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91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40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328篇
基础理论   68篇
污染及防治   12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紫外可见光漫反射谱(UV-vis)对碳纳米管/二氧化钛/壳聚糖复合薄膜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以室内空气典型污染物气相苯为模型反应物,研究碳纳米管/二氧化钛/壳聚糖催化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及其对苯的光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碳纳米管/二氧化钛/壳聚糖催化薄膜所具有的良好催化活性归功于碳纳米管、二氧化钛和壳聚糖三者的协调效应;气相苯光降解产生的主要中间产物是乙酸乙酯和十一烷,以及少量的丙烯醛、4-羰基-甲基-苯乙酮、十二烷烃、2,4,-二叔丁基苯酚、二十一烷烃。根据红外光谱分析与GC/MS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了气相苯的降解机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2.
以氯化铁为铁源,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壳聚糖为稳定剂,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壳聚糖稳定纳米铁(CS-Fe);并以氯化铁为铁源,硫酸镍为镍源,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壳聚糖为稳定剂,采用液相还原共沉淀法制备壳聚糖稳定纳米铁镍(CS-Fe/Ni)。通过SEM、EDS、XRD、FT-IR等表征手段,对所制备的CS-Fe和CS-Fe/Ni的形貌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以Co2+为目标去除物评价CS-Fe和CS-Fe/Ni的反应活性。初步研究表明,制成的CS-Fe含有单质纳米铁,颗粒多数以30~90 nm球形颗粒为主;而CS-Fe/Ni材料中含有纳米铁镍,颗粒多数以30~60 nm球形颗粒为主;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反应60 min,CS-Fe/Ni对Co2+的去除率高达100%,但是CS-Fe仅为88%,即CS-Fe/Ni对Co2+的去除率比CS-Fe高。  相似文献   
173.
研究了pH、初始浓度、时间及温度对甲基红在壳聚糖上吸附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pH是影响甲基红吸附富集的重要因素,最佳pH3.4。其动力学行为更好地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随着温度增加,平衡吸附量减少。吸附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a)为7.518kJ/mol。壳聚糖对甲基红的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计算得到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G0、△H0。和△S0分别为-24.88kJ/mol(303K)、-22.15kJ/mol和8.783J/(mol·K),表明壳聚糖对甲基红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红外光谱分析得到,壳聚糖吸附甲基红的过程中,壳聚糖分子中存在的大量羟基和氨基发挥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4.
通过将高分子量壳聚糖经双氧水氧化降解制得低分子量壳聚糖,再与Nd3+配位制得低分子量壳聚糖Nd3+配合物,通过IR,UV,TG-TDA和GPC分析对L-CTS的分子量及L-CTS-Nd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低分子量壳聚糖与Nd3+形成了稳定的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75.
采用添加壳聚糖(CTS)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较高光催化活性的TiO2光催化剂,并用XRD、TEM、BET和IR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TS的添加使TiO2衍射强度增强、分散性提高、比表面积增大从而使光催化活性提高;用所制备的催化剂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反应60min后,其去除率由不添加CTS所制备TiO2的32%提高到48%,TOC去除率由14%提高到23%。  相似文献   
176.
研究用壳聚糖、聚铝和助剂A复合制备出一种成本低、絮凝效果好、出水Al3 含量少的新型自来水处理絮凝剂,并确定其最佳配比(体积比)为:0.1%壳聚糖:2%聚合氯化铝:0.1%助剂A=1:6:5.与传统聚铝类絮凝剂相比,其出水浊度和Al3 含量分别下降了2.97%和10.7%,并且药剂成本下降6.25%,有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77.
在氰基硼氢化钠存在的弱酸性条件下将6-去氧-6-甲酰基-α-环糊精接枝到壳聚糖纤维上,制备了α-环糊精接枝壳聚糖纤维.测定了不同温度和时间下,α-环糊精接枝壳聚糖纤维对对硝基酚(PNP)的包合吸附与释放性能,及其包合稳定性常数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α-环糊精接枝壳聚糖纤维是一种高效的PNP分离剂,对PNP具有良好的分子识别、包合吸附和释放性能,其PNP包合吸附容量可达到2.93 mg/g,318 K时PNP释放度可达到70%左右,并可反复包合吸附与释放;该包合反应为放热反应,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起主导作用;包合物的稳定性受温度影响较大,低于298 K时较稳定,318 K时PNP释放达到平衡;在同一温度下,PNP释放度随时间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78.
以猕猴桃枝为原料,壳聚糖作为胺基表面改性剂,制备了一种绿色环保、对环境中重金属有良好吸附效果的功能性生物炭材料.采用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改性前后生物炭的吸附性能.借助SEM-EDS、FTIR 和XPS表征方法,分析了改性前后生物炭的形貌结构和官能团变化,探究了其对溶液中Cd2+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生物炭表面,引入了羟基(—OH)、羰基(—C=O)和氨基(—NH2)等基团,显著提高了吸附性能,对Cd2+的吸附量较改性前增加107.12%.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能较好地描述吸附过程,说明吸附速率由材料表面活性位点决定,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对Cd2+的吸附机制主要是配位作用、表面沉淀作用、离子交换作用和阳离子—π键作用,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过程.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改性后生物炭对Cd2+的吸附容量仍保持在初始吸附量的80%以上,表现出良好的可重复利用性.研究成果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所制备的壳聚糖改性生物炭可应用于镉污染水体和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9.
H2O2辅助TiO2/CdS/壳聚糖复合膜光催化甲基橙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可见光对染料废水进行高效脱色,采用仿生矿化法制备了具有可见光响应的TiO2/CdS/壳聚糖复合膜光催化剂.用氙灯模拟日光,以甲基橙为目标污染物,探讨了催化剂用量、H2O2投加量、甲基橙初始浓度、溶液pH值、无机阴离子和催化剂重复使用对甲基橙溶液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甲基橙质量浓度为15 mg/L,催化剂质量浓度为1.00 g/L,H2O2浓度为3.9 mmol/L,pH值为6.0时,光照130 min后甲基橙溶液的脱色率可达到99.90%.催化剂重复使用试验表明,制得的催化剂使用寿命较长,且其反应活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0.
血清和血浆对甲醛诱导性细胞内DPC形成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了探讨胎牛血清和血浆对甲醛诱导性细胞内DNA-蛋白质交联的影响,以昆明纯系小鼠直接分离肝细胞为试验材料进行体外染毒实验,采用KCl-SDS沉淀法检测甲醛染毒后肝细胞中DNA-蛋白质交联含量.结果表明,当缺乏胎牛血清和血浆时,500μmol·mL-1甲醛仅引起较低水平的交联效应,而加入胎牛血清和血浆以后,甲醛诱导的DPC极显著上升(p<0.01).血浆作用比胎牛血清更明显,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胎牛血清和血浆对甲醛诱导性DPC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而不是以前学者认为的缓冲作用,这可能是甲醛远距离毒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