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5篇
  免费   311篇
  国内免费   1029篇
安全科学   384篇
废物处理   183篇
环保管理   165篇
综合类   2140篇
基础理论   403篇
污染及防治   357篇
评价与监测   208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56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51.
松树锯末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松树锯末以及改性松树锯末对模拟废水中的亚甲基蓝进行吸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亚甲基蓝的初始浓度为50 mg/L、pH为6、锯末投加量为1 g/L时,改性前后的锯末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最大,分别为29.9 mg/g和60.6 mg/g。同时,对改性前后的锯末做了吸附等温线拟合及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均能很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模式,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252.
多点进水和多重回流成为提高活性污泥工艺去除污染物能力的常用方法,这导致活性污泥工艺流程较为复杂。对工艺进行模拟计算时,由于模拟池体数量比实际池体数量更多,流量平衡较为困难。根据工艺流程特征提出了主流线、副流线等概念,结合流量分配比、循环流量等参数,利用二维表进行流量平衡计算,简捷明了,便于检验,大大提高了进行流量平衡的准确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253.
利用实验室小试SBR在(33±1)℃的条件下,通过动态调控溶氧浓度(DO)(2~7 mg/L)和水力停留时间(2~5 d),经过130 d的运行成功启动了晚期垃圾渗滤液(NH4+-N含量1 227~2 133 mg/L)的部分亚硝化,使出水NO2--N∶NH4+-N稳定维持在1∶1左右,为后续的厌氧氨氧化工艺创造了进水条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启动过程中的特异微生物氨氧化细菌的含量变化表明,氨氧化细菌的含量与NO2--N的生成速率和出水NO2--N稳定性有着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54.
填埋场中亚硝酸还原酶测定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填埋垃圾中的含氮化合物经一系列生物脱氮作用,最终使得填埋场中的氮素得以消减,在这一过程中亚硝酸还原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填埋场中的填埋垃圾为研究对象,在土壤亚硝酸还原酶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对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填埋垃圾中的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的最优条件为:垃圾样品风干温度25℃,2mL的1%NaNO2溶液和2.5 mL的1%葡萄糖溶液,抽气5 min,置于25℃的培养箱中培养24 h。优化后的测定条件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27%,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255.
基于双层优化模型的流域初始二维水权耦合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新时期我国实行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于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约束条件,将流域初始取水权与排污权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流域初始水权配置的主从递阶思想,构建流域初始二维水权耦合配置的双层优化模型,实现流域初始取水权与排污权在不同区域及其不同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从经济角度体现流域整体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从社会角度体现流域内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从生态角度体现流域允许最大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严格控制。最终,实现流域初始水权配置中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目标的集成化,水资源数量与质量的相统一,提高流域内不同区域不同用水部门的用水效率、水污染物排放绩效,消除流域内不同区域之间的用水矛盾、水污染物排放冲突。并基于交互式决策理论,提出基于满意度的主从递阶交互式迭代算法对流域初始水权配置模型进行求解。结合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56.
简要阐述了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的原理、结构、应用及特点,并总结出其除尘效率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二次扬尘,显著降低电除尘器出口排放浓度,对高比电阻粉尘有很好的收尘效果。与其他除尘器比较,旋转电极式电除尘器节省场地、空间和能源,性价比高,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7.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uO/BiVO4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在可见光照射下考察了其光催化氧化亚甲基蓝(MB)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Cu的掺杂并未改变BiVO4的晶型结构;Cu(NO3)2/BiVO4在热处理(30~300℃)过程中,NO3-已经完全分解,Cu最终以CuO的形式存在于CuO/BiVO4光催化剂体系中;掺杂不同量Cu的CuO/BiVO4中的Cu2+/Bi+(摩尔比)实测值与理论值相近,该系列光催化剂的合成过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在可见光照射下,CuO/BiVO4光催化降解MB反应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当Cu2+/Bi+为0.050时,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k)达到最高值(0.4334h-1),此时的k比单体BiVO4作用下的提高了1.04倍;由于异质结的存在,CuO/BiVO4与单体BiVO4相比,电子和空穴的利用率大大增加,使得CuO/BiVO4的光催化活性较单体BiVO4有了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58.
固定化包埋亚硝酸菌短程脱氮与同步除磷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实现常温下低碳源城市生活污水的低能耗脱氮除磷,采用固定化技术和厌氧/好氧/缺氧(AOA)工艺耦合与游离组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在温度为25±1℃、pH为8.0±1、DO为1±0.5 mg/L和HRT为9 h的条件下,两组运行结果表明,固定组具有较高的硝化效率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亚硝氮的积累率可以稳定维持在70%以上,对NH4+-N、COD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2.2%、87.2%和81.3%,明显优于游离组。  相似文献   
259.
以纳米TiO2膜为光催化剂,对4,4′-二溴联苯水溶液进行了超声光催化(US+UV)、光催化(UV)和超声(US)降解,探讨了初始浓度、超声的声强和频率等对降解4,4′-二溴联苯的影响。结果表明,4,4′-二溴联苯的超声光催化降解存在协同效应,降解率随4,4′-二溴联苯初始浓度的增大而下降,随声强和频率的增大而增大。超声光催化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反应数率常数为0.011 min-1。超声光催化与光催化的降解产物不同。  相似文献   
260.
苯胺-邻氨基酚共聚物对水中Hg(Ⅱ)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化学氧化法合成了苯胺-邻氨基苯酚的共聚物,并通过静态实验研究了材料对水中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对废水中汞离子有优异的去除效果,其吸附容量可达212.13 mg/g;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 ir单层吸附模型,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溶液pH值对吸附影响不是很大,pH 5~10范围都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氯离子易与汞离子形成水溶性更强的络合物,对共聚物的吸附有很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