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670篇
安全科学   108篇
废物处理   94篇
环保管理   74篇
综合类   903篇
基础理论   167篇
污染及防治   337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纳米零价铁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特点,本文通过实验室柱实验和腐蚀实验分析了不同聚丙烯酸(PAA)包覆浓度下的纳米零价铁(nZVI)在石英砂介质中的迁移和其接触不同电解质溶液6h的反应活性.利用迁移距离和穿出率,表征了不同纳米铁材料的迁移性能.应用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Fe2+浓度、X射线衍射(XRD)和Fe0含量随时间变化图像表征纳米零价铁腐蚀程度.实验结果表明,PAA显著提高了纳米零价铁材料的迁移距离.10%聚丙烯酸包覆浓度下,实验室合成纳米零价铁的迁移效果最佳,穿出率可达58.65%.在6h的腐蚀实验中,10%聚丙烯酸包覆的零价铁含量有一定的降低,但是零价铁损失相对于20% PAA包覆的零价铁少.综合考虑迁移性和反应活性,10% PAA包覆浓度下实验室合成纳米零价铁是适用于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的最佳材料.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提高极端海况下船舶的适航性和动力性。方法针对能量型和功率型锂离子电池不同工作特性,设计半主动式船舶混合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拓扑结构,提出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功率分配策略,并根据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StateofCharge,SOC),限制其最大充放电电流。结果提出的控制策略可充分发挥钴酸锂电池的功率特性和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特性,直流母线电压波纹小于2%。结论在极端海况下,船舶混合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可减少磷酸铁锂电池放电循环次数和放电深度,延长磷酸铁锂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平抑脉冲负载扰动,提高船舶电网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3.
优化了传统复合储能系统的拓扑结构与功率分配控制策略,发挥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大、超级电容功率密度大寿命长的优势,有助于延长磷酸铁锂电池使用寿命,减少了不必要的设计冗余,降低系统成本。  相似文献   
994.
Fe0-厌氧微生物联用技术是将Fe0直接介入厌氧反应器内或者将Fe0内电解工艺作为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预处理工艺进行联用处理的一种新的水处理处理技术。通过大量的实验论证可以得出Fe0-厌氧生物体系在处理多种难降解有机物及高浓度盐废水都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95.
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感光材料硝酸银中铋、铁、铜、铅等杂质元素的含量,样品经氯化铵溶液沉淀分离基体银后,利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滤液中多种杂质元素含量,并通过优化高频发生器等仪器工作参数及沉淀剂用量和沉淀时间等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具有简单快捷、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线性范围广、结果准确等优势.铋、铁、铜、铅元素的检出限分别为0.0003、0.0005、0.0003、0.001 0 ug/mL,加标回收率在96.20% ∽ 103.50%之间,适用于感光材料硝酸银中杂质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6.
气溶胶沉降是开放大洋可溶性铁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海洋初级生产力有重要影响.目前气溶胶可溶性铁的沉降通量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主要原因包括:(1)不同来源的气溶胶中可溶性铁的含量差异较大;(2)发生在大气传输中的化学反应能够显著影响气溶胶中铁元素的可溶性.本文总结了过去20a国内外关于含铁颗粒物溶解动力学实验室研究的主要结...  相似文献   
997.
郝以党  吴龙  胡天麒  张艺伯  吴桐 《环境工程》2015,33(2):105-108,79
目前铜渣资源化利用主要采用选矿法,处理后仍有大量尾渣无法有效利用。故将铜渣视为含有铜铁金属、高氧化硅无机材料且含高热值的资源,对铜渣进行资源化处理。熔融条件下对铜渣进行还原处理回收含铜铸铁,尾渣用于制备矿棉,实现了熔融铜渣的高附加值利用。该技术处理铜渣产品附加值高、能耗低,且具备一定的市场空间,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可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8.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u2+ and nano zero-valent iron (NZVI) coated with three types of stabilizers (i.e., polyacrylic acid [PAA], Tween-20 and starch) by examining the Cu2+ uptake, colloidal stability and mobility of surface-modified NZVI (SM-NZVI) in the presence of Cu2+. The uptake of Cu2+ by SM-NZVI and the colloidal stability of the Cu-bearing SM-NZVI were examined in batch tes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ZVI coated with different modifiers exhibited different affinities for Cu2+, which resulted in varying colloidal stability of different SM-NZVI in the presence of Cu2+. The presence of Cu2+ exerted a slight influence on the aggregation and settling of NZVI modified with PAA or Tween-20. However, the presence of Cu2+ caused significant aggregation and sedimentation of starch-modified NZVI, which is due to Cu2+ complexation with the starch molecules coa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articles. Colum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co-transport of Cu2+ in association with SM-NZVI in water-saturated quartz sand. It was presumed that a physical straining mechanism accounted for the retention of Cu-bearing SM-NZVI in the porous media. Moreover, the enhanced aggregation of SM-NZVI in the presence of Cu2+ may be contributing to this straining effect.  相似文献   
999.
超声波辅助壳聚糖/零价纳米铁降解酸性品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的壳聚糖/零价纳米铁处理废水中染料——酸性品红,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不同表征手段对颗粒物进行晶体结构、形貌与尺寸表征分析.结果发现,壳聚糖可与纳米铁形成稳定的包裹体,从而降低了纳米铁的团聚性并提高了纳米铁的反应性能及抗氧化性.在超声波辅助下,发现壳聚糖稳定纳米铁粒子对酸性品红有降解作用,置于空气中65 d后壳聚糖稳定纳米铁仍具有反应活性.在25℃、壳聚糖稳定纳米铁投加量0.4 g·L-1、溶液pH =4.96、酸性品红初始浓度100 mg·L-1的条件下,反应20 min内对酸性品红的脱色率超过99%,其降解过程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反应的活化能为55.34kJ·mol-1,说明降解过程是化学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