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265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65篇
综合类   688篇
基础理论   115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111篇
社会与环境   67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8 毫秒
211.
太湖五里湖底泥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五里湖是太湖污染最严重的水域。为对其治理提供依据,在该湖区设置了4个采样点,对底泥的表层样、柱状样、间隙水样和上覆水体作了重金属和营养盐分布测试,并作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以地积累指数评价,五里湖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为轻度,总体可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根据超出背景值的倍数分析,五里湖重金属含量顺序为Cu>Cd>Pb>Hg>As>Cr。重金属含量表层(0~5 cm)相对较低,第二层(5~10 cm)和第三层(10~20 cm)是主要的污染沉积层,这与底泥沉积特征是相对应的。表层底泥总氮、总磷和有机质含量较高并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介于0.757 6~0.862 2之间,显示了污染物质的同源性。表层底泥和间隙水中营养盐含量明显高于湖水,相对于湖水呈可释放状态,是湖体内源污染之一。  相似文献   
212.
太湖东北部沉积物理化特征及磷赋存形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太湖东部和北部8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理化性质及磷赋存形态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沉积物各理化性质与磷赋存形态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沉积物的总磷含量为307.43~1454.39 mg/kg,阳离子交换量为15.18~22.68 meq/100g土,有机质含量为1.66%~3.45%;颗粒组成以粉砂级和粘粒级为主,占总量的54.39%~76.83%;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和长石,粘土矿物以伊利石/蒙脱石混层为主,其次是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沉积物中氧化物以SiO2、Al2O3和TFe2O3为主,且它们的含量随沉积物中总磷含量的不同变化较大。磷的形态以无机磷为主,污染较重沉积物中铁/铝磷的含量明显升高,有机磷的比例降低,钙磷变化不大。沉积物的各理化性质与磷赋存形态间关系密切,随着沉积物中总磷含量的增加, 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的含量都逐渐升高,细颗粒含量(<2 μm)逐渐增多,铁/铝形态的磷在总磷中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13.
夏季受东南季风、湖流等因素影响,太湖蓝藻向西北部水域集聚,该区域平均藻密度可高达1×109个/L以上,其中蓝藻集中堆积的近湖岸区域藻类密度更高,蓝藻在不同生命阶段释放的藻源性VOCs的成分谱和产生量有较大差异,其中烯烃和有机胺反应活性较强。蓝藻水华高发期太湖西岸非甲烷总烃的浓度约为常州市区的3.3倍,日变化趋势符合蓝藻代谢规律。太湖西部蓝藻水华、湖西区的非甲烷总烃浓度和臭氧污染程度时空变化规律表明:太湖西部(宜兴)是整个流域臭氧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其臭氧污染的形成与太湖蓝藻水华暴发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214.
欧洲航天局于2016年2月16日成功发射哨兵-3A卫星,搭载的水色遥感仪器(OLCI)提供了很好的海洋和内陆水体生态指标观测反演能力。基于OLCI获取的太湖L1b级遥感数据产品,利用OLCI Oa10、Oa11、Oa12波段计算了重要的水色/水生态遥感指标,即最大叶绿素指数(MCI),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MCI在太湖蓝藻水华监测预警中应用效果。研究表明:(1)哨兵-3A卫星OLCI影像质量清晰,构建的MCI能够反映太湖水体叶绿素信号强度;(2)与常用的归一化植被指数相比,在蓝藻没有明显积聚的藻-水混悬水域,MCI与叶绿素浓度有很好的关联,可更灵敏地反映叶绿素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MCI将在蓝藻监测上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可有效提高富营养湖泊蓝藻水华的预警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215.
太湖悬浮物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高光谱反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太湖水质参数数据、水面以下实测光谱数据以及水-气界面辐射传输模型,计算得到了水体漫射衰减系数和水面以上遥感反射比,探讨了悬浮物对水体中营养盐以及水下光照等水体环境因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水面以上遥感反射率建立了悬浮物浓度的定量反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悬浮物浓度与水体下行漫射衰减系数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在可见光波段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与真光层深度具有很好的负指数关系;水面以上遥感反射比与悬浮物浓度对数(In(Tss))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在500~600nm范围内呈负相关,在620-882nm范围呈正相关,最大负相关出现在522nm附近,最大正相关出现在692nm附近;选用Rra(522nm)、Rra(692nm)以及其比值作为变量建立悬浮物反演模型,得出的单波段线性对数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演悬浮物浓度.  相似文献   
216.
太湖梅梁湾水体组分吸收特性季节差异分析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利用2006年8月、11月和2007年3月太湖梅梁湾水样实验室测定的水体组分固有光学特性数据和水质分析数据,分析水体中各组分在不同季节的吸收特性,并讨论不同季节光谱吸收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各组分在不同季节其吸收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总悬浮吸收系数在夏季最大,在440 nm平均吸收系数为(7.49 4±3.0)m-1,春季最小,440 nm平均吸收系数为(2.86±0.73)m-1,且不同季节其吸收类型不同;非藻类颗粒吸收特性的季节性差异相对较小,其吸收系数和S值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无机悬浮物含量和组成的不同导致的;由于藻类含量的差异导致浮游藻类吸收系数在夏季最大,675 nm平均吸收系数为(5.49±3.5)m-1,秋季次之675 nm平均吸收系数为(2.03±1.14)m-1,春季最小,675 nm平均吸收系数为(0.62±0.25)m-1;而有色可溶件有机物(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吸收系数和S值的季节差异性主要是由于其来源的不同,导致其浓度和成分的不同形成的.春、秋季由于无机悬浮物含量较高,非藻类颗粒物对总吸收的贡献大于其他组分,是水体总吸收的主导因子,而夏季由于浮游藻类含量较高,使其成为水下光谱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17.
太湖是我国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水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随着太湖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太湖流域生态环境将承受更大的压力。因此,分析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太湖流域生态的影响,对研究太湖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围绕流域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湖泊生态安全的影响,建立湖泊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在此基础上,以太湖流域2005年和2006年相关数据为依据,以MATLAB为工具,根据模糊数学的原理,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太湖进行生态综合评价,确定流域社会经济活动对整个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个重要指数得分高低顺序依次为:水体环境状态指数>水体污染负荷指数>社会经济压力指数;除了点源污染以外,面源污染也是太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218.
太湖水华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随着太湖流域的经济迅速发展,太湖湖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特别是在20世纪的后期,水华频繁爆发。国家环保总局常规的水质监测是基于21个点位对全湖进行评价,完成一次采样耗时近1月,其对大面积水华现象的监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文章利用遥感技术快速、大尺度、动态监测的特点,基于多个时相的TM影像对太湖的水温、悬浮物、叶绿素等水质参数的浓度和分布进行了遥感反演,进而对太湖水华的成因、发展程度、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对太湖水华发生的特点,太湖的水质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219.
2022年4月平水期及2022年7月丰水期对洞庭湖区域进行调查采样,同步检测各环境因子;基于水体酸碱平衡、亨利定律及室内实验,计算水体各碳素赋存含量,并分析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东洞庭湖水域各碳素赋存含量均呈现出溶解性无机碳(DIC)>溶解态有机碳(DOC)>颗粒态有机碳(POC)>颗粒态无机碳(PIC)的特征.水位变动、水体理化因子、湘江来流和温室气体分压对东洞庭湖水域碳素赋存含量有较大影响;不同时期水温(Temp)、pH值、溶解氧(DO)与叶绿素a(Chl-a)含量对碳素赋存含量影响差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220.
保卫湖泊     
今年四五月以来,太湖、滇池、巢湖等国内几个湖泊连续暴发蓝藻"水华",甚至严重地影响了周边城市的供水安全.湖泊--这一由陆地洼地积水而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的水体,其生态环境保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