似文献   
1000.
太湖不同湖区夏季蓝藻生长的营养盐限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海  秦伯强  朱广伟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2):2230-2236
采集太湖6个湖区水样,利用营养盐添加,现场培养实验研究了水华蓝藻在不同湖区水体中生长的氮、磷限制情况和蓝藻的生长潜力.结果表明,梅梁湾水体只有氮、磷同时添加才对蓝藻生物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表明该湖区水华蓝藻的生长不仅存在磷限制,而且存在明显的氮限制.在太湖西部河口区、竺山湾和贡湖湾,蓝藻对单独的氮添加没有反应,而单独磷添加和氮磷同时添加对蓝藻生长具有同样的促进作用,表明磷是这些区域藻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东太湖水体不论氮磷单独还是同时添加对蓝藻生长均没有促进作用,表明存在氮磷以外的限制因子.氮磷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梅梁湾和西部河口区水体培养的蓝藻生长速率最高,表明这两个水域蓝藻的生长潜力最大,氮磷输入极易刺激蓝藻大量增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蓝藻水华在这两个区域更为严重.蓝藻在贡湖湾和胥口湾水体中生长速率较低,在东太湖水体中的生长速率最低,因此这些水域的蓝藻增殖潜力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