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95篇 |
免费 | 935篇 |
国内免费 | 5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0篇 |
废物处理 | 11篇 |
环保管理 | 354篇 |
综合类 | 1747篇 |
基础理论 | 377篇 |
污染及防治 | 196篇 |
评价与监测 | 225篇 |
社会与环境 | 634篇 |
灾害及防治 | 9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2篇 |
2024年 | 80篇 |
2023年 | 117篇 |
2022年 | 149篇 |
2021年 | 133篇 |
2020年 | 158篇 |
2019年 | 124篇 |
2018年 | 104篇 |
2017年 | 127篇 |
2016年 | 168篇 |
2015年 | 192篇 |
2014年 | 109篇 |
2013年 | 153篇 |
2012年 | 175篇 |
2011年 | 194篇 |
2010年 | 136篇 |
2009年 | 152篇 |
2008年 | 122篇 |
2007年 | 169篇 |
2006年 | 180篇 |
2005年 | 144篇 |
2004年 | 102篇 |
2003年 | 88篇 |
2002年 | 97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78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4篇 |
1975年 | 3篇 |
1973年 | 2篇 |
1972年 | 6篇 |
1971年 | 3篇 |
196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国家对流域水质改善要求的逐渐提高,流域污染源管理变得日益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CPNTOOLS的辽河流域畜禽养殖行业污染源仿真技术,并采用CPNTOOLS软件对辽河流域内一家典型畜禽养殖基地进行了仿真研究,经过多次仿真与数据统计分析,分别得出了该畜禽养殖基地的CODCr,BOD5,NH3-N,TP,TN日排放量的正态分布均值在90%,95%,99%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并结合排水量分别计算出各污染物指标排放浓度的区间。结合BAT处理技术对污染物浓度削减进行了计算仿真,并得出了处理后CODCr,BOD5,NH3-N,TP,TN排放浓度的正态分布均值在90%,95%,99%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以及排放浓度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相似文献
2.
3.
闸坝运行是流域开发和利用中河流调节的主要形式之一,它改变了河流自然结构、流水过程及其相关环境.然而,目前很少有关于河网区域小型闸坝运行对水环境影响的分析.本研究利用MIKE11建立一维水动力与水质模型,以无锡市主要的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为指标,模拟闸坝调控模式下与无闸坝情景下无锡河网水质响应.研究表明:多个小型闸坝运行对河网区域内河流水质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城市河流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氨氮(NH3-N)浓度都有所上升;其中,闸坝调控对区域内河流上游水质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对下游的则相对较小.在多小型闸坝运行下,河流上游的CODMn和NH3-N总体浓度分别上升了12.89%和11.11%,下游的二者浓度分别上升了5.38%和7.27%.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小型闸坝群的生态调控以及相关水环境响应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工厂也大量的成立,而这也使得很多废弃物及废水被过度排放到湖泊与河流之中,进而导致其出现了严重的污染问题。污染不仅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对生态的平衡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业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围绕城市河流水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于污染产生的原因也进行了阐述,针对城市河流水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也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以期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出现的河流水污染问题,进而为人们及社会营造一个全新、绿色的河流环境。 相似文献
5.
6.
20世纪长江的3次巨洪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形成20世纪长江3次巨洪的3个遥相关因子:(1)太阳黑子活动;(2)厄尔尼诺事件,(3)青藏高原南部大震。依据长江巨洪和遥相关因子的基本事实,讨论了长江发生巨洪的统计规律。指出当3个因子的出现时间互相重叠时,长江很可能发生巨洪,这对长江巨洪的超长期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通过可达性方法确定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范围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从人口、经济及社会3个子系统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2001、2006及2011年3个时期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运用空间自相关对综合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演变进行分析并分类,利用回归分析对各类型县域进行驱动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综合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但各地区间的发展速度差异明显;在子系统演化过程中,以经济城镇化的快速演进为主要特征,其次为社会城镇化,最后为人口城镇化过程。(2)综合城镇化水平及其变化率与城市等级规模、交通及产业结构转型密切相关;各子系统在空间格局演变进程中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子系统变化率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3)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城镇化依据关联性可以划分为\"耦合聚集\"型、\"中心洼地\"型、\"拮抗聚集\"型及\"核心边缘\"型,各类型县域空间格局演变明显。(4)內源力在\"耦合聚集\"型县域及\"拮抗聚集\"县域城镇化进程中具有促进作用,投资力对\"中心洼地\"型县域影响作用明显,而\"核心边缘\"型县域主要驱动因子为行政力和內源力;根据各类型县域主要驱动因子提出促进城镇化发展的相应措施,以做到因地制宜地指导各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高强度的能源消耗致使区域大气污染问题十分突出.为了定量弄清城市之间一次污染传输情况,以长三角15个城市的污染排放清单、MM5气象场为基础,利用CALPUFF空气质量模型,模拟测算了长三角区域内城市间一次污染跨界输送影响.结果显示,环太湖地区的上海、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地由于自身排放强度大而成为长三角一次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在以西北风为主的1月,浙北的嘉兴、湖州、杭州和绍兴等城市易受该地区污染南下传输影响;而在以偏南风为主的7月,该地区的污染物又会北上影响苏中的扬州、泰州和南通等城市.各城市一次污染来源分担结果显示,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SO2、NOx和PM10的本地贡献率分别在61%、80%和76%以上;在1月,受外来影响较大的城市有舟山、镇江、嘉兴和绍兴,外来影响的总比例SO2、NOx和PM10分别在56%、40%和44%以上;在7月,舟山、南通、扬州、泰州和湖州受外来一次污染较大,SO2、NOx和PM10外来影响的总比例分别为66%、46%和53%以上.综合上述结果,目前长三角城市间一次污染跨界传输已十分显著,这也为区域二次污染的形成与加重提供了条件,区域尺度的大气污染协同控制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9.
10.
龙川江水质污染状况、发展趋势及水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龙川江水质监测资料、水环境状况调查情况的分析,对龙川江水质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提出龙川江水环境污染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