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2篇
  免费   334篇
  国内免费   923篇
安全科学   596篇
废物处理   63篇
环保管理   213篇
综合类   2415篇
基础理论   371篇
污染及防治   286篇
评价与监测   234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61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鄱阳湖水体颗粒物对3种典型藻类的生长及絮凝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鄱阳湖水体颗粒物对3种典型藻类的生长及絮凝作用.以铜绿微囊藻(蓝藻)、四尾栅藻(绿藻)和菱形藻(硅藻)为研究对象,鄱阳湖采集沉积物为悬浮颗粒物,利用500 m L玻璃锥形瓶作为小型、光照均一体系,于此体系中研究了颗粒物对藻类生长的影响,使用混凝试验搅拌仪分别研究了颗粒物粒径、浓度和体系p H对颗粒物絮凝沉降藻细胞的影响.在小型光照均一体系中,20 mg·L-1(鄱阳湖悬浮颗粒物低浓度)和80 mg·L-1(鄱阳湖悬浮颗粒物高浓度)颗粒物对3种藻类的生长影响均较小.在颗粒物投加量为0.02 g·L-1时,60~300目颗粒物均促进藻类的絮凝沉降,并且随着颗粒物粒径(D50)的增大,藻细胞的絮凝沉降效率逐渐减小,而且粒径在1~25μm部分的颗粒在此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当颗粒物投加量由0.02 g·L-1升至1.28 g·L-1时,3种藻的絮凝沉降效率随之提高.在颗粒物投加量为0.02 g·L-1时,铜绿微囊藻、四尾栅藻和菱形藻的絮凝沉降效率仅为11.08%、15.87%和7.50%,当颗粒物浓度升至1.28 g·L-1时,3种藻的絮凝沉降效率分别达42.33%、41.72%、28.98%.在p H值6~10范围内,随着p H升高,颗粒物对蓝藻、绿藻的絮凝沉降作用逐渐减小,絮凝沉降效率分别从p H为6时的36.10%、35.07%降到p H为10时的16.25%、12.59%;而对硅藻的絮凝沉降作用不明显.由此可见,鄱阳湖水体颗粒物影响藻类的絮凝沉降过程,使藻类的群落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22.
为了解决空气环境污染问题,提高大气质量,开展了环境空气PM2.5浓度变化特征及防治措施的研究,以某城市近五年的连续实测数据,统计其环境空气PM2.5平均浓度变化情况,以此为依据,分析了环境空气PM2.5的来源与危害。为了降低PM2.5浓度过高对环境空气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设置工业生产排放控制指标的防治措施,鼓励工业生产的绿色化与无污染化,从而实现对环境空气中PM2.5浓度的有效控制。在此基础上,健全城市绿色低碳方案,树立全民环保意识,使群体意识到此方面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政府与社会组织的环保活动中,从而实现对社会环境污染问题的良好改善。  相似文献   
923.
海洋是大气中一氧化碳(CO)的重要来源,河口区域在调节气候活性气体收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研究长江口作为典型河口在全球海洋CO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地位,并进一步了解河口区域海水和大气中CO浓度的变化情况。本文基于2021年冬季和夏季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现场调查,对该海域CO分布、海-气通量和微生物消耗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季和夏季调查海域大气中CO的体积分数平均值分别为(530.39±120.40)×10-9和(416.91±102.01)×10-9,大气中CO含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受光照强度和陆源输入有机物的影响,夏季表层海水中CO的浓度平均值[(4.52±2.13) nmol/L]显著高于冬季[(1.30±0.79) nmol/L];相应地,夏季海—气通量平均值[0.95μmol/(m2·d)]亦显著高于冬季[0.10μmol/(m2·d)]。冬季的微生物消耗速率常数(kbio)的平均值[(0.46±0.31)/h]明显高于夏季[(0.26±0.07)/h...  相似文献   
924.
为快速获取判断偏二甲肼(UDMH)长贮库房内泄漏位置所需的关键信息,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储罐、壁面和通风状态等对长贮库房内UDMH蒸气扩散规律的影响,进而修正理想气体扩散公式中的扩散参数,使其适用于长贮库房内特殊布局和状态条件下UDMH扩散浓度分布的快速估算,并分析不同泄漏位置下该计算公式的误差.结果 表明:泄漏位置与...  相似文献   
925.
汽修行业是当今城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重要来源之一,为明确汽修行业VOCs去除及排放水平,分析了2019—2021年西安市二十余家汽修厂VOCs废气排放变化特征,结果发现:汽修厂VOCs废气排放出口浓度逐年降低,出口达标率趋于稳定,为89.4%~97.6%;进口浓度范围逐渐增大,为2.87~107.6 mg/m3,低浓度数据比例明显增加,VOCs去除效率有所提升,但达标率仅为35.0%~68.9%。因此,重视加强净化设施的过程管控,评价VOCs排放和去除效率达标时,并将进口浓度过低的情况纳入考虑范围,以便更好地执行“双达标”的管控要求,为VOCs污染防治提供有效可行的治理策略,切实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926.
对烟尘排放浓度测试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鹏 《青海环境》2007,17(3):153-154
在锅炉烟尘排放浓度测试中,运行负荷和过量空气系数是影响测试精度的主要因素。交章对此影响及测定问题提出浅见。  相似文献   
927.
重金属污染危害有多重一般来说,重金属是指比重大于4或5的金属,约有45种,常见的有铜、铅、锌、铁、锰、镉、汞、金、银等。其中一部分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铁、锰、铜、锌,但大部分重金属并非生命活动所必需,进入环境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即使有益的金属元素浓度超过某一数值也会有剧烈的毒性,  相似文献   
928.
甲基叔丁基醚(MTBE)是北美燃料市场最常用的汽油添加剂,由于在土壤中的不吸附性和极高的水溶性.MT-BE已成为一种蔓延性的地下水污染物.植物修复技术被认为是目前对MTBE污染治理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蒸腾流浓度因子(TSCF)作为植物修复技术中十分重要的参数,其通常是用污染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Kow)直接评估的。由于不同植物其体内脂肪含量不同,所以如果仅用污染物的Kow值来计算其TSCF值,往往不能准确表达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传输行为.由于MTBE在植物体内不发生降解,植物挥发是MTBE植物修复技术中唯一的作用机理.本实验用一自行设计的植物反应器来测定MTBE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TSCF值.长出新根须和嫩叶的柳树(Salix alba)枝条在一容积500mL的植物反应器中生长9-12d(其中MTBE溶液500mL,浓度4.81-6.60mg/L)来观察柳树对MTBE的吸收。MTBE的去除率和柳树的蒸腾量之间的关系用来计算其TSCF值.在15℃,20℃和25℃条件下,MTBE的TSCF值分别为0.58,0.75和0.49.本实验结果表明,柳树对MTBE的吸收是一个被动的行为,并且MTBE在柳树体内随蒸腾流的传输也有一定的限度。图2表1参11。  相似文献   
929.
目的 对热带海洋环境氯离子开展立体化观测,掌握热带海洋环境下大气氯离子浓度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为海洋大气环境下装备产品和重大工程服役环境研究提供立体化观测数据支撑。方法 在观测海岸线附近科学选点,采用无人机搭载远程控制大气采样器开展大气氯离子浓度立体化观测,对不同空间高度氯离子浓度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成功采集万宁某海岸线附近1 km×300 m×100 m区域1 a以上氯离子浓度数据,通过GIS技术分析并建立了氯离子浓度分布三维场,实现了氯离子浓度可视化,并随离海距离、离地高度剖切显示。结论 海南万宁某区域海岸线附近氯离子浓度在冬季最大,夏季最低,且在一定观测范围内,随观测高度增加而先增大、后降低,随离海距离增大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30.
2015年2月16—28日,采用APS-3321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在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连续监测0.5~10 μm间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并同步记录气象参数,研究了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变化和粒径分布特征,运用Spearman统计分析方法初步探讨了气象因素对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气颗粒物5 min平均数浓度为285 个·cm-3,其中0.5~1.0 μm粒径颗粒物对总粒子数浓度贡献较大,约占96.7%。观测期间共出现颗粒物数浓度显著增高的9个污染事件,不同粒径中污染事件颗粒物数浓度最大值的主导气象因素不同:对于0.5~1.0 μm,其与相对湿度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对于1.0~2.5 μm,其与气象因素无明显相关性;对于2.5~10 μm,其与相对湿度呈明显负相关性、与风速呈明显正相关性。颗粒物数浓度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其中相对湿度影响最为显著,当相对湿度小于70%时,颗粒物数浓度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相对湿度大于70%时,颗粒物数浓度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减少。此外,烟花爆竹燃放对颗粒物数浓度短暂上升贡献突出,主要集中在0.5~1.0 μm粒径的亚微米颗粒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