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0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874篇
安全科学   593篇
废物处理   63篇
环保管理   210篇
综合类   2397篇
基础理论   367篇
污染及防治   235篇
评价与监测   234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60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71.
本研究选择污染严重的北京作为研究区域,自2013年12月起至2014年12月,通过设在北五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CRAES)内的定点监测,获得375天有效平行样品(T和Q)。统计结果表明,2014年北京市PM_(2.5)质量浓度从优良水平的6.9μg/m~3到极重污染的422.1μg/m~3,年均浓度值在100μg/m~3左右。T组和Q组线性相关,但T/Q并非定值,冬季最高,R~2=0.974,对应T/Q=1.014,可能由于冬季污染程度较重,滤膜性能差异可忽略。除春季外,其它三季的PM_(2.5)都是T组>Q组,与石英膜的纤维结构不够致密有关。以T组质量浓度数据为准,与国控监测点奥体中心点公报的日均PM_(2.5)进行比对,结果显示二者基本同步,在春冬季呈现较高的污染浓度,在夏季最低。在严重污染时(PM_(2.5)>250.0μg/m~3),在线监测可能低估PM_(2.5)而T组能更客观地记录实际污染状况。统计2014年全年污染等级分布,4~8月份基本未出现重度污染,而在冬季采暖期10~12月份,优良天数不足50%。综合分析风速、相对湿度对PM_(2.5)质量浓度的影响,证实冬季取暖燃煤和无风、高湿、逆温的静稳天气是霾频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72.
北京大气中 NH3的分布和变化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M2.5现在是中国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而NH3作为前驱物,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在以往NH3监测中,往往采取手工采样和化学分析的方法进行监测,难以长时间不间断获得NH3的实时浓度。而选取利用Thermo公司的17i仪器则可以做到实时监测NH3的变化,继而分别对北京市区、农村和交通站周边的NH3进行了连续监测,发现市区浓度高于郊区,夏天浓度高于冬天,交通源对NH3排放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73.
为了了解某矿井氡析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对矿井井上、井下环境氡浓度调查与测量,运用计算公式和UAIR-FINE软件,估算工作人员年附加受照剂量,模拟氡排放对周围20 km范围内各子区的氡浓度贡献值分布、公众个人剂量分布.结果表明,矿井生活环境氡浓度基本处于环境本底和限值以内,井下部分区域氡浓度略高,需采取补救行动;工作人员年附加受照剂量基本处于全国煤矿地下工作人员平均剂量水平;煤田矿井氡排放对周围20 km范围内公众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474.
采用黑曲霉淋滤海口垃圾焚烧飞灰中的重金属,通过定期监测淋滤过程中的菌体浓度,pH值和飞灰中四种超标重金属Cr、Zn、Cd、Pb在淋滤液中的浓度来探讨黑曲霉对海口城市垃圾焚烧飞灰生物淋滤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物淋滤初期,黑曲霉生长延迟,对飞灰中重金属的滤出作用不明显.随后黑曲霉菌丝浓度缓慢升高,淋滤液pH下降,4种金属在淋滤液中的浓度均不断增加,Cr、Zn、Cd、Pb分别在第12、12、9、12天达到峰值1.51 mg/L、75.72 mg/L、2.18 mg/L、19.09 mg/L.在第18天实验结束时,这4种重金属在淋滤液中的浓度均随菌丝球的出现显著下降.因此黑曲霉可有效去除飞灰中的Cr、Zn、Cd,Pb,并通过将其固定在菌丝球中,降低其在淋滤液中的浓度.  相似文献   
475.
国家目前对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实行差别收费政策。按照排放标准中的限值来进行二氧化硫排放,能降低火电厂脱硫系统的运行成本,但需缴纳过多的排污费用。降低二氧化硫排放,能有效减少排污费用的缴纳,但增加了脱硫系统的运行成本。本文通过实验分析,建立了我公司二氧化硫排放量与脱硫系统物耗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分析脱硫系统运行的经济性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在低负荷运行条件下,将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至标准的50%能够有效降低排污与脱硫系统运营的总耗费,进而提高脱硫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476.
为更好地了解京津冀地区NO2浓度的长期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对2005—2015年京津冀地区对流层NO2柱浓度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对流层NO2柱浓度在2005—2010年增加明显,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8%,并在2010年达到峰值,为1 329.07×1013 mol/cm2;2010—2013年保持相对稳定;2013—2015年显著下降,降幅达26.2%.2015年NO2柱浓度为964.43×1013 mol/cm2,基本与2005年的浓度水平持平.北京地区NO2柱浓度最先开始下降并保持降低趋势,其中北京市城区降幅远大于郊区,并在2015年达到最低值,为1 647.38×1013 mol/cm2;天津市城、郊区NO2柱浓度变化相近,总体上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并且均在2010年达到峰值,分别为2 686.96×1013、2 019.36×1013 mol/cm2;而河北省西南部(石家庄、邢台、邯郸市)在近两年降幅最为明显,均在35.0%以上.京津冀对流层NO2柱浓度呈由南向北递减的空间分布趋势,高值区主要分布于京津唐一带以及河北省南部沿太行山一带.研究显示,虽然近年来京津冀地区NO2柱浓度降幅明显,但相比于周边地区仍面临较大的减排压力.   相似文献   
477.
通过对阜康市2015年1个区控点的PM_(2.5)和PM_(10)的连续自动监测数据分析得出:2015年阜康市大气颗粒物中PM_(2.5)、PM_(10)浓度日均值和小时值的最大值均出现在4月,日均值均超过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限值;月均值最大值均出现在12月;PM_(2.5)的年均值超过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限值;PM_(2.5)和PM_(10)冬季的日变化浓度高于其他三季,夏季最低。超标天数高值出现在1、2、11、12月,PM_(2.5)的污染程度比PM10严重;PM_(2.5)和PM_(10)的比值1、11、12月较大。  相似文献   
478.
降低煤耗和碳排放是中国煤电行业在"十三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挑战。本研究以某350 MW典型亚临界机组为研究对象,在空预器和电除尘器之间的烟道设计加装低温省煤器,用等效热降法计算了系统在THA工况下的节能减排收益。结果表明:机组发电标煤耗和供电煤耗分别降低了2.8 g/kW·h和2.5g/kW·h,当年等效运行小时数为4500时,每年可降低标煤耗3997.7 t,节约燃料成本319.8万元,有着显著的节能效益和经济收益;机姐每年排碳量可减少3167.0 t,大约相当于78.2 ha中国森林的平均碳俘获量,在国内外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在建立与完善的背景下,系统逐年的减排量有着巨大的潜在收益。  相似文献   
479.
2014年秋季对全国14个典型潮间带沉积物间隙水与上覆水中不同形态氮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结合沉积物粒度、人类活动等影响因素对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间隙水中氮的浓度均受到周边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氮输入是导致河口区间隙水氮浓度高于非河口区的原因之一。不同粒径沉积物对氮的保持能力也是影响其浓度的重要因素。在河口区,人口密度、农田面积和污水排放量对间隙水中DIN浓度有一定影响,海水养殖面积对间隙水中DON浓度有重要影响。其中大辽河口、九龙江口和珠江口潮间带间隙水主要受人口密度的影响,大沽河口主要受人口密度和农田面积的影响,闽江口主要受人口密度和污水排放量的影响,黄河口主要受海水养殖的影响。在非河口区,污水排放量对潮间带间隙水中DON影响显著,由于非河口区养殖降低了氮营养盐尤其是硝酸盐浓度,海水养殖面积和种类对DIN的浓度和结构有明显影响。其中苏北浅滩间隙水中氮主要受污水排放的影响,北戴河沙滩、四十里湾和英罗湾均受海水养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0.
珠江三角洲新垦大气核化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计算了珠江三角洲新垦地区的大气核化速率,对核化机制及核化速率计算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基于PRIDE-PRD2004观测实验期间新垦站点的气溶胶数浓度谱分布观测数据,计算出3 nm粒子的表观形成速率. 根据表观形成速率与核化速率之间的关系式,分析了1 nm粒径临界核的大气核化速率. 结果表明,新粒子事件期间3 nm粒子的表观形成速率为7.2~9.4 cm-3·s-1,1 nm临界核的大气核化速率为7.65×102~1.14×105 cm-3,与前体物硫酸蒸气浓度比较一致,气态硫酸应是主要的核化前体物. 新垦地区背景气溶胶中积聚模态对碰并汇贡献较大,事件期间气溶胶数浓度变化对核化速率计算结果影响不大. 本研究获取了新垦核化速率信息,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核化机制. 由于成核临界粒径的不确定性对核化速率计算结果影响很大,确定成核临界粒径对核化速率计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