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5篇
综合类   75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水源水库沉积物中营养元素分布特征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2,他引:2  
黄廷林  刘飞  史建超 《环境科学》2016,37(1):166-172
为了揭示水源水库沉积物中的营养元素分布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以周村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取样及实验室分析方法,探究了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并对TOC与TN、TP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参考沉积物质量评价指南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对沉积物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周村水库研究区域沉积物TOC含量均随深度增加而下降,而沉积物中氮负荷有增加的趋势,磷则表现出表层富集现象,表明周村水库沉积物营养盐负荷在加重;TOC与TN、TP存在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68(P0.01)、r=0.89(P0.01),TOC/TN值表明,纤维束植物碎屑是水库沉积物有机质的主要来源;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3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均达到重度污染程度,表层沉积物中TN、TP含量分别为3 273~4 870 mg·kg~(-1)、653~2 969 mg·kg~(-1),TOC含量为45.65~83.00mg·g~(-1),均超过沉积物质量评价指南规定的引发最低级别生态毒性效应的标准值,周村水库沉积物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水体面临富营养化威胁.  相似文献   
62.
营养元素是微生物生命活动赖以持续的物质之一。垃圾在降解过程中碳、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变化是堆体内微生物活动以及稳定化程度的重要表征。选择临近封场的北京市北神树垃圾卫生填埋场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打井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得到了不同深度(对应不同填埋年龄)垃圾中总氮、总磷和总有机碳的含量。结果表明:新鲜垃圾(填埋1~2年)与陈腐垃圾(填埋3~12年)中3种元素含量相差较大,总氮、总磷和总有机碳含量分别从4.91%、2.54%和37.67%变化为9.67%、2.92%和10.95%。陈腐垃圾中营养元素含量沿深度变化不大,3种元素变化范围分别为8%~11%、2%~4%和5%~16%。说明填埋3年后的垃圾能基本实现稳定。此外,陈腐垃圾中总有机碳与总磷含量变化呈现显著的相关性,而总有机碳与总氮含量、总氮与总磷含量并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3.
东平湖菹草腐烂分解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2011年6月-7月在现场采用网袋法研究了东平湖沉水植物菹草的分解失重和营养元素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菹草在0~14d腐烂分解较快,40 d可分解约80%的生物量,年残留率为5.0%,与一次指数模型相比,二次指数模型Wt/W0 =0.785e-0.386t +0.215e-0.004t(R2=0.876)能更好的描述菹草分解失重动态.菹草残留物中各营养元素的损失与干重衰减不同步,C、N、S含量在1~20 d内表现为上升,20~30 d显著下降,30~40 d略有增加但变化较小;P含量在1~6 d显著下降,随后呈缓慢上升趋势.菹草各营养元素的累积释放率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在14 d和25 d达到峰值,在腐烂初期(0~8d)表现为P>S>C>N,8d后(10~40 d)表现为P>C>S>N.各营养元素的释放主要集中在菹草腐烂分解的前期(0~ 14 d),初步估算东平湖内该期间C、N、S、P的释放量约为12510 t、1187 t、147 t和235 t,相当于水中C、N、S、P分别增加约29.9、2.84、0.35、0.56 mg·L-1,易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东平湖菹草年残留量约为2090t(干重),约占东平湖沉积通量的0.6%,对湖泊的填平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64.
黄文军  邓钊平 《环境》2003,(8):18-19
头顶,枝条交映,遮天蔽日;脚下,蕨类交错;四周,树木郁郁葱葱。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走在林间小道上,冷不防会有一只斑鸠或毛鸡突然窜出,吓你一跳。空气中,飘逸着一种森林里特有的清新气息……这里,就是位于南方油城西北郊的茂名石化公司南排废渣场森林公园。你一定很难想象,1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座“地下埋着火,地上不长草,鸟也飞不过”的“人造火焰山”。  相似文献   
65.
采用污泥有机肥对紫花苜蓿草施肥,研究其对紫花苜蓿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污泥有机肥对紫花苜蓿草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均有促进作用。紫花苜蓿草叶中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含量相比对照组有所提高,未产生毒害作用。污泥有机肥施用后,土壤中营养元素、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含量有所增加,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污泥有机肥可以为作物提供充足的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促进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66.
间伐改变了林分结构,影响林下植被的生长和发育,但长期间伐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尚缺乏系统研究。在浙江开化通过样地调查,采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研究3种间伐处理下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变化;分析林下植被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研究间伐对营养元素现存量的影响。以试验区传统经营方式为对照,即林木生长中期(第14年)进行1次轻度间伐(间伐强度约15%,T1);中度(总间伐强度约35%, T2)和强度(总间伐强度约50%,T3)间伐均在第7年和第14年进行了2次间伐。间伐15年后的结果表明,3种间伐处理下,林下植物种类数分别为18种(T1)、17种(T2)和20种(T3),林下植被总密度和盖度均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大;林下植物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不同间伐处理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林下植被全碳(TC)、全磷(TP)和全钾(TK)含量在不同间伐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全氮(TN)含量随间伐强度增加而降低,其中T3处理显著低于T1(P<0.05)。林下植被生物量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林下植被TC、TN、TP和TK现存量在不同间伐处理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这些试验结果说明杉木人工林间伐15年后间伐强度不会显著影响林下植被多样性和营养元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67.
镉和乙草胺、苄嘧磺隆对水稻吸收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镉和两种常用除草剂的复合污染对水稻吸收必需矿质元素影响,采用水培法研究了镉(Cd)、乙草胺(AC)和苄嘧磺隆(BSM)在单一及复合污染条件下处理水稻幼苗72h及解除污染并恢复培养96小时后,水稻基本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并对水稻幼苗根系损伤情况也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Cd和AC、BSM单一和复合处理降低了水稻根系Mn、Cu、Zn的含量。AC单独处理增加了水稻根系Fe的含量,Cd与AC、BSM联合作用时则降低了水稻根系Fe的含量。AC单一及Cd与AC和BSM的复合作用能增加水稻地上部分Fe的含量,最高可达对照的4.5倍。Cd降低了水稻幼苗对Mg的吸收,而AC和BSM却能促进对Mg的吸收。水稻幼苗经96h的恢复培养后,其根和地上部分叶营养元素含量也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水稻幼苗地上和地下部分Cd的含量发生了显著性下降。Cd和乙草胺、苄嘧磺隆在单独和联合作用下根系和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都较对照有所升高,而根系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68.
黄河三角洲新生滨海湿地土壤营养元素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根据植被分布状况,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新生湿地内由黄河岸边至海滩方向布设两条平行样带,研究土壤营养元素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新生滨海湿地表层土壤中TN、NH4+-N、NO3--N、TOC、TS和TP平均含量分别为419.37mg·kg-1、3.27mg·kg-1、0.87mg·kg-1、3.43g·kg-1、381.27mg·kg-1和500.86mg·kg-1.从黄河岸边至近海光滩区,土壤中TN、NO3--N、TOC和TS含量逐渐升高.TOC、TN、NH4+-N和NO3--N含量在剖面上均表现为由表向下逐渐降低的规律.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TS、NO3--N、TN含量与TOC含量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土壤含盐量和pH是影响土壤中TOC、TS、NO3--N、TN含量和碳氮比大小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69.
城市污泥堆肥施用及重金属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给出城市污泥堆肥营养物质及重金属成分,分析了大田作物(水稻、冬小麦、玉米、棉花)、果树、草坪肥料施用情况.研究结果:城市污泥作为可再生资源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互补性,正确看待重金属问题,因地制宜制定满足需求的施用标准对于污泥堆肥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硅对锰胁迫下水稻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Mn胁迫下硅对水稻中营养元素的影响特点,可为减轻水稻锰毒害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本文通过水培试验,利用两个对Mn耐性不同的水稻品种,研究施Si(1.5 mmol·L-1)对Mn(2 mmol·L-1)胁迫下水稻营养元素的影响.同时,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分析了营养元素的分布特点,以及各元素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高锰胁迫下,耐性品种叶片和根系的Mn含量都显著高于敏感品种.高锰胁迫抑制了敏感品种K元素从根部向叶片的转移,而降低了耐性品种的根部吸收K元素的能力.高锰胁迫下,施硅处理增加了敏感品种叶片中K、Fe和Zn的相对含量;可显著增加耐性品种叶片中K和Zn的相对含量,显著降低其Ca和Fe的相对含量.高锰胁迫下施硅可以促进敏感品种K元素的转运,促进耐性品种Zn元素转运.Si对耐性品种各元素含量保持相对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水稻体内的锰大部分是硫酸锰,高锰胁迫下施硅不改变水稻植株体内的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